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难题困扰科企上市:IPO税费有点高
6月10日至12日,第五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简称“融洽会”)将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实际上,为了扶植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给予这类企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一场资本的盛宴即将在天津展开。
6月10日至12日,第五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简称“融洽会”)将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预计将有1500家企业、5000名人员参与到这场盛宴之中。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在资金监管越来越严格的新形势下,银行等传统的融资渠道日益紧张。因而,寻找一个有效的融资模式成为关系这些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而“融洽会”的举办恰好为企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在“融洽会”上,基金、机构投资人、各类融资企业以及中介机构都会聚集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促成供需双方实现资本对接。
自2007年天津举办首届“融洽会”以来,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四年间,累计参会企业、机构10445家,参会人数约26177人次。据天津市金融办统计数据显示,仅第四届“融洽会”期间就达成融资意向120项,意向投资额156亿元。现在,“融洽会”已成为全球规模大、层次高、交易多、影响广的股权投融资年度盛会。
今年,第五届“融洽会”即将展开。和以往不同,科技金融将成为本届会议的绝对主角。
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科技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力争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而竞争胜败的关键就是在科技创新。“十二五”中已明确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新的经济形式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而这一切,都需要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引领、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因而,将科技与金融“联姻”,为科技注入动力,成为本届“融洽会”的主题,科技部成为主办方之一。
据了解,本届“融洽会”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会上将专门设立科技金融馆以及交易所、间接融资、债权融资等综合性和专业性场区,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除了直接融资外,还将增加间接融资内容和活动,专门设置科技融洽会板块,组织投资机构、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与科技企业对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将达成产业转型,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 王凡
作为第五届“融洽会”的中心议题,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将成为新的经济形势下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时间,带着“科技型”公司“桂冠”的中小企业被推到风口浪尖。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政策支持、银行信贷政策的倾向、投资公司的闻“机”而来……在充满“高科技”味道的市场前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
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重技术、轻资产,重人才、轻管理,重前景,轻盈利……一系列与生俱来的特点,让这些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日前,天津市科委对拟上市科技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资金短缺、缺乏上市培训辅导、土地产权难明晰、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够、上市费率过高等,成为困扰这些企业的主要问题。
六成企业资金短缺
中小企业融资难,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更难。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资金问题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在本次问卷调查中,63.79%的企业都表示自己面临资金问题,“资金短缺”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发展初期,我们没有自己的厂房,面对刚刚通过批示的土地申请,1.8亿元的资金缺口让企业陷入困境。”安防监控设备生产公司“天地伟业”的副总经理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可以看到,很多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型企业都无可避免地要遭遇这样的资金困境。由于科技型企业资产较少,产品前景难预测,因而在银行贷款时往往困难重重。特别是在资本监管日益严苛的今天,这类企业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因而,各家企业都试图寻找一条解决之道。在受访企业中,15.52%的企业希望得到政府各部门项目资金支持,17.24%的企业希望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及政府周转金。此外,还有31.03%的企业希望同时获得项目以及信贷资金的支持。
其中,不少企业表示,在扩张期阶段,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因为流动资金的贷款利率较高,抵押资产价值折扣率又相对较低,企业资金紧张会影响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
“希望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对项目、产业的支持,比如像针对科技小巨人的贴息贷款对企业还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从量上来说尚不足以完全支持企业扩大规模,还需要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紫光测控副总梁瑞东坦言。
