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率创34个月新高 央行升息箭在弦上
中国统计局周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通胀率为5.5%,创34个月以来新高,暗示中国通胀压力越来越大。今年以来,中国央行以连续两次上调基准利率,但通胀率仍屡创新高,这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央行将再度升息的预期。
中国统计局周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通胀率为5.5%,创34个月以来新高,暗示中国通胀压力越来越大。鉴于中国干旱及水灾影响,料通胀率尚未见顶,这也促使投资者预期中国央行可能在近期宣布升息。
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5.5%。其中,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6.0%;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6.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
此前报导指出,目前猪肉价格已涨至新高,蔬菜价格也自5月中旬以来一路反弹,这意味着6月CPI可能突破6%。这也迫使中国央行可能动用诸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之类的调控工具,以对抗通胀进一步升温。
从中国统计局资料显示,CPI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频频突破3%的警戒线,并一路升高超过5%,使得中国央行不得不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 来抵御通胀升温。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以连续两次上调基准利率,但通胀率仍屡创新高,这进一步加剧市场对央行将再度升息的预期。不过,频繁加息将导致经济放缓的负面效果。
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分析师指出,中国央行目前处在一个两难境地,若上调利率则将导致信贷紧缩,企业生产活动将受到冲击,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这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及失业人口上升;若放任通胀走高,则可能引发物价失控,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显然不是决策层愿意看到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专栏)表示,近期CPI构成要素中的各类商品价格上涨明显,使得短期内CPI涨幅难以回落,不排除未来几个月CPI仍将再创新高。
中国政府今年初宣布将抑制通胀作为首要任务,并连续动用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工具,同时允许人民币升息步伐加快,努力将通胀目标控制在4%以内,但显然这是徒劳的,全年CPI上看5%的机率已经大幅增加。
不过,瑞士信贷首席亚洲经济学家陶冬(专栏)预测,由于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的缘故,CPI涨势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放缓,使得中国经济得以实现软着陆。但是他警告,发生硬着陆的风险正急剧上升。
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11日表示,中国现在不仅日益依赖净出口,也依赖固定投资成长,目前中国的固定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已近50%,这将产生两个问题,包括银行体系有大量的不良贷款以及大量的产能过剩现象,最后结果将导致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