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货币信贷增速超预期下滑
央行的从紧政策已令代表流动性的M1、M2数据快速下降,但代表通胀形势的CPI数据依然高企。上述三个最主要的数据充分证明,央行采取的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信贷关注等从紧政策已经见到效果。
M1增速大降暗示经济活力下降 CPI今公布,或令央行松紧两难
央行的从紧政策已令代表流动性的M1、M2数据快速下降,但代表通胀形势的CPI数据依然高企。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昨日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央行从紧政策效果仍在进一步显现:直接代表流动性情况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继续放缓,5月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速仅为15.1%;与此同时,5月新增信贷同比也明显少于各方预期的6500亿元,仅为5516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代表企业经营活力的5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7%,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同比大幅下降了17.2个百分点。这似乎暗示从紧政策已经对企业乃至宏观经济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在一片针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声中,上述数据是否意味着宏观经济已然降温,又是否意味着下一步宏观政策将有所放松?对此,综观众多学者的观点,考虑到今日就将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代表通胀形势)很可能再创新高,央行短期预计不会放松政策,但在收紧政策逐步见效的当下,央行可能也不会再给政策加码。
M1大降凸显小企业窘境
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M2同比增长15.1%,低于上个月的15.3%,连续两个月低于16%的预期目标。此外,这个数据低于各方预期的15.5%,其实也是两年多来的新低。
就信贷数据而言,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51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6521亿元相比少增1005亿元。其中,继续受住房成交量低迷的影响,居民户贷款增加2175亿元,较上月少增295亿元。
上述三个最主要的数据充分证明,央行采取的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信贷关注等从紧政策已经见到效果。
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M2持续下降,在部分学者看来,这“也可能表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正在有所放缓”。换句话说,这印证着市场关于宏观经济开始下滑的担忧。
显见的是,5月末M1同比增长12.7%,同比大幅下降了17.2个百分点。
“5月份M1增速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经济活力不足,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力不够。”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解读称。
此前海关总署公布的5月份进出口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出口增速为19.4%,降至20%以下,低于市场预期,凸显出出口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加的现状。
学者齐吁政策观察期
既然从紧政策效果显著,各方又普遍担忧经济下滑,那么宏观政策是否会有所放松?
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认为,鉴于当前超过70多万亿元的货币存量,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仍十分必要,稳健偏紧的政策力度将有利于结构调整。
夏斌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金公司昨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也认为,目前虽然信贷增速和M2增速都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高于金融危机前的正常水平,因此预计央行接下来一段时间仍将从紧。
央行继续从紧其实并不难理解。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是,通胀形势依然未见好转。事实上,各方普遍预计按计划将在今日发布的CPI数据会达到5.5%,再创近三年新高。也因此,不少学者都预测央行或许近两日就会再次加息以改善负利率加剧的情况,管理通胀预期。
不过,细观目前市场上的观点,在赞成央行从紧的同时,考虑到实体经济确已降温,建议政策进入稳定观察期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就认为,总体来看,货币和信贷调控仍不宜放松,应继续保持一定的力度以稳固当前的调控成果。但庄健同时建议,应密切观察经济局势的变化,在力度不变的同时,可适当放缓调控节奏。
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高级研究员赵庆明也认为,M1、M2增速的下降凸显出当前经济增长趋缓迹象非常明显,下一步货币政策应该进入一段时间的观察期,视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
“考虑到年中前后物价涨幅可能再创阶段性新高,不排除6、7月利率调整窗口再次开启的可能。但若开启,则至多有1次、0.25个百分点的基准利率上调。下半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等情况下,特别是考虑到物价涨幅将回落企稳,利率进一步调升的可能性不大。”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昨日预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