解读浦发银行大连分行发展轨迹之一——战略篇
2011-06-21 09:461601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上海,大连,同位于东经121度,面向同一片大海,沐浴同一缕阳光。尽管此时大连银行业的竞争态势已十分激烈,在面试了大连分行筹建负责人之后,浦发银行义无反顾地将东北第一家省级分行定在了大连。
引言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上海,大连,同位于东经121度,面向同一片大海,沐浴同一缕阳光。一座城市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座城市则正在向区域性金融中心快速迈进。
2000年,新世纪的起点之年,总部位于上海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到“北方明珠”大连。翌年,浦发银行大连分行(以下简称“大连浦发”)横空出世,携梦想起航。10年的艰苦创业、开拓创新,10年的披荆斩棘、科学发展,大连浦发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历史大潮中勇立潮头;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连银行业竞争中乘风破浪,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蓬勃发展之路,书写出一支银行新军不断创新突破、又好又快发展的辉煌传奇,成为大连金融市场的开路先锋。
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大连浦发用实力说话:截至2011年5月29日,该行总资产达770亿元,一般性存款余额突破65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58亿元,持续在大连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保持领军者地位。
10年之中,大连浦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为大连银行业带来经营和服务理念升级的撞击;
10年之中,大连浦发以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一次又一次的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成为支持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
“新思维·心服务”,秉承这样的理念,大连浦发始终围绕志存高远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符合市场需要、以效率为核心的体制机制,精英荟萃的人才高地,团结拼搏的企业精神,简单和谐的文化理念,其成长的轨迹堪称银行业从白手起家到成长壮大的成功范本。
大连浦发跨越式发展的秘诀何在?大连浦发带来了哪些宝贵的启示?让我们一同回眸大连浦发10年的成长之路……
选择:海派银行进军北方
新世纪之初,中国经济“列车”的高速运行,带来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繁荣。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正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新生力量代表之一的浦发银行,正是在这样大背景下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北方最开放的城市大连。
此时,股份制银行正快速成为中国银行业新的主力军。由于承担着不同于四大国有银行的生存发展压力,他们从开始就注重按照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运营模式建立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建立起了产权清晰的股份制结构和管理严密、机制灵活、经营规范、服务完善等市场化竞争优势。
浦发银行2000年度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紧锣密鼓地筹建天津、郑州、大连、济南四家分行,形成“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机构网络格局。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浦发银行已在国内城市中设立了13家直属分行,大多数位于中国南方。显然,浦发银行已经开始进军北方,特别是充分意识到“落子”东北的战略价值。
大连,因其特殊的区位优势纳入了浦发银行的视野。由于较早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到2000年,大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同时,作为当时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对外贸易基地,也是当时东北地区唯一的开放口岸城市,大连对东北腹地的辐射和拉动作用日益显现。
在金融领域,大连同样风景这边独好。大连,拥有东北地区数量最多的银行和保险公司2000年,落户大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9家,所辖分支机构及网点达149个。伴随着大连金融开放的脚步,全市外资银行分行此时已有10家,另有外资银行代表处6家。
尽管此时大连银行业的竞争态势已十分激烈,在面试了大连分行筹建负责人之后,浦发银行义无反顾地将东北第一家省级分行定在了大连。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富有前瞻性的正确选择。
起航:激情点燃梦想
事实上,两位优秀的筹备负责人是浦发银行决定在大连率先开设东北第一家分行的重要原因。其中一位是大连浦发首任行长宗乐新,曾在美国学习工作6年时间,回国后又在国内的外资银行做过高管,拥有难能可贵的国际化视野;
另一位是现任大连浦发行长王新浩,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留校做了五年大学老师,曾是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大连分行的核心骨干,拥有丰富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
人民路81号,心悦酒店,大连浦发筹建之初的临时大本营,这里见证了大连浦发筹备组的诞生,见证了大连浦发最初的46名员工的到来。
