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快升值对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影响深远
对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而言,人民币加快升值趋势,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影响因素。不仅如此,作为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家,作为世界最大“加工厂”,人民币升值,还可以降低进口原材料成本,进而部分,甚至完全冲掉因为人民币升值所提高的出口成本。
⊙陈克新
对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而言,人民币加快升值趋势,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影响因素。为此,需要有关方面与投资者,予以充分关注。
多重因素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
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预计今后一、两年内,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6:1已无悬念,甚至还有可能见到更高的水平。未来人民币所以呈现加快升值局面,主要受到以下三大因素推动。
一是美元长期贬值趋势。由于经济衰退,以及多年来实施扩张财政政策,美国欠下了天文数字公共债务,目前总规模超出14万亿美元,占GDP比例达到72%。据美国国家财政责任和改革委员会的计算,若不采取有效措施,美国债务占GDP比重到2020年将达到85%左右。另据有关资料,美国经济总额是15万亿美元,包括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的总债务则达到了52万亿美元。
规模如此巨大的债务总量,使得美国政府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偿还。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连年巨额财政赤字不断。预计2011年美国预算赤字将增至1.5万亿美元至1.6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左右。正是这些巨额债务与财政赤字,导致美联储长期大量超发货币,构成了美元长期走软的经济基础。
为了刺激出口,保障经济复苏与就业,解决这些最紧迫问题,以及变相赖债,美国政府都乐见美元贬值。这将是一个长期方针。因此,直到今天美联储依然维持接近于零的利率水平,继续实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当然,这种贬值,将在美联储掌控范围内进行,把握其贬值节奏,决不会任由美元一泻千里,出现崩盘。
目前美元指数仍处于80关口下方。今后一、两年内还有可能跌破60。为此,世界银行近期发布报告预计,2025年一个全新的围绕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币种”国际货币体系将逐渐浮出水面,使当前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逐渐消失。美元持续性贬值,以及人民币逐步成为世界重要储备货币之一,将会从两个方面推动人民币升值。
除了美元因为债台高筑与巨额财政赤字而贬值外,日元、欧元前景也不乐观。据有关资料,到今年3月末,日本国家债务余额924万亿日元(包括国债、借债和短期政府债券),人均负债超过700万日元。随着灾后重建的逐步展开,日本的国家债务还会大量增加。欧元区一些国家更是遭遇破产、被救、债务重组援困境,对于欧元汇率产生了重大冲击。因此,今后的长期趋势是上述货币的轮番景象贬值,进而引发人民币的相对升值。
过去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将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因此人民币升值较为平缓,甚至对有些货币汇率还有贬值。现在看来,这种策略难以为继。不仅国际压力越来越大,而且我们自身也付出了极大代价。主要是必须在外汇市场上不断大量收购持续贬值,利息较低的美元;另一方面,又要卖出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人民币,并且支付较高利息。这实际上是严重的金融财产损失,孕育着极大市场风险。
随着央行连续加息,以及今后还要多次加息,其操作成本会越来越高,负担越来越重。而且在美联储大量注入流动性的前提下,我们这种操作远远看不到“尽头”。为此,今后在联系汇率上势必逐步松动,进而解除人民币升值,尤其是对一篮子货币升值羁绊。
二是外汇储备规模太大。如上所述,为了抑制人民币升值,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在外汇市场上用大量人民币收购美元、日元、欧元等货币。其结果是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由2万多亿美元到突破3万亿规模,只有1年多的时间,其规模太大,增长速度太快,远远超出了实际需要。
如此之多外汇储备,尤其是美元储备,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飙升的情况下,导致了实际购买力,即实际币值的大幅缩水,使得中国外汇储备遭遇了巨大损失,远远超出了账面收益。比如,现在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照市价(2011年1季度进口平均价格,下同)计算,能够在国际市场购买43.5亿吨石油,能够购买191亿吨铁矿石,能够购买3.2亿吨精铜。而在7年前的2004年12月份,同等数量的石油、铁矿石和精铜,仅需1.34万亿、1.15万亿和0.99万亿美元就能够买到。
这就是说,就上述3种大宗商品而言,其中近2万亿美元储备等于虚增。或者说,10年之间,即使加上账面收益,我们的外汇储备的实际币值(大宗商品购买力),还是贬值了3成以上。受到今后美元币值继续贬值趋势影响,现有的外汇储备实际币值(大宗商品购买力)还将进一步缩水。
