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亚洲美元离岸市场主要障碍在日美
尽管建立“亚洲美元离岸市场”如今还处于设想阶段,但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可和支持。孙立坚:因为这改变了我们历来对待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的态度建立亚洲美元离岸市场,不是针对外汇储备的危机防范,而是一种财富管理。
尽管建立“亚洲美元离岸市场”如今还处于设想阶段,但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可和支持。作为国内首个提出“亚洲美元离岸市场”概念的学者,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充分消化存量美元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宝贵经验的一步。”孙立坚是2008年提出建立 “亚洲美元离岸市场”概念的。
上世纪50年代伦敦的欧洲美元离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而1968年,新加坡也产生了亚洲美元市场。对此,孙立坚表示,他所设想的是一个更完整的产品多层次的亚洲美元离岸市场。“这个需要中国来做,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自主管理美元财富的主动权。”
中国可充分获益
全球不仅是亚洲有这样的需求,何不通过亚洲美元离岸市场来团结所有美元债权国家。
《21世纪》:在你看来,亚洲美元离岸市场主要是个怎样的概念?
孙立坚:亚洲美元离岸市场主要是指亚洲主要国家加强金融合作之路上的一步。开展亚洲美元的离岸业务,透过一定监管模式和区域金融合作模式的建立,允许企业发行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证券,而亚洲的制造企业和国家主权基金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购买这些不受美国政府控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美元资产的运作效率。
《21世纪》:你第一次提到亚洲美元离岸市场的设想是在2008年。当时为什么要提?现在的宏观环境和当时相比有变化么?
孙立坚:2008年我第一次提出亚洲美元离岸市场的概念,是和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关的。那个时候金融危机正显,美联储开始实行定量宽松政策,美元价值眼看着缩水。而中国的最主要外汇储备美元投资渠道狭窄,当时仍然没有减持美国国债的迹象,手里拿着高价买进但收益率始终徘徊在低谷的美国国债,实在不是一种划算的投资方式。
而亚洲各个国家都有和中国相似的问题,这是亚洲主要国家可以讨论金融合作的基础,也是合作的焦点问题。
现在面临的根本问题和当时没有变化,但出现一个新现象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目光放在了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焦点上,但却没有意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遥远的目标,中国的能力目前还很有限,不可能一步成功。
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世界上六成的全球贸易依然以美元结算,人民币国际化如果做得不成熟,反而会带来泡沫。我的建议是,通过离岸美元市场的建设和开拓,为今后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基础建设和平台,这是比较实际的一步。
《21世纪》:为什么提倡亚洲美元离岸市场?对中国来说是否可以充分获益?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好处是什么?
孙立坚:因为这改变了我们历来对待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的态度建立亚洲美元离岸市场,不是针对外汇储备的危机防范,而是一种财富管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亚洲美元离岸市场来创造和管理自己的美元财富。尽管亚洲各国都不断通过各种方式使得自己的外汇储备多样化,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元储备仍然占到了亚洲约6000亿外汇储备的七到八成。如果我们能够改变
单一投资美国国债的方式,转而购买各种更能够代表亚洲经济成长性的固定收益或者权益类产品,那么就实现了亚洲各国对于美元财富的自我管理。
其次,放眼全球,不仅是亚洲有这样的需求,甚至中东石油大国也有这样的需求。何不通过亚洲美元离岸市场来团结所有美元债权国家?
另外,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目前对于中国在美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海外投资,美国方面仍然保持高度谨慎,中国资本很难通过美元进行直接投资。而离岸市场则有机会创造投资产品,使得中国有机会分享美国这些大型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性。
更加实际更易运作的设想
通过大力开发成长性好的“亚洲美元投资产品”,完全在美国之外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离岸市场。
《21世纪》:亚洲金融合作的议题讨论了很多年,从清迈协议到后来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的设想,各种合作框架或产品一一呈现。现在提出中国自己建设亚洲美元离岸市场的设想,和上述协议或者设想有什么异同?
孙立坚:从历史上看,亚洲金融合作框架下的这些产品,都不是中国主动提出的。无论是当年的货币互换协议,还是后来日本提出的“亚元”设想,对中国来说都不能充分获益。而通过亚洲美元离岸市场的充分功能,帮助消化亚洲国家的存量美元外汇储备,实际上比之前的这些想法要来得更加实际,运作起来也更快。
现有的亚洲美元离岸市场新加坡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得比较平稳,但它的功能仍然比较单一:即大多数情况下,离岸市场仍旧发挥着美元资金池的作用,通过各类基金和产品汇拢资金之后,仍然投资到美国在岸市场的各类产品中。
而我设想中的这一亚洲美元离岸市场,需要有多层级的功能,不是通过投资美国在岸美元市场,而是通过大力开发成长性好的“亚洲美元投资产品”,完全在美国之外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离岸市场。
《21世纪》:这个亚洲美元离岸市场,会不会真的有市场?从供需两方面来看,这一设想的可行性有多大?
孙立坚:从货币供给方面来看,首先,我国目前正在将手中的长期美债资产变成短期,这意味着外汇储备更充分的流动性,可以在必要时提供充足货币。其次,除中国以外,亚洲各国的政府和民间美元资金都是这一市场的有效供给方。这里指的民间资金,主要是指亚洲的制造企业。亚洲制造业发达,并且多数是出口到欧美国家,企业手中的美元货币数量也很可观。
从需求方面来看,我认为最终的接盘者还是在亚洲的跨国企业。由于跨国企业贸易全球布点,对于美元的融资需求仍然旺盛,再加上离岸市场的金融监管比较宽松,融资成本相对在岸市场要低,因此跨国企业到亚洲离岸市场上进行融资,是可以预见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这些跨国企业在亚洲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融资经验丰富,我们大可以放心地分享其稳健的成长性,这和购买美国国债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主要障碍:政治干预
第一步应该就是建设亚洲美元离岸债券市场,这应当是一个以职业投资者为主的市场。
《21世纪》:前不久夏斌提出了发展亚洲美元离岸债券市场的观点,这和你当初设计的亚洲美元离岸市场是什么关系?
孙立坚:我非常同意夏斌的观点,建设亚洲美元离岸市场的第一步,应该就是建设亚洲美元离岸债券市场。相比起权益类产品来说,债券市场更加稳健,比较适合在初期进行探索。
我设想中,这应当是一个以职业投资者为主的债券市场。首先,各国建立一级债券市场,由各大机构建立主要从事交易的二级债券市场,为投融资服务,通过职业投资者的资产发包等方式,投资于不同的债券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是企业债和金融债等。
《21世纪》:目前看来,建立亚洲美元离岸市场的障碍主要在哪里?
孙立坚:我认为主要是政治上的干预。日本和美国因为各自政治和经济因素的考虑,可能会极力反对中国建立亚洲美元离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