而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这些困难,科技部曾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出台专门的方案,加快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比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式的提出,就为这些拿着技术找钱的企业开辟了一条新路。据了解,浦发银行以这样的方式为一家化工原料企业提供了2200万元的授信,是该行天津地区单笔最大的“知识产权贷款”。
“但毕竟银行要考虑风险,因而很多企业必须考虑银行以外的融资方式,而风投的进入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一家正在和香港某风投公司接触的科技型企业负责人表示,对于他们来说,面对资金缺口,风投的支持十分重要。
寰慧投资管理合伙人李宏纬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对于科技含量高的、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风投公司还是十分乐意进入的。“科技型企业有很多分类,从总体来看,投机机会还是存在的。风投公司在选择企业的时候比较注重回报,比如企业的技术以及市场导向、市场空间有多大、企业的占有率有多少、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但是,就目前市场总体情况来看,风投公司对于还处于创业期的科技型企业关注程度并不高。北京一位PE的负责人坦言:“企业的项目我们看不懂,前景无法估算,也没有参考,风险较大。因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很难获得资金。”
为此,各个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天津科委邢向东处长向新金融介绍说:“我们一直在鼓励包括银行、私募股权基金、民间资本、投行、风投等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自2009年始,天津科委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科技计划项目与商业贷款结合的打包贷款工作,与银行合作搭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服务平台。截至今年4月,通过四批次的打包贷款,累计承诺授信户数661家,已向3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贷款金额13480万元,增放金额17990万元。
三成企业需上市培训
对于企业来说,上市不失为融资的最佳途径之一。但是在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的历程中,可谓困难重重。首先,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令这些企业十分头疼。根据调查结果显示,32.76%的企业希望能有通过一个有效的上市培训工程帮他们解决问题。
对于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技术是企业的核心,因而技术型人才成为这些企业竞相争夺的“资源”。但在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管理上却往往不能和他们的技术水平相适应,这样的不足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尤其明显。
“小企业有的就三五个员工,很多都是老板管钱,再大一点才会设立会计和出纳,管理日常的资金流动。”一位私营公司的负责人向新金融记者透露,在这些企业里,财务工作往往只是“辅助岗位”,不会参与公司决策。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旦出现问题再去补救,就已经来不及了,这些问题都成为企业上市过程中的阻碍。
天津一家从事旧桶回收的企业负责人曾向新金融记者表示,他们所采用的专利技术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企业连续三年盈利,因而一直在筹划上市。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发现不论是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还是对于股权的处理上都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问题专业性太强,企业没有能力解决。因此,希望能有人做相关的专业培训。”
此前,有专题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3.7年,其中八成以上是家族企业。天津上市公司协会秘书处主任李玉斌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为了助推企业发展,上市公司协会和金融办等部门合作也为企业举办过多场上市培训,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
“但是,这样的培训不能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李玉斌说,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管理模式僵化、观念陈旧、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等更是阻碍企业壮大的桎梏。面对所有企业的培训课程也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知识的普及,至于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还需要个别对待。
土地产权难明晰
事实上,从科委的调研报告中可以看到,在企业上市过程中,最让管理者头疼的不是财务问题,而是土地产权、厂房产权等“历史”问题。问卷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企业中,认为自身涉及土地问题14项,占全部企业的24.14%。而土地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需扩充用地;二是企业尚未取得土地产权。其中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土地所有权方面,即企业无法取得现有土地的土地证。
对此,邢向东表示,“不能顺利取得土地所有权原因包括很多方面,在这其中可能企业会认为行政部门设置的门槛较高,申请难度较大,其实不尽然,更主要的还是企业自身的原因,比如本身的要件不足,很多资料缺乏或者不充分,还有一些是债权债务关系不清楚的。”而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土地性质的问题也成为上市路上的一道坎。
“我公司现厂址是1992年在原大任庄已破产的村办企业花粉厂基础上由本企业自己出资建立起来的,企业性质为村办企业,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上市土地性质已经成为制约企业上市的瓶颈,而现有土地变性的可能性又很小。”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此外,有些企业表示希望收购现有租用土地,有些企业虽购置了土地但一直没有获得产权。调查显示,企业普遍反映办理土地产权的过程中涉及的税费过高,各税费优惠及补贴政策未能及时到位。
厂房扩建取“证”难
