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出口信用保险扩大贸易融资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是中国信保为解决出口企业融资难问题于2003年正式推出的一项业务,指出口商在中国信保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出口贸易融资,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中国信保根据相关规定,将按照保险单规定理赔后应付给出口商的赔款直接全额支付给融资银行的业务。
商业银行与信用保险公司合作,不仅可以在降低信贷风险的同时扩大出口项下的贸易融资,对于国内贸易、应收账款融资等信贷产品也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客户范围既包括许多国内著名的大企业,也包括大量中小出口企业,对于银行巩固银企关系有诸多裨益。
银联信分析:
充分利用低风险业务扩大贸易融资
一、信用险项下融资成倍增长
由于不再以融资客户的抵押、担保为融资的惟一保障,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促进了银行客户群的扩大,“银保”合作力度加强,银行参与此项业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03年,中国信保与23家银行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服务,2004年上升到26家,2005年达到43家银行,截止到2006年末共与68家银行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服务。其中,中国信保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的银行从2003年的6家上升到2004年的16家、2005年23家,2006年达到31家。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外资银行参与中国信保短险项下贸易融资业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其在中国信保短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量占比由2004年1.3%大幅上升至2005年14.5%,2006年已占中国信保与银行合作业务量总和的15.3%。
例如,一家医药生产企业专门出口化工类产品,出口地区是南美的高风险国家,支付方式为D/A120天。在投保出口信用险之前,银行授信仅为120万美元;投保出口信用险后,银行授信提高到350万美元,同时还带动另两家股份制银行相继提供授信200万美元,这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资金问题。两年来,由于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该企业出口额500万美元增至2000多万美元。
二、短期出口信用险项下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长期保险项下融资,针对的是出口买方信贷项目和出口卖方信贷项目以及海外投资项目,它适用于那些大型的工程承包、机电成套设备出口及海外投资企业。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便利,则为众多从事短期一般出口贸易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在传统融资模式下,许多企业往往因为不能满足银行的抵押担保条件,无法获得银行的融资授信或其融资授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相比之下,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银行可以规避来自进口商的信用风险,贸易融资风险得以分散,收汇风险和贷款损失风险也随之降低,可以更大程度的适当降低融资条件或适当放大融资授信额度来争取客户。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被突破,正是短险项下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信用险项下创新融资的显著特点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对出口企业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便利性,该产品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零抵押、零担保
传统的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或担保,但实际上,并非全部的企业都可以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担保,而且在发生风险、需要处理相应抵、质押物时,往往存在一定难度。而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因为源自海外进口商的风险分担给了中国信保,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相应给出口企业提高授信额度或增加直接融资,信用保险为企业及时获得银行融资增加了新的渠道和手段。
2、充分体现专业分工、风险分散原则
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框架内,由于中国信保的介入,银行和中国信保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分担不同方面的风险,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风险的分散和掌控。通过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银行可以将融资风险进行分散,在放贷时无须再象传统贷款模式下那样将“千钧重担集于一身”,承担来自出口商、进口商等多方的风险,而是由中国信保、出口企业和银行各司其责,分担风险。出口企业主要负责货物的质量,银行重点审核贷款人(出口商)的资质条件,而进口商的风险则由中国信保承担。由于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和相互配合,使收汇风险和贷款损失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
3、融资成本低,降低汇率风险
单纯利用合同谈判或利用外汇衍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并不经常被企业所采用。在这种情况下,贸易融资的优越性就凸现出来,其一是因为贸易融资可以较好地解决外贸企业资金周转问题。随着近年来中国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外汇收款账期相应延长,企业急需解决出口发货与收汇期之间的现金流断层问题。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提前锁定收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其二是因为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例如,2005年11月14日美元6个月LIBOR为4.56%,加50个点后为5.06%:而同期人民币贷款利率至少为5.22%,贸易融资成本低于同期的人民币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