大连浦发的筹建可以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从启动筹备到开业庆典,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从提出申请到获得审批,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2001年5月29日,浦发银行大连分行正式开门纳客。
就在这一天,大连浦发以创纪录的当日存款余额近9亿的业绩向大连同业自信地宣告:我来了。
创业:一次次零的突破
2001年,大连浦发成立伊始,即根据地区经济金融环境及自身情况,制定出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客户首选银行”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一个独创的发展战略“领先半步”。“领先半步”,不是盲目领先,不是口号,而是严格根据当时金融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做出的综合战略决策,在经营管理、机制体制建设、人才培养、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领先半步。
大连浦发开始在超常规的发展轨道上疾速奔跑:积极强化营销核心职能,重点突出效率优势,迅速做大资产负债规模,提升效益水平……下面的这些第一和零的突破,或许有些已被时间淹没,然而它们却真实地见证了大连浦发是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
2001年5月29日,大连浦发与市计委、建投公司、中国北航等公司分别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书。这是大连浦发的第一批公司客户。
2001年6月29日,在大连浦发刚满月之际,大连浦发一般性存款余额突破10亿元整数大关,达到10.25亿元。
2002年2月27日,大连浦发东方卡正式发卡,这是大连市第一张银联卡……
2001年至2003年,被认为是大连浦发“布局谋篇、艰苦创业”的三年。在这一时期,大连浦发提出:迅速扩大规模,站稳脚跟,初步形成品牌效应。这是近乎虎口夺食般的任务,大连浦发做得如此完美:2003年底,浦发银行大连分行以各项存款97亿元的规模,成为大连市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领头羊。
调整:对自我的挑战
企业要想长久持续地发展,其客户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任何一项结构不合理,企业就难以经受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动荡的影响。为了企业更长久更稳健发展,在2004至2007年的这段时间里,大连浦发开始了新的自我挑战结构调整、巩固优势。
此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经开始实施并渐入佳境。如果说,大连的传统产业正在以自我更新的主动意识和内在冲动,进行着脱胎换骨的改革,那么,作为大连的一家银行新军,大连浦发也在不断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进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05年2月19日,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大连浦发正式提出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理念:由以规模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向以资本管理为主导,效率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变;由大客户为主体的客户结构向大中小客户齐头并进的客户结构调整;由以公司业务为主体的业务结构向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并举的业务结构调整;由以风险收入为主体的收入结构向风险收入、收费收入并行的收入结构调整。大连浦发调整攻坚战的大幕由此正式拉开。这就是被称为“一个转变三个调整”的战略大调整。
在客户分布区域上,主动压缩异地业务。2005年,大连浦发提出,区域经营战略是立足大连、辐射辽宁。然而,在总行加速对东北排兵布阵,沈阳、哈尔滨等分行相继成立的背景下,再继续发展异地客户,势必会影响总行的整体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大连浦发也清醒地意识到,发展异地客户,由于信息不对称,未必能完全把握住企业的经营周期,容易造成异地业务风险难以防范。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在客户结构上,从以大客户为主转变为大中小客户并举。在大连浦发看来,发展大客户就如同垒石头,而中小客户则像沙子,可以填补石头之间的缝隙,能够极大地保证业务结构的稳固。换言之,只有均衡的客户结构才能保证业务的持续稳步发展。于是,在大连浦发的客户名单上,中小企业明显增多。
在业务结构上,开始实现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发展并举。这一阶段,大连浦发的个人业务,尤其是个贷业务可以说是发展迅速。大连浦发有着很前瞻的判断:随着国家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及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如果完全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话,银行将无法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转型!首先是大力发展国际结算业务,引导与鼓励客户经理做大国际业务,此举带来了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的翻番增长。同时,大连浦发还在个人业务,尤其是财富管理和理财产品销售上想办法,培育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点。在这一阶段,大连浦发曾发行了自主设计的第一只理财产品利多多,创下了1个多月内累计销售9亿元的销售奇迹,开创了大连银行同业人民币理财的新时代。
截至2007年底,大连浦发已经在大连市区建立了8家支行,分行的一般性存款市场份额、对公存款市场份额、各项贷款市场份额、对公贷款市场份额四项重要指标,均在大连市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当年实现税前利润62035万元,人均利润连续四年突破100万元,在所有同业中排名第一!
