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改革重启将满周年 人民币升值已超5%
去年6月19日央行宣布“二次汇改”,人民币汇率重归2005年汇改确定的路径。” 目前来看,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基本上延续了2005年汇改之路: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升值,同时双边波动性逐步增强。
去年6月19日央行宣布“二次汇改”,人民币汇率重归2005年汇改确定的路径。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再度表现出加大的波动性,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其升值进程,总计升值幅度达5.4%。
但升值并非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唯一的“成绩”。业内人士发现,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愈加显示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特性,而非单一盯住美元汇率,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逐步向真正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迈进。
人民币二次汇改延续升值进程
2005年7月21日,我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1%,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启汇改进程,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逐渐增强,并走上了小幅、逐步升值之路。
从2005年汇改之初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18%。
不过,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将人民币汇改进程打乱。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2008年9月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锁定在6.8235上下微幅波动,人民币汇率重新回到了汇改前与美元汇率挂钩的状态。
当时,这一度被看作是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倒退”,但如今来看,这只不过是人民币漫漫汇改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随着危机阴霾逐渐散去,2010年6月19日,央行再度宣布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启动了“二次汇改”。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央行在重启汇改时表示,“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央行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目前来看,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基本上延续了2005年汇改之路: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升值,同时双边波动性逐步增强。
从去年6月到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央行统计显示,这一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43%,接近0.5%的波动上限,最大贬值幅度达到0.36%。而进入201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趋势则更加明显。
去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了3%,而截至6月16日,今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了2.1%。
“人民币还是持续升值,波动性比危机期间当然是大幅增强了,但跟危机前相比差不多。”一股份制银行外汇交易员总结“二次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时说。“升值的大方向应该没有变化,升值预期仍较为强烈。”一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说,从国际收支双顺差、中国经济增长形势等各个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进程仍将继续,进一步趋向均衡汇率。此外,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看,人民币也需要维持强势和相对稳定。
当然升值并非汇改重启以来唯一的“成果”。
上述交易员指出,这一年来,明显感觉到外汇市场交易的规范性、成熟度均较以前有所提高,各类衍生产品的交易也非常活跃。
一国有银行人士则表示,重启汇改以来,企业避险的需求有显著增强,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增长明显,这显示出企业避险意识进一步提高,正越来越适应浮动的汇率环境。
从单一盯住美元转向“一篮子货币”
不过,如果仅将二次汇改看作是2005年汇改的简单延续将可能无法正确把握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事实上,有专家发现,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最大的进步在于:越来越体现出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而非仅盯住单一美元汇率。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二次汇改以来,兴业银行自行编制的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的线性趋势表现为一条水平线,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正从过去主要关注对美元汇率变化,转向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兴业银行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是人民币对15种货币汇率的变化指标,用来监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币值变动。这15种货币为澳元、阿根廷比索、加元、新台币、欧元、港元、印尼卢比、日元、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新加坡元、泰铢、英镑和美元。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比过去更为稳定,是二次汇改以来呈现出的一个主要特征。”鲁政委说,这意味着从对一篮子货币的稳定上来判断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将比仅关注美元汇率变化更有意义。
事实上,央行在去年6月重启汇改时就强调指出,人民币汇率如果仅盯住单一货币变化,将不适应贸易投资货币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汇率的实际水平。因此,在当前贸易和资本往来多元化的格局下,企业和居民不宜单纯依据美元来衡量人民币汇率,而应从双边汇率转向多边汇率,以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来看待人民币汇率水平。
“这也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向真正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进一步迈进。”鲁政委说。(第一财经日报 郭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