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指数双双下滑 外贸前景堪忧
2011-06-02 11:06393
分行业看,20个行业中,饮料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12个行业高于50%;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低于50%。平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认为,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落是阶段性而非趋势性的变化,经济增长进入下降周期的可能不大。
作为先行指标的PMI传递出信息:未来一段时间进出口数据似乎都不尽乐观。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口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出现小幅下滑。其中,6月进口指数为50.5%,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进口下滑趋势明显
数据显示,6月进口指数为50.5%,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滑。
分行业看,20个行业中,饮料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12个行业高于50%;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低于50%。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进口增速不会像去年四季度和今年年初一样出现大幅上扬,这主要源于中国经济内需的回落。
东吴证券宏观研究所副所长黄琳对记者表示,从宏观上看,中国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内需下滑势头得到进一步验证;微观上,领先指标PMI显示企业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库存水平较高,库存调整使得进口需求减缓。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在进口方面,国内生产放缓、日本地震影响进一步显现可能继续带动进口减速。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可能助长贸易商观望情绪。
出口不确定因素增加
6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而这一数据也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落,作为出口的现行指标,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并不那么明朗。
20个行业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2个行业高于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8个行业低于50%。
今年以来,我国的出口数据一直保持着超预期的增速。即使对外围环境、人民币汇率的担心从未停止,但出口似乎也没有受到太明显的冲击。
然而近一段时间,欧债危机突然恶化和国内出口企业遭遇“三荒两高”的危机也给我国的出口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由于欧盟已跃升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专家指出,一旦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对欧出口。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欧盟成员国中与我国贸易往来非常密切的,如果危机蔓延到这些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稳中偏紧仍将是政策调控主基调
就在5月份PMI数据出炉当日,央行也发布公告,公开市场将在连续暂停两周后再度发行3年期央票,稳中偏紧的政策基调继续延续。
从PMI数据联系到此前有关部门公布的月度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货币供应量、出口等关键指标的增速均出现放缓迹象,市场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有所加剧。一同强化的还有人们对当前货币政策超调的担心和政策放缓的预期。
然而就在市场认为货币政策将有所放松之时,央行却再度祭出3年期央票这一紧缩型货币工具。央行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将于3日在公开市场发行230亿元的3年期央票。
分析人士认为,3年期央票发行具有一定的政策信号作用,说明货币政策基调仍未发生根本改变。
“3年期央票的停发和重启,体现出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相机抉择的特点,货币政策会根据短期流动性状况和市场资金紧张程度有所调整,但政策整体仍然行走在"回归稳健并趋于紧缩的轨道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不过,央行当前频频变化的流动性调控凸显出当前局势的复杂性。“流动性管理是频繁的、双向的。”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与释放流动性相比,紧缩过程需要对形势予以通盘考虑,时机、力度、顺序都不能错。
纵观欧美其他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的退出亦表现得相当谨慎:美联储前后两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就曾一波三折,迄今未见有明朗走向;而欧洲央行对金融危机以来唯一一次的加息之举也是颇费思量,走走停停。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看似矛盾的背后,体现出决策层对“稳增长”和“抑通胀”间轻重缓急的判断。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并非是趋势性的下滑,抑制通胀仍是宏观政策的第一要务。
平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认为,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落是阶段性而非趋势性的变化,经济增长进入下降周期的可能不大。
与增速下滑相比,当前通胀的压力似乎更为明显。受南方旱情的影响,通胀压力仍难以在短期内消解。
“5月份CPI涨幅有可能再次创出近两年来的新高,甚至不排除在6、7月份继续走高的可能。当前货币政策仍将围绕"抑通胀"展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来源上海证券报)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口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出现小幅下滑。其中,6月进口指数为50.5%,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进口下滑趋势明显
数据显示,6月进口指数为50.5%,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滑。
分行业看,20个行业中,饮料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12个行业高于50%;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8个行业低于50%。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进口增速不会像去年四季度和今年年初一样出现大幅上扬,这主要源于中国经济内需的回落。
东吴证券宏观研究所副所长黄琳对记者表示,从宏观上看,中国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内需下滑势头得到进一步验证;微观上,领先指标PMI显示企业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库存水平较高,库存调整使得进口需求减缓。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在进口方面,国内生产放缓、日本地震影响进一步显现可能继续带动进口减速。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可能助长贸易商观望情绪。
出口不确定因素增加
6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而这一数据也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落,作为出口的现行指标,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并不那么明朗。
20个行业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2个行业高于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8个行业低于50%。
今年以来,我国的出口数据一直保持着超预期的增速。即使对外围环境、人民币汇率的担心从未停止,但出口似乎也没有受到太明显的冲击。
然而近一段时间,欧债危机突然恶化和国内出口企业遭遇“三荒两高”的危机也给我国的出口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由于欧盟已跃升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专家指出,一旦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对欧出口。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欧盟成员国中与我国贸易往来非常密切的,如果危机蔓延到这些国家,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稳中偏紧仍将是政策调控主基调
就在5月份PMI数据出炉当日,央行也发布公告,公开市场将在连续暂停两周后再度发行3年期央票,稳中偏紧的政策基调继续延续。
从PMI数据联系到此前有关部门公布的月度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货币供应量、出口等关键指标的增速均出现放缓迹象,市场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有所加剧。一同强化的还有人们对当前货币政策超调的担心和政策放缓的预期。
然而就在市场认为货币政策将有所放松之时,央行却再度祭出3年期央票这一紧缩型货币工具。央行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将于3日在公开市场发行230亿元的3年期央票。
分析人士认为,3年期央票发行具有一定的政策信号作用,说明货币政策基调仍未发生根本改变。
“3年期央票的停发和重启,体现出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相机抉择的特点,货币政策会根据短期流动性状况和市场资金紧张程度有所调整,但政策整体仍然行走在"回归稳健并趋于紧缩的轨道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不过,央行当前频频变化的流动性调控凸显出当前局势的复杂性。“流动性管理是频繁的、双向的。”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认为,与释放流动性相比,紧缩过程需要对形势予以通盘考虑,时机、力度、顺序都不能错。
纵观欧美其他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的退出亦表现得相当谨慎:美联储前后两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就曾一波三折,迄今未见有明朗走向;而欧洲央行对金融危机以来唯一一次的加息之举也是颇费思量,走走停停。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看似矛盾的背后,体现出决策层对“稳增长”和“抑通胀”间轻重缓急的判断。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并非是趋势性的下滑,抑制通胀仍是宏观政策的第一要务。
平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认为,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落是阶段性而非趋势性的变化,经济增长进入下降周期的可能不大。
与增速下滑相比,当前通胀的压力似乎更为明显。受南方旱情的影响,通胀压力仍难以在短期内消解。
“5月份CPI涨幅有可能再次创出近两年来的新高,甚至不排除在6、7月份继续走高的可能。当前货币政策仍将围绕"抑通胀"展开。”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来源上海证券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