此外,厂房的产权问题也让众多企业头疼。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厂房问题10项,约占全部企业的17.24%,同样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需经审批新增厂房;二是现有厂房无房产证。问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厂房的所有权方面,此问题属于土地产权的衍生问题,其中有5家企业同时反映了土地与厂房的产权问题。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新产品的相继立项,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公司目前研发、生产、综合办公场所已经没有可建设的空间,而企业要发展、要上项目,急需迁址扩大企业规模,以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太平洋制药相关负责人说。
对此,邢向东表示,“其实厂房的问题和土地所有权的问题相似,取得房产证之所以困难,其中还是存在资料不足的情况。有些企业由于管理不完善,虽然早前已经取得房产证,但是可能在厂房扩建之后没有及时办理相关的手续,没有进行固定资产的交割手续。这样一来在准备上市的时候才发现要取‘证’了,就需要评估,但有些地方的评估费用是很高的,企业就呼吁减免,但这种情况的协调难度很大,我们建议企业还是应该注重经营管理,不要有‘欠账’,以保障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另一方面,如果一家企业认为房产证的价格过高,或者评估费用过高,认为是巨大负担或资金压力,那么它的上市能力就要面临质疑。因为这些费用与上市与否无关。”邢向东补充道。
上市税费有点高
此外,上市的成本也是这些正在积极筹划上市的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有15.52%的企业认为企业在上市的过程中费用过高,其绝大多数企业反映,在上市前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税、费较高,给企业带来了比较沉重的负担。
一直以来,对于上市成本较高的“抱怨”不绝于耳。有报道称,一些上市公司的发行成本已经构成新股定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华平股份72元的发行价中,每股的发行费用高达6.66元,双箭股份32元的发行价中,发行费用也高达4.62元。而这,不仅给准备上市的公司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加大了风险。
“表面上看,企业上市前期的费用并不是很高,总计在300万-500万元之间。”保荐人万先生表示,这包括券商、会计师、律师、评估师等三四个中介机构的费用,100万-300万。此外还有上市辅导、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费用。
此外,在发行的过程中,券商还会根据募集到的资金情况,收取3%-5%的承销费用。而如果是到创业板上市,这个费率一般会达到6%。“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募集的资金规模比较小,但券商的工作量不会减少,因此会调高费率。”万先生说,按照这个比例,一个企业上市的承销费用一般在1000万-1500万元左右。
“虽然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大,但对于已经上市融到资金的企业来说,其实并不构成太大的负担。”万先生表示,这部分资金是在上市成功之后支付的,所以大部分企业还是有能力支付的。
而且,很多地方政府都会出台各种措施鼓励企业上市。据天津市金融办直接融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鼓励优质企业上市,天津市财政局和金融办已制定企业上市财政垫付前期费用的有关办法,规定在企业上市后,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200万元。
但是,这些费用并不是全部,还有更多费用无法预测。万先生表示,一个企业上市要经历前期综合评估、企业内部规范重组、正式启动上市等三个阶段,这其中涉及的工作非常多且复杂,因而产生很多隐性的成本。
比如,有些企业之前有税费未缴纳完全以及个人股东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都得在上市前补缴。还有的企业土地性质不明确,使用时没有正规的程序,或者厂房建设时没有经过审批。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在规范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补缴费、信息披露、媒体公告费以及滞纳金甚至罚款等,因而产生了较高的成本。
据报道,去年6月在中小板上市的皮宝制药(现名太安堂),在上市期间的信息披露费用高达1000万元。“这样的费用就比较高,而且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无法估算。”万先生表示,要为企业减轻负担,如果能适当地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以及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会给企业很大帮助。
税收优惠难落实
另一方面,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可以看到,税收问题也是各个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较高的税负,给不少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压力。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微博 专栏)曾在提案中表示,企业的税费确实很高,而一般的中小企业利润只有3%-5%,本身利润就很低。现在如果要扩大分配提高员工收入的话,它肯定就会亏本。
在参加调查的58家企业中,有13家明确提出希望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其中,涉及企业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出口退税、高新企业税收减免、税费返还等方面。
“实际上,为了扶植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给予这类企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邢向东对新金融记者表示。此前天津曾出台多项措施,给予符合相关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值税免征、即征即退或减半征收等优惠政策。纳税困难的企业还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都要有自己的优惠政策。
但优惠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信息不对称”。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很多中小企业都在“闷头做事”,对于政府给的包括税收、补助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不能及时了解,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优惠条件,错过了享受政策优惠的机会。
邢向东也表示,很多税收政策的文件都是纵向传达的,很多只能等执行单位公布大家才能知道,其他相关部门无法获悉。因而,给这些政策的执行、落实造成了一定的延迟,甚至盲区。
而在一些财政收入紧张的地区,优惠政策得不到充分落实,使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不到应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因而,不少企业都希望有一个可靠的中介机构帮助企业落实政策。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保证“减税”政策真正惠及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