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汀教授:港融合内地市场刻不容缓
【香港商报讯】「十二五」规划国家将大力提高内需对经济的贡献,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苏晨汀强调,这种模式必须改变,现时内地经济必须朝纵向深度发展,即挖掘消费内需的潜力。
【香港商报讯】「十二五」规划国家将大力提高内需对经济的贡献,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学系主任苏晨汀教授指出,十二五规划实为中国经济的重大战略转型蓝图,逐渐富裕起来的内地13亿人口的市场将不断涌现新的商机。香港如何借力内地经济发展快车,融合内地市场,抓住新的市场机遇,这是摆在港府、商界和港人面前的新课题。香港商报记者黄兆琦
过去10年内地经济尽管以年均约10.5%的水平高速增长,但民众的收入增长远低于该水平。不过,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增强中国消费者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保证居民收入增加不低于GDP增长。
苏晨汀接受本报专访时说:「这是非常人性化的命题,也适逢其时,让消费者收入不低于GDP增长,有着重要的经济学涵意和市场涵意。如果能够把经济发展重心转到增加消费收入,意味着人们可以支配的收入将增加,市场的有效需求就会大大增加。」
内地经济朝纵深发展
自1997年至2010年间,内地消费率只有35%左右,不仅低于印度的55%,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苏晨汀指出,这样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其中一个后果是内部需求拉力不足,经济增长只能依赖外向型经济:「如果没有品牌、没有技术支撑,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出卖资源:即出卖劳动力资源、出卖自然资源。」
苏晨汀强调,这种模式必须改变,现时内地经济必须朝纵向深度发展,即挖掘消费内需的潜力。
他说:「军事布局讲究战略纵深,商场如战场,经济上也要讲纵深,没有经济纵深的国家像日本和韩国,只能是外向型,对别人的依赖非常大,在经济博弈中永远处在不利地位。」内地过往以出卖资源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必须转型为重视内需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令内部市场得以扩阔,并能自我支撑和循环。这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次深刻的变革。
内地扩内需正遇良机
十二五规划便是中国经济重大战略转型的开始。苏晨汀强调:「十二五是一个划时代、里程碑式的转型!中国过去搞外向型经济,在全球化过程中,我们成为世界工厂,资源耗竭并导致环境污染,现在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以往西方经济很大程度是靠利用他国资源来创造本国财富,通过不平等交换,造成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有经济学者提醒,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中国内部经济就是一个可以比肩欧、美的经济体系,经过30年高速发展,现时正是扩大内部消费的大好时机。苏晨汀教授建议:「中央通过投资并配以人口政策,在中西部打造一个2亿到3亿人的内部富裕市场,中国经济就能自我循环,摆脱单纯依赖出口和由此带来的通胀压力,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13亿消费者购买力劲
苏晨汀指出,内地市场除了容量和购买力惊人,中国13亿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诸多层次及消费偏好,庞大的市场有条件容纳各档次品牌,不像西方国家如法国,一个产品类别可能只有前三名可以存活下来,其余的要被竞争吞并。
国家适时提出提高内需、打造内部市场、打造经济纵深,为近水楼台的香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苏晨汀说:「内地的大市场对于近在咫尺的香港是天赐良机,港人可以大胆北上。」「如果能够配合中央的政策,搭上经济快车,香港的前途无可限量,所以说香港没有死,香港大有希望。」但他警告:「凡能够在内地夺得一块市场者,定能做大做强,否则有可能被边缘化乃至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