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在港人民币债券资金回流之谜
继去年夏天首轮热潮后,今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出现二度“井喷”。中银国际香港的一份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内地与香港的地产开发商成为发行合成式人民币热潮中的领头羊。
继去年夏天首轮热潮后,今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出现二度“井喷”。俗称为“点心债”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因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融资成本低,受到投资者和发行人的追捧。在内地资金面告紧的情况下,香港离岸市场募集资金可谓及时雨。而募集资金如何回流,“点心”好吃能否消化,再度成为关键问题。
境内金融机构
“点心债”回流无阻
《华尔街日报》6月8日报道称,央行首次批准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可以把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所筹集到的约105亿元人民币回流至内地,并投资于内地债市。
接近中国银行“点心债”承销团队人士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作为境内金融机构到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国银行应该且必须将发行“点心债”筹集的资金调回境内。事实上,央行和国家发改委2007年6月发布的《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境内金融机构应在发行人民币债券所筹集资金到位的30个工作日内,将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资金调回境内,资金应严格按照募集说明书所披露的用途使用。”
资料显示,从2007年9月至今,中国银行在香港先后发行6次“点心债”,共筹集资金110亿元人民币。最近一次发行是去年9月30日,按照上述央行和国家发改委的规定,也应早将资金调回境内。
至于资金如何使用,上述承销团人士称,募集说明书里仅以“公司用途”进行描述,他对具体使用情况并不知情。
红筹企业
个案审批
对于资金面同样紧张的内地大型企业来说,在香港发行“点心债”筹集资金不失为良策。中银国际香港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25日,香港人民币债存量达844亿元,其中2011年至今的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量为286亿元。
286亿元,占去年香港人民币债发行总量358亿元的八成。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及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800多亿元未到期的人民币债券中,发行人70%左右是中资机构包括财政部和大型国企等,外资发行人仅占很小部分。他认为这一结构应产生变化,境内发行主体比例应下降。资料显示,目前国际发行体共17家,包括麦当劳、卡特彼勒等。
境内金融机构筹资不愁回流,而红筹企业发行人包括合和基建、中国重汽(000951,股吧)、中国远洋(601919,股吧)地产等,则需要按个案批准的方式进行。两次发行“点心债”共人民币19.8亿元的合和公路基建,其发言人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合和在发债前已获得外汇管理局批准将资金回流,主要用于母公司合和实业在内地基建项目。“我们自去年年中便分批,视乎项目需要将资金汇回内地。”她说。
民企发合成式人民币债券
绕道融资
但对于最缺资金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来说,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资金无法回流,只能望梅止渴。然而,合成式人民币债券这一创新型产品,便可解决这一难题。以人民币计价,但以美元结算的合成式人民币债券,近来已成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新星。
中银国际香港的一份报告指出,到目前为止,内地与香港的地产开发商成为发行合成式人民币热潮中的领头羊。
报告称,从发行人的立场来看,发行合成式人民币债券可锁定香港相对便宜的人民币融资成本。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合成式人民币债券以美元结算,发行人可利用现有的政策规范和流程,将发行美元债券融得的美元资金汇回内地。这一方式,可谓一举两得。既可取人民币债券融资成本较低之利,又可合法规避人民币债券融资汇回内地需要个案审批之弊。
报告显示,恒大地产今年1月同时发行两批合成式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募集资金高达人民币92.5亿元,票面息率分别达到7.5%和9.25%;另外,佳兆业也在今年3月发行20亿元合成式人民币债券,票面息率为8.5%。
值得一提的是,合成式人民币债都是高息债,大大高出纯人民币债券2~4个百分点的票面息率。不过即便如此,在内地融资成本普遍偏高的情况下,更多民企特别是房地产企业还是趋之若鹜,“点心债”火爆势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