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可兑换和对外投资政策

2011-06-10 16:251191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对外投资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此举的好处除完善社会保险体制外,还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分散中国对外金融资产风险,推动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对外投资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两个相关问题上,当前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第一,过于担心风险而裹足不前,延缓必不可少的改革。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很严峻,不确定性很多,人民币可兑换和对外投资不可过快推进,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能保守。一是中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总量与GDP相比偏低,显示中国参与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够高,民间投资渠道狭窄,不利于资本的合理流动和配置。二是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中接近70%是国家外汇储备,风险过于集中。在中国外汇储备仍将继续增长,美国非常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大美元贬值压力的情况下,储备投资风险问题突出。三是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符合中国根本利益,而人民币基本可兑换和本国金融市场开放是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前提。四是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稳步推进货币可兑换、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和“走出去”,有利于促进竞争,提高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整体素质。

  第二种需要警惕的倾向是过分夸大金融危机后国际力量消长对中国有利的变化,低估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对人民币国际化盲目乐观,甚至为此过快放开资本管制。从国际经验看,20世纪60、70年代,西德对马克国际化十分谨慎,主要是担心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可能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流动,动摇货币政策的基础。反观俄罗斯,2006年宣布卢布可兑换,力推卢布成为区域货币。但2008年8月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后,俄罗斯出现资本外逃、卢布大幅贬值、外汇储备明显下降,卢布国际化努力遭受重挫。这与俄罗斯经济结构不合理、金融体系不完善和资本项目过快开放有密切关系。目前各方都很关注中东欧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它们资本项目基本放开,外债过高,金融体系脆弱性很大。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不发达、货币调控有待完善等问题。当前为保增长,“国进民退”现象较明显,外资外贸领域的一些必要的政策调整有所放慢,银行大量贷款可能导致不良资产问题。下一阶段,深层次结构问题不容忽视,必然对人民币可兑换和国际化形成很大制约。应该明确,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人民币可兑换、国际化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储备投资风险较大等问题,而应“化危为机”,加快发展金融市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从根本上减少贸易/顷差和外汇储备的增长。

  近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应着重考虑:第一,针对金融危机后台港澳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的状况,从战略高度,扩大港澳人民币业务尤其是资产业务,并尝试将其中一些做法扩大至台湾,推动“大中华”经济圈的发展,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第二,为民间对外投资创造良好条件,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增加对外投资可重点考虑以下方式:

  一是增加对外证券投资。中国居民投资渠道亟待多元化,以分散风险,提高收益。应适度扩大QDII,由于实行额度控制,风险是可控的。日本1980年代中后期,对外证券投资增长快,对日本对外净金融资产的增加贡献最大。相对于投资国外金融资产,更有利的方式是允许更多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华发行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和股票,所筹资金可购汇汇出。这有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降低中国对外投资的汇率风险。

  二是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国际资源、能源价格低迷,一些国家资源开发企业陷入困境的时机,鼓励中国大企业海外并购。国家外汇储备可适当增加对银行的贷款,推动银行在“走出去”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金融危机后,亚洲区域内贸易急剧萎缩,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信贷收缩等原因,国外原材料、半成品出口商陷入困境。可考虑支持中国企业对这些海外企业进行并购,保证供应链稳固。

  三是扩大对外贸易融资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走出去”。危机之后,国际贸易融资明显萎缩,成本急剧上升,对中国贸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可适当增加中国对国际开发机构贸易融资计划的出资;继续有针对性地扩大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本币互换和本币贷款,他国央行将人民币转贷给其金融机构用于发展贸易信贷;引导、支持进出口银行和商业银行扩大出口买方信贷,支持中国大型机械和成套装备出口;加快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改革,对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严格分账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其承保能力;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和分保合作。

  同时,利用我增加对多边机构的出资和双边货币互换等契机,提出有关增设银行海外机构的要价,支持中国海外企业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1980年代,日本持续出现贸易顺差之后,企业大举对外直接投资,银行及时跟进,日本与投资对象国、日资企业和银行之间日元交易增加,促进了日元区域化,值得中国借鉴。

  四是财政发债收购部分外汇储备,注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变国家外汇资产为民间对外投资。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过于庞大,货币、资产多元化较难操作;通过“中投”等国家背景的公司运作也困难重重。外汇储备高给人以中国外汇资产非常充裕的假象,加大了中国的国际义务,实际上民间外汇资产与GDP之比低得可怜。由于财政对居民有大量养老隐性负债,通过发债收购部分外汇储备作实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必要的。这部分外汇资产应明确归居民所有,但可委托机构投资者集中、市场化运营。此举的好处除完善社会保险体制外,还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分散中国对外金融资产风险,推动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国家外汇局:8月境外机构继续净增持境内债券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保持稳定

2024-09-19 13:44
143581

腾讯亮相2024服贸会展现数字人民币“跨境场景”拓展应用

2024-09-13 13:02
97785

跨境供应链平台易芽EasyYa完成1.5亿人民币融资

2024-08-28 13:12
117243

数字人民币使用风险提示书?

2024-08-23 15:14
124059

吉尔吉斯斯坦将人民币列入官方每日公布汇率货币名单

2024-08-22 13:33
118865

跨境人民币新观察:特点、问题与对策

2024-08-20 14:06
18633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