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外资法人银行2007年斩获48亿元
一年前汇丰、花旗等首批四家法人银行成立,一年后他们亦交出成绩单。权威人士透露,2007年在沪外资法人银行斩获了48亿元税前利润,约是2006年上海市外资银行税前利润3.5亿美元的一倍。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各法人银行经营方式不一,但在中国目前存贷利差较大的“天然资源”下,他们的盈利武器与中资行相似,主要也是利息收入。
四大行盈利图谱
最早获批的四家外资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和渣打银行中,汇丰和东亚已主动披露了其2007年内地的盈利状况。
其中,汇丰中国最为突出,2007年,汇丰中国的营运收益增长44.2%,达到4.51亿美元,税前利润增长28.7%,达到1.65亿美元。
目前,汇丰中国的服务网点已达到60多个,网点数较去年增长了近一倍,仍然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外资行。
汇丰法人银行的盈利与其他行的差距不算大,但算上汇丰控股对内地的投资,则远超渣打、东亚等。汇丰中国内地的税前盈利破纪录地超过10亿美元,这些投资包括对交行等公司的股权投资以及其他投资。
其次是渣打,渣打集团2007年全年税前盈利增长27%,达40.35亿美元,其中,在内地业务盈利增长41.8%至1.84亿美元,可见内地业务增长速度很快,不过占比仍然较小。
根植于香港的东亚银行尽管规模较小,但已俨然将自己当成中国的“本土银行”,其内地业务已成为盈利贡献最大、增速非常快的业务。东亚银行2007年实现净利润41.44亿港元,增长率为20.6%,按香港国际会计准则,去年内地的盈利增长73%,折合9.26亿港元,贡献度为22.34%。
四大银行中花旗的境地最为今非昔比。由于受次贷亏损拖累,昔日金融巨鳄陷入自救困局。花旗并未公布内地盈利,该行2007年全年净利润大幅从2006年的215亿美元下降至36.2亿美元,不过来自亚洲(不包括日本)2007年贡献了17%的利润,由此推算,亚洲地区盈利大约为6.15亿美元。
但整体上,从前几年布局入股中资金融机构,到去年全面进入人民币业务,外资行的内地盈利已收益颇丰。
“我们在中国的主要盈利还是利息收入。”一位外资法人银行高管表示,尽管各个外资行业务侧重点不一,如花旗银行在现金管理和投行等业务上非常强,因此其中间收入一般来说较高,但对大部分外资行而言,传统的存贷差才是主要盈利来源。
例如,东亚中国行长余学强透露,东亚中国9亿港元盈利中,非息收入仅占了9%。
另外,外资行擅长的零售银行中的个人贷款由于各种宏观调控以及其他客观原因,在2007年发展较为缓慢。央行上海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外资银行全年个人消费贷款增加18.9亿元,同比仅多增1.6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6.2亿元,同比多增2.9亿元。
存贷比两重天
转制成为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按照中国监管要求,要求在5年后存贷比达到监管要求的水平,即75%以下。
出乎外界意料的是,汇丰中国存贷比已小于75%。2007年汇丰中国存款的增长远大于贷款,存款增长55.7%,贷款增长31.1%。另一外资行人士2007年11月曾透露,花旗中国存贷比也一直保持在75%以下。两家提前四年完成了监管要求。
“过去的三年中,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吸引更多的存款,这是我们的核心,零售银行存款和公司银行存款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汇丰中国行长翁富泽解释说。
上述外资行人士则表示,花旗银行在早年进入中国时,就非常注重流动性管理,他们注重银行的长期稳健经营。因此,在转制前,他们就对资金来源有着严格的要求,强调存款。
不过,其他银行并不一定如此,存贷比的要求存在客观难度,刚刚转制的法人银行存在吸储的难度。“我们的存款增长了100%-200%,贷款增长50%-70%,但还是不能达到75%存贷比要求。”一家外资行高管曾表示。
知情人士透露,东亚银行的存贷比目前还未达到75%以下,并且一些外资行的存贷比在去年一度达到500%。
由此不难看出,外资金融机构资金需求旺盛。2007年,其在银行间市场上的净融入资金同比增长169%,这主要是与其贷款资产快速扩张有关。
事实上,外资行在2007年最为明显的冲动就是贷款增长。央行四季度货币报告显示,2007年人民币贷款新增额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1704亿元,为2006年新增额的一倍左右。
从2007年贷款增速来看,中资银行一般在15%-20%之间,而2007年,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62亿元,同比增长82.8%。
央行上海报告显示,2007年年末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占上海市人民币贷款市场份额的10.7%,比年初上升3.5个百分点。全年外资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占上海人民币信贷增量的31.8%,同比上升2.5个百分点。
东亚银行高管表示,他们将在这两年积极通过理财或者贸易融资等方式加大存款力度,争取在两三年内达到存贷比要求。
尽管今年宏观调控将控制信贷,但外资行认为其敏感的增速数字不应该成为打压对象,因为他们的基数较小。据外资行透露,央行对外资行调控的方式与中资相当,亦是新增额度与去年相当,“不过由于余额基数变大,因此2008年我们的贷款增速要放缓,但我认为这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位外资行主管企业信贷的高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