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中国有必要有条件应用宏观审慎政策
【《财经》综合报道】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有必要有条件采纳宏观审慎政策。6月1日,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暨中国金融学科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周小川在该论坛上作出了如上表述。
【《财经》综合报道】6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有必要有条件采纳宏观审慎政策。
6月1日,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暨中国金融学科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周小川在该论坛上作出了如上表述。
周小川表示,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现有的金融运行模式,金融监管体制暴露出了其内在的不足,也引发了理论界、金融业界对今后金融改革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他称,从中国情况看,有必要也有条件采纳和应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应用宏观审慎框架也有一些逼迫课题,如对经济周期的判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划分标准,会计准则等等,均需要深入研究。”
以下为周小川发言实录:
尊敬的黄达教授,刘鸿儒主席,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同学们,首先请我对黄达教授荣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表示祝贺!对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为推动中国金融学科的建设和金融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衷心感谢!金融学科的建设和金融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与金融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从1978年开始的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逐渐突破过去那种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向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以黄达教授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教育界一方面辛苦耕耘,全心奉献,培养出大批金融人才,解决了金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金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矛盾。另一方面潜心研究,勇于实践为中国金融行业改革开放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金融业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现有的金融运行模式,金融监管体制暴露出了其内在的不足,也引发了理论界、金融业界对今后金融改革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从理论上说,经过这次危机,人们发现微观审慎性的总和不等于宏观上的审慎性。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相关的金融学理论,比如说危机的传染性,资本的要求流动性,杠杆率拨备要求,羊群效应、动物精神,信息理论和计算复杂性。还有激励机制的安排等相关的市场有效性问题。在原有的理论分析框架、模型基础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
在金融运行和管理方面,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已成为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各国政府以及金融界普遍共识建立逆周期的市场运行和调节机制。宏观方面除了用好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具有逆周期调节效果的货币工具。
在微观方面主要侧重于加强金融监管改革,提高金融机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建立与近来周期调节相适应的杠杆要求。推进会计制度评级机构,衍生产品交易和清算体系的改革。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主要思路是将这些微观层面的监管机制纳入宏观管理框架中,减缓顺周期影响,减少经济波动的影响。
从中国情况看,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采纳和应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应用宏观审慎框架也有一些逼迫课题,如对经济周期的判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划分标准,会计准则等等,均需要深入研究。
总之新的金融运行和监管理念对金融学科建设、金融教育发展提出了重要战略。我希望中国金融教育者以黄达教授老一辈金融教育者为楷模,培养具有超前意识、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为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为中国的金融稳定、安全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感谢各位来宾,祝黄达教授、刘鸿儒教授身体健康,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