加速:化危为机,不断超越
回眸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了低谷。面对这样的严峻“大考”,大连浦发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2009年的春节刚过,大连浦发就通过一连串的周密部署和安排,号召全行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攻坚克难的拼搏意识、争先创优的荣辱意识、感恩浦发的奉献意识,坚持“谋发展、促效益、抓管理、防风险”十二字方针,大力推进“以量补价”策略,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打响一场应对危机的攻坚战。
金融危机中有没有机会?大连浦发的答案是:有。这一年,国家为抑制金融危机而启动的4万亿投资机会,大连浦发最早抓住了,也最早落实了通过密切关注大连市政府主导、投资见效快、现金回流迅速的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和重大产业投资项目,他们快速把握住其中的资产和负债业务机会。大连浦发以银企合作为突破口,使资产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与大连市主要区市县,营口、丹东等政府建立合作关系,抢占黄渤海滨海大道工程、凌水湾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优质项目。
该行还牢牢抓住国家扩内需带来的战略机遇,把握城市消费终端市场,加快个贷业务发展。2009年1月,该行全功能个贷中心启动,当年,大连浦发个人银行业务储蓄存款、个人贷款双双突破百亿大关。
这一年还是大连浦发的新兴业务突破之年。对公理财、托管、保理、国内信用证、汽车金融、年金等新兴业务全面“开花”。大连浦发作为发起行,当年共发行理财产品13期,募集资金28.07亿元,向机构及公司客户销售理财产品11亿元。
走过寒冬之后的2010年,其实仍是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竞争挑战异常激烈的一年。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国家政策外松内紧,银行贷款规模受到限制。在银行业务开展难上加难,各大银行业绩普遍急剧下滑的情况下,大连浦发依然充满信心,逆势上行,2010年底一般性存款规模逼近600亿大关,延续了昂扬发展的势头。
2010年,伴着大连率先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坚实步伐,大连浦发积极投身到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核聚变”中,走出大连,走向辽宁沿海经济带,寻找市场竞争中属于自己的新的“蓝海”。
发展,一直是大连浦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孜孜以求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该行不断地拓展着发展空间,寻求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的“完美结合”,提高对区域内客户的覆盖范围和辐射能力,向区域性大银行的目标不断迈进。
大连浦发第一家异地分支机构鞍山分行的筹建其实始于2008年底。2008年的最后一天,总行当年最后一个行发文,就是《关于同意大连分行筹建鞍山分行的批复》,正式拉开该行布局辽宁重点城市的序幕,标志着大连浦发从城市经营行向区域管辖行转型的正式起步。
2009年12月28日,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鞍山分行正式对外营业,在鞍山金融业毫无悬疑地又掀起“浦发旋风”。
在鞍山成功的“破冰之旅”之后,2010年12月29日,浦发银行营口分行正式成立。下一步,丹东、锦州!很快,大连浦发辐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机构布局将全面开花。而大连,无疑将成为“海上辽宁”海洋发展战略的核心和龙头。
目光,永远指向远方,永远盯着发展,勇敢应对挑战,不断自我超越,这就是大连浦发人不变的选择。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上海,大连,同位于东经121度,面向同一片大海,沐浴同一缕阳光。一座城市正在全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座城市则正在向区域性金融中心快速迈进。
2000年,新世纪的起点之年,总部位于上海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到“北方明珠”大连。翌年,浦发银行大连分行(以下简称“大连浦发”)横空出世,携梦想起航。10年的艰苦创业、开拓创新,10年的披荆斩棘、科学发展,大连浦发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历史大潮中勇立潮头;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连银行业竞争中乘风破浪,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蓬勃发展之路,书写出一支银行新军不断创新突破、又好又快发展的辉煌传奇,成为大连金融市场的开路先锋。
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大连浦发用实力说话:截至2011年5月29日,该行总资产达770亿元,一般性存款余额突破65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58亿元,持续在大连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保持领军者地位。
10年之中,大连浦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为大连银行业带来经营和服务理念升级的撞击;
10年之中,大连浦发以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一次又一次的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成为支持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
“新思维·心服务”,秉承这样的理念,大连浦发始终围绕志存高远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打造符合市场需要、以效率为核心的体制机制,精英荟萃的人才高地,团结拼搏的企业精神,简单和谐的文化理念,其成长的轨迹堪称银行业从白手起家到成长壮大的成功范本。
大连浦发跨越式发展的秘诀何在?大连浦发带来了哪些宝贵的启示?让我们一同回眸大连浦发10年的成长之路……
选择:海派银行进军北方
