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贸易展开版图 下一个是谁
林俐 贺文
新西兰只是第一枚棋子。中国的贸易战略已经布局,或将“以远攻近”展开一幅自由贸易的广阔图景。
经过三年多、共十五轮的漫长谈判,4月7日,新西兰成为第一个和中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此前和中方签订类似协议的都是发展中国家,比如智利、巴基斯坦等。
目前新西兰在中国贸易伙伴的名单中不过排名第50位,与新西兰产业结构近似的澳大利亚已经开始感到压力,有望尽快和中国敲定从2005年就已启动的自由贸易谈判。另外,韩国新总理李明博也表示要加强和中国的贸易关系。
“算是一种‘远交近攻’吧,”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的李众敏对本报表示,“这可能会对启动自由贸易协议谈判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李众敏是该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但李众敏同时指出,美国和欧盟等国家有可能据此指责中国热衷于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谈判,影响多哈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因此要求中国作出更多承诺。
先行者新西兰
4月7日,北京,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在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署,内容覆盖货物、服务贸易、投资、人力资源等诸多领域,也为海关、检验检疫、知识产权等领域做出制度性安排。协定生效后,两国间的关税壁垒将逐步消除(参见图表)。
新西兰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已创下多个第一:新西兰在中国当年加入世贸组织(WTO)时,第一个完成了与中国的双边谈判;新西兰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新西兰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展开自由贸易谈判并签订协议的发达国家。
远在澳大利亚的商人们感觉到了这些第一的威胁。协定里中方对 农产品关税壁垒的放宽,如羊毛、乳制品、食品饮料等,引起了澳大利亚同行的关注,澳洲舆论一片中新协定将削弱他们的竞争力的声音。
但也有乐观者表示,这个协定开了先河,可以成为日后中—澳自由贸易谈判的借鉴。而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inRudd)在协定签署后的第三天访问中国,也承载着其国内商业界对他推进中澳贸易的期望。
中方则强调这个先行者的标志意义。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说:“协定的签署……也为我国同其他国家,包括发达国家谈判自由贸易区积累了经验。”
下一个是谁?
“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在去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之后被写入政府报告,证明这是中国政府处理对外贸易的原则和方向。
李众敏曾专门就此完成了一份课题,其中提出了一项中国对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韩国、印度、日本——贸易自由化的战略排序。
目前看来,中国正朝着这个思路前进。但近年来中国致力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力度比较大也带来其他的隐忧。
李众敏说在多边贸易谈判屡屡受阻的背景下,这种做法可能会招致一些批评,可以预料,在下一轮追究多哈回合失利的原因时,中国难免成为受指责的一方。
也许正是因为WTO主导下的全球贸易多边谈判屡屡受挫,始终进展缓慢,才导致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兴起。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徐梅对本报表示,往后十年将是区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高峰期,目前这样的协定中,双边的占80%,其余的包括三边或多边的区域联盟协定。
虽然中国和东盟已有协定,但是更广阔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包括东盟加三的中、日、韩)一直还没实现。徐梅认为,中日之间的竞争性产业结构、政治渊源,以及美国因素是主要原因。
“建立自由贸易的过程中,互信是前提之一。”徐梅说,有着四个第一的新西兰不但有这种互信,而且中—新的双边贸易额对比总体规模也比较小。而日本当年在签署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时选择了新加坡,其重要原因是,新加坡是城市化国家,不会对日本农业产业造成损害。
中国和日本在东亚经济区域都想占据主导位置,日本因此会先考虑拉拢周边国家,例如东盟诸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等,而不会特别热衷于对中国的贸易自由化。
徐梅说,理论上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会带来两个效应,对区内成员是贸易创造,通过降低关税减低进出口成本(也给消费者带来好处)而刺激贸易;对区外国家则是贸易转移,因为后者必须在不平等的条件下竞争。
区外国家也有应对办法,一是绕过关税壁垒,直接到当地投资,以便按当地的条件进行商务,因此即便是双边协定,也有可能引进更多的区外国家的直接资金流入;另一可能性是通过各种渠道施加压力,希望区内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
(本报实习记者周思对此文亦有贡献)
何谓“FTA”
FTA,即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Agreement),也被称为战略经济合作伙伴,通过国与国、或国家联盟之间谈判,以剔除合作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基本上,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只有两个或几个国家参与,因此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一致协议。而WTO力图在150个国家实现整体贸易自由化,则需花费巨大气力。自由贸易协定自2000年逐渐兴起,估计目前已经签署的区域性协定大约有3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