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波折中前行
高层在具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时主要有以下政策安排:国际间货币掉期安排,跨境贸易中扩大使用人民币和发展离岸人民币外汇和债券市场。离岸市场人民币回流的问题最终解决有待于资本项目开放,而资本项目开放又涉及到利率市场化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
官佳莹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背后的推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货币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越发强烈,多元化发展方向日趋明朗;我国受危机影响较小,经济增长持续性强,内部金融体系改革稳步前行。
高层在具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时主要有以下政策安排:国际间货币掉期安排,跨境贸易中扩大使用人民币和发展离岸人民币外汇和债券市场。此三项制度安排使得人民币结算货币职能和投资货币职能及在周边国家地区和新兴市场国家运用同时进行。
通过国际间货币掉期安排,人民币顺利走出国门。
2008年至今,央行累计进行了逾10次双边货币掉期安排,总金额达到8342亿元人民币。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8702.45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为3603亿元。跨境资本交易累计进行1385笔,金额987.9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220笔,金额169.64亿元,人民币离岸市场初具规模。截至4月底,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已逾4500亿元,离岸市场已经发行了超过800亿元人民币债券,首只人民币计价股票汇贤产业信托已在港挂牌上市。
看到这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人民币国际化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进口和出口中的运用比例不均匀。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总金额2584.7亿元,其中实收392.5亿元,实付2192.2亿元,收付比为1:5。由于人民币结算在进口交易中运用较多,使得美元结汇额较之前进口和出口轧差后的结汇额上涨。现阶段,该影响相对有限,但是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的增长,它必将导致外汇储备的明显上涨,增加外储资金运用压力和货币政策使用难度。其次,在广东等地的实地调研中,发现有部分企业存在合同中使用美元进行报价和结算,但在实际支付时中方企业支付人民币,对方企业获得美元的情况。
造成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进口和出口中的运用出现明显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境外人民币存量有限,境外进口机构没有足够多的渠道获取人民币来支付人民币货款,这影响了境外机构运用人民币的意愿。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制度安排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外流。除了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双边本币互换外,可以预期的政策动向还有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的扩大,居民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也有望审慎而稳定地推进。另外一方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涉及多个方面,报关和出口退税等问题涉及多个部门间职责的衔接传递。从企业层面的反应来看,各个管理部门之间需要更紧密地沟通和协调以进一步理顺具体的操作流程。
除去上述因素,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是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人民币资金流出国门后,由于尚不能自由兑换,因此需要有适当的投资工具可以运用,目前香港离岸市场能够提供的人民币投资品种还相对有限,允许部分资金回流投资内地的债券等市场是必需的。
目前,离岸人民币回流渠道尚有限,除了贸易配额和离岸市场发债资金回流(单笔审批),主要的回流渠道在于2008年8月央行发布的《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三类机构指境外央行、境外参与行和人民币清算行。小QFII和人民币FDI尚在筹划阶段,管理层主要的担心在于“热钱”的流入。
人民币FDI的意义在于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一部分,人民币不仅作为贸易结算中的货币,还可以作为投资中的货币,而且这不会涉及到新的资本项目扩大问题。现行的FDI政策已经相当完善,人民币FDI政策需要与现行FDI政策做好衔接。衔接的主要关键在于兑换环节。目前,FDI需要商务部审批项目,确定项目的额度以及资金进入方式,然后通过人民银行进行货币兑换。少了货币兑换的环节,监管部门需要考虑如何监测和管理资金进入的速度、额度等问题。
离岸市场人民币回流的问题最终解决有待于资本项目开放,而资本项目开放又涉及到利率市场化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
(作者单位系中信银行资金资本市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