新世纪之初,中国经济“列车”的高速运行,带来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繁荣。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正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新生力量代表之一的浦发银行,正是在这样大背景下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北方最开放的城市大连。
此时,股份制银行正快速成为中国银行业新的主力军。由于承担着不同于四大国有银行的生存发展压力,他们从开始就注重按照标准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运营模式建立内部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建立起了产权清晰的股份制结构和管理严密、机制灵活、经营规范、服务完善等市场化竞争优势。
浦发银行2000年度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紧锣密鼓地筹建天津、郑州、大连、济南四家分行,形成“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机构网络格局。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浦发银行已在国内城市中设立了13家直属分行,大多数位于中国南方。显然,浦发银行已经开始进军北方,特别是充分意识到“落子”东北的战略价值。
大连,因其特殊的区位优势纳入了浦发银行的视野。由于较早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到2000年,大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同时,作为当时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对外贸易基地,也是当时东北地区唯一的开放口岸城市,大连对东北腹地的辐射和拉动作用日益显现。
在金融领域,大连同样风景这边独好。大连,拥有东北地区数量最多的银行和保险公司2000年,落户大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9家,所辖分支机构及网点达149个。伴随着大连金融开放的脚步,全市外资银行分行此时已有10家,另有外资银行代表处6家。
尽管此时大连银行业的竞争态势已十分激烈,在面试了大连分行筹建负责人之后,浦发银行义无反顾地将东北第一家省级分行定在了大连。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富有前瞻性的正确选择。
起航:激情点燃梦想
事实上,两位优秀的筹备负责人是浦发银行决定在大连率先开设东北第一家分行的重要原因。其中一位是大连浦发首任行长宗乐新,曾在美国学习工作6年时间,回国后又在国内的外资银行做过高管,拥有难能可贵的国际化视野;
另一位是现任大连浦发行长王新浩,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留校做了五年大学老师,曾是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大连分行的核心骨干,拥有丰富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
人民路81号,心悦酒店,大连浦发筹建之初的临时大本营,这里见证了大连浦发筹备组的诞生,见证了大连浦发最初的46名员工的到来。
大连浦发的筹建可以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从启动筹备到开业庆典,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从提出申请到获得审批,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2001年5月29日,浦发银行大连分行正式开门纳客。
就在这一天,大连浦发以创纪录的当日存款余额近9亿的业绩向大连同业自信地宣告:我来了。
创业:一次次零的突破
2001年,大连浦发成立伊始,即根据地区经济金融环境及自身情况,制定出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客户首选银行”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一个独创的发展战略“领先半步”。“领先半步”,不是盲目领先,不是口号,而是严格根据当时金融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做出的综合战略决策,在经营管理、机制体制建设、人才培养、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领先半步。
大连浦发开始在超常规的发展轨道上疾速奔跑:积极强化营销核心职能,重点突出效率优势,迅速做大资产负债规模,提升效益水平……下面的这些第一和零的突破,或许有些已被时间淹没,然而它们却真实地见证了大连浦发是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
2001年5月29日,大连浦发与市计委、建投公司、中国北航等公司分别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书。这是大连浦发的第一批公司客户。
2001年6月29日,在大连浦发刚满月之际,大连浦发一般性存款余额突破10亿元整数大关,达到10.25亿元。
2002年2月27日,大连浦发东方卡正式发卡,这是大连市第一张银联卡……
2001年至2003年,被认为是大连浦发“布局谋篇、艰苦创业”的三年。在这一时期,大连浦发提出:迅速扩大规模,站稳脚跟,初步形成品牌效应。这是近乎虎口夺食般的任务,大连浦发做得如此完美:2003年底,浦发银行大连分行以各项存款97亿元的规模,成为大连市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领头羊。
调整:对自我的挑战
企业要想长久持续地发展,其客户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任何一项结构不合理,企业就难以经受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动荡的影响。为了企业更长久更稳健发展,在2004至2007年的这段时间里,大连浦发开始了新的自我挑战结构调整、巩固优势。
此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经开始实施并渐入佳境。如果说,大连的传统产业正在以自我更新的主动意识和内在冲动,进行着脱胎换骨的改革,那么,作为大连的一家银行新军,大连浦发也在不断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进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05年2月19日,在年度工作会议上,大连浦发正式提出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理念:由以规模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向以资本管理为主导,效率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转变;由大客户为主体的客户结构向大中小客户齐头并进的客户结构调整;由以公司业务为主体的业务结构向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并举的业务结构调整;由以风险收入为主体的收入结构向风险收入、收费收入并行的收入结构调整。大连浦发调整攻坚战的大幕由此正式拉开。这就是被称为“一个转变三个调整”的战略大调整。
