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新股败走麦城 破发潮下乱象几何?
昨日,四只新股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其中史丹利开盘直接破发,再次宣告打新如中彩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回应破发潮时表示,这是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成果,表明A股市场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约束的加强,对今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昨日,四只新股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其中史丹利开盘直接破发,再次宣告打新如中彩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上市公司在上市锣敲响后,股价并未一路凯歌。
今年以来,新股破发、甚至大面积破发已经成为市场常态。破发潮中,投资者纷纷选择“用脚投票”,打新如今呈现一种“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冷清格局。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破发潮是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成果,表明A股市场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约束的加强,投资者过去所笃信的“申购新股稳赚不赔”成为历史。本报记者 高欣
现象
新股破发腰斩成常态
进入2011年,破发潮汹涌,令诸多机构深套其中。昨日,奥拓电子、史丹利、瑞康医药和万安科技四只新股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其中史丹利开盘破发跌11.23%。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昨日,在今年挂牌的152只新股中,陷入破发困境的多达117只,破发比率超过八成。在破发成为常态的同时,投资者也已经认识到打新有风险。除了破发率高外,动辄腰斩的股价也成了今年新股的一大标签。如“第一高价股”海普瑞、主板最贵发行价上市的华锐风电等上市后一路走低,如今股价均已腰斩。
除了破发,新股中止发行的事件也出现了。6月7日,计划在深圳中小板发行上市的新股八菱科技由于其询价机构数量没有达到规定的20家,宣布中止发行,成为中国A股历史上首家中止发行的公司。
市场人士认为,未来出现发行失败案例是大势所趋。在低迷的二级市场前,询价机构将更加谨慎,定价责任的强化收到良好效果。市场对中止发行颇为正面的解读,也意味着A股市场上投资者更为理性。
本质
打新“稳赚不赔”神话谢幕
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股申购神话,在今年上半年,彻底摘下了稳赚不赔的光环。
记者从多家银行和券商机构了解到,“打新”曾是资金量大的投资者首选的一种投资方式,被认为是和存款相提并论的“稳赚不赔”的理财方式。然而时过境迁,打新的处境已不可同日而语。记者了解到,现在打新的投资者寥寥无几,“我有个客户亏了好几十万了,前几年打新赚的都赔进去了。”“破发的多了,客户都转向别的投资品种。”某理财经理说道。
业内人士做了一个统计,将今年138只新股发行情况和收益情况作对比,统计得出,今年上半年138只新股的平均收益率,所有破发股的上市首日均价涨跌幅平均值为-0.29%,略微大于录得正收益的0.27%变动幅度。如果考虑新股破发的风险,按照上半年138只新股申购的平均收益率为基准计算之后的数据仅仅为2.41%。显然,这是理论上得到的收益率水平,并不能满足机构投资在今年通过新股申购使得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投资者正逐步摒弃了盲目打新的旧做法,新股不败的神话已彻底破灭。最近新股中签率大幅提升,现在又出现新股中止发行,都表明投资者在不断觉醒。
溯因
造富神话背后是利益失衡
是什么原因导致新股连连破发?有业内人士分析,定价发行过高、二级市场无利可图、基金询价机构跟风抬价等均是造成破发潮的原因,但造富神话背后却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深深被套。
在创业板上市之初,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只要市场能够接受,再高的市盈率也不是错。”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面积破发说明市场并不认可这样的发行定价。
但破发不破创富 。与新股破发套住投资者相比,投行却日进斗金。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114家IPO公司已给券商投行带来了超过60亿元的保荐承销收入。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王亚伟曾直指新股发行的乱象。他表示,在实际的制度运行中,一些承销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发行价,直接劝退报价较低的询价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承销商对拟上市公司进行过度包装,选择一些不入流的市场调查机构,把发行人打造成细分行业龙头,甚至细到证监会的行业分类往下扩展几级都覆盖不到。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在新股估值定价研讨会上表示,新股破发表明市场正在发挥作用,但现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他指出,港股新股每年破发的比例至少50%,A股按照这个标准仍远远不够。
破解
主承销商购买并限售一年
近日,八菱科技成为A股市场首家中止发行的公司。对于A股市场来说,中止发行是个新鲜事。业内人士表示,作为A股历史上首个中止发行案例,八菱科技中止发行对当前以及今后的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分析人士指出,从破发潮汹涌到新股中止发行,显示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约束机制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来抵制发行人、承销商的“高价发行”行为,在新股发行中止事件的警钟下,困扰市场许久的“超募”和“三高”问题有望逐步解决。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王亚伟建议,在新股发行过程中引入风险共担的制衡机制,具体措施为:主承销商拿出部分承销收入购买一定数量的所承销股票,并锁定一年。王亚伟表示,目前新股发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其根源在于缺乏一套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行为。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回应破发潮时表示,这是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成果,表明A股市场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化约束的加强,对今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逐渐深入之时,盲目打新稳赚不赔的神话已然破灭,理性投资才能减小风险,获取投资收益。
八菱科技有隐情
两大隐患是主因
6月8日,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菱科技”)与其IPO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联合发布公告称,在本次机构询价中,由于提供有效申报的询价对象不足20家,双方决定中止发行。至此,A股有史以来第一家发行失败的新股正式诞生。
“八菱科技的中止发行多少显得有点奇怪。”一位证券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根据修改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询价对象除了基金公司、券商等之外,还包括主承销商自主推荐的机构投资者,而根据证券业协会颁布的《关于保荐机构推荐询价对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保荐机构单次至多可推荐20个推荐类询价对象。也就是说,在询价机构的数量上,主承销商操作的空间是非常之大的。“只要主承销商稍微有点能力,凑够20家完全不成问题。”他说。
实际上,记者从接近证监会的业内人士获悉,八菱科技的询价不足,除了与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级市场的低迷有关外,八菱科技本身的缺陷也逃脱不了干系。该人士向记者表示:“证监会近期要求大家不要在新股上乱报高价,而且大家普遍认为这家公司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才导致了这次询价机构数量不足,最终导致发行中止。”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八菱科技此次发行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大客户依赖和未来可能产能过剩的风险。
一方面,八菱科技招股意向书显示,八菱科技对上汽通用五菱的依赖格外严重。另一方面,在汽车产业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八菱科技此次募投项目的产能扩充也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风险。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