在客户分布区域上,主动压缩异地业务。2005年,大连浦发提出,区域经营战略是立足大连、辐射辽宁。然而,在总行加速对东北排兵布阵,沈阳、哈尔滨等分行相继成立的背景下,再继续发展异地客户,势必会影响总行的整体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大连浦发也清醒地意识到,发展异地客户,由于信息不对称,未必能完全把握住企业的经营周期,容易造成异地业务风险难以防范。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在客户结构上,从以大客户为主转变为大中小客户并举。在大连浦发看来,发展大客户就如同垒石头,而中小客户则像沙子,可以填补石头之间的缝隙,能够极大地保证业务结构的稳固。换言之,只有均衡的客户结构才能保证业务的持续稳步发展。于是,在大连浦发的客户名单上,中小企业明显增多。
在业务结构上,开始实现公司业务和个人业务发展并举。这一阶段,大连浦发的个人业务,尤其是个贷业务可以说是发展迅速。大连浦发有着很前瞻的判断:随着国家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及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如果完全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话,银行将无法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转型!首先是大力发展国际结算业务,引导与鼓励客户经理做大国际业务,此举带来了分行国际结算业务量的翻番增长。同时,大连浦发还在个人业务,尤其是财富管理和理财产品销售上想办法,培育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点。在这一阶段,大连浦发曾发行了自主设计的第一只理财产品利多多,创下了1个多月内累计销售9亿元的销售奇迹,开创了大连银行同业人民币理财的新时代。
截至2007年底,大连浦发已经在大连市区建立了8家支行,分行的一般性存款市场份额、对公存款市场份额、各项贷款市场份额、对公贷款市场份额四项重要指标,均在大连市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当年实现税前利润62035万元,人均利润连续四年突破100万元,在所有同业中排名第一!
加速:化危为机,不断超越
回眸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了低谷。面对这样的严峻“大考”,大连浦发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2009年的春节刚过,大连浦发就通过一连串的周密部署和安排,号召全行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攻坚克难的拼搏意识、争先创优的荣辱意识、感恩浦发的奉献意识,坚持“谋发展、促效益、抓管理、防风险”十二字方针,大力推进“以量补价”策略,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打响一场应对危机的攻坚战。
金融危机中有没有机会?大连浦发的答案是:有。这一年,国家为抑制金融危机而启动的4万亿投资机会,大连浦发最早抓住了,也最早落实了通过密切关注大连市政府主导、投资见效快、现金回流迅速的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和重大产业投资项目,他们快速把握住其中的资产和负债业务机会。大连浦发以银企合作为突破口,使资产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与大连市主要区市县,营口、丹东等政府建立合作关系,抢占黄渤海滨海大道工程、凌水湾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优质项目。
该行还牢牢抓住国家扩内需带来的战略机遇,把握城市消费终端市场,加快个贷业务发展。2009年1月,该行全功能个贷中心启动,当年,大连浦发个人银行业务储蓄存款、个人贷款双双突破百亿大关。
这一年还是大连浦发的新兴业务突破之年。对公理财、托管、保理、国内信用证、汽车金融、年金等新兴业务全面“开花”。大连浦发作为发起行,当年共发行理财产品13期,募集资金28.07亿元,向机构及公司客户销售理财产品11亿元。
走过寒冬之后的2010年,其实仍是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竞争挑战异常激烈的一年。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国家政策外松内紧,银行贷款规模受到限制。在银行业务开展难上加难,各大银行业绩普遍急剧下滑的情况下,大连浦发依然充满信心,逆势上行,2010年底一般性存款规模逼近600亿大关,延续了昂扬发展的势头。
2010年,伴着大连率先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坚实步伐,大连浦发积极投身到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核聚变”中,走出大连,走向辽宁沿海经济带,寻找市场竞争中属于自己的新的“蓝海”。
发展,一直是大连浦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孜孜以求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该行不断地拓展着发展空间,寻求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的“完美结合”,提高对区域内客户的覆盖范围和辐射能力,向区域性大银行的目标不断迈进。
大连浦发第一家异地分支机构鞍山分行的筹建其实始于2008年底。2008年的最后一天,总行当年最后一个行发文,就是《关于同意大连分行筹建鞍山分行的批复》,正式拉开该行布局辽宁重点城市的序幕,标志着大连浦发从城市经营行向区域管辖行转型的正式起步。
2009年12月28日,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鞍山分行正式对外营业,在鞍山金融业毫无悬疑地又掀起“浦发旋风”。
在鞍山成功的“破冰之旅”之后,2010年12月29日,浦发银行营口分行正式成立。下一步,丹东、锦州!很快,大连浦发辐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机构布局将全面开花。而大连,无疑将成为“海上辽宁”海洋发展战略的核心和龙头。
目光,永远指向远方,永远盯着发展,勇敢应对挑战,不断自我超越,这就是大连浦发人不变的选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