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多,也就意味着央行发放人民币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多。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外汇占款规模已经从2002年底的2.3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2.58万亿元。今年1季度,中国外汇占款再创新高。虽然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数据为3107.18亿元,环比降约24%,但比较2010年新增外汇占款月均为2720亿元左右,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
大量新增外汇占款,势必导致国内流动性投放过多,加大了通货膨胀货币基础;同时也要求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现在已经达到21%。如此巨量资金被冻结不能使用,加大了央行支付利息负担。如果今后继续多次加息,这种负担将会越发沉重。有观点认为,对冲外汇占款的巨大成本,正在浮出水面。2003年至2010年底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包括央行发行央票的利息支出,以及2003年至今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生的利息支出等。),累计规模为10830.6亿元。
由此可见,这种为了抑制人民币升值,而大量收购美元,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多的局面难以为继,必须尽快放弃。受其影响,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将明显加快。
三是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具有积极作用。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平衡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解决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迫切需要,成为卸掉沉重利息负担的需要。这种自身需要,势必成为今后人民币加速升值的最大动力,完全不是外界压力可同日而语。过去,我们对于人民币升值确实有些过度恐惧。主要担心人民币较大幅度升值以后,会对中国出口产生很大冲击,出口企业大批倒闭。
多年来经济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出口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远大于我们预期。自从2005年中国汇改启动以后,尽管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小,但中国出口贸易依然繁荣。还是在这个期间,中国成为全球头号钢材出口国家。只是因为国家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考虑出发,实施了一些抑制钢铁产品措施,才使得钢材出口势头减弱。即便如此,今年前4个月,在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的情况下,中国外贸出口同比增幅仍然接近3成,其中钢材出口量达到1500多万吨,同比增长20%左右,仍为世界重要钢材出口国家。
不仅如此,作为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家,作为世界最大“加工厂”,人民币升值,还可以降低进口原材料成本,进而部分,甚至完全冲掉因为人民币升值所提高的出口成本。因为近些年来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暴涨,对于中国加工制造出口企业的成本影响,远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除此之外,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平衡健康发展,还具有更多好处,主要是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含结构调整)、实现更多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人民币加快升值对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几何
如果今后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快速升值,对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及其运行,势必产生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影响。
1.降低原材料进口成本。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累计,全国石油、大豆、粮食、矿石等8种大宗商品进口平均价格同比涨幅超过25%。原辅材料进口价格的不断扬升,已经成为支撑中国商品价格高位运行,震荡向上的主要因素。
人民币升值,尤其是突如其来一次性较大幅度升值,将在一段时间内,急速降低原油、矿石、橡胶、大豆、棉花等原材料进口成本,进而减弱其对于价格的成本支撑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机资本推波助澜,势必产生放大效应,导致一些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剧烈波动。
当然,因为引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的其他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比如超级基本建设、超级消费人口、印度等其他人口大国的崛起、美元的长期贬值趋势等,并未消失。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于商品价格的冲击只是暂时的。该因素消化之后,价格行情还将震荡向上。
2.促进国内需求。人民币升值后大宗商品进口费用的下降,将直接引发中国制造业的原材料成本与物流成本的降低,提供商品销售价格的降低空间,进而使得单位货币的购买力相应提高,这样一来,势必显著增加国内食品、住房、汽车、旅游等多方面的需求,对于商品需求总量的增加,也是一个很大促进。
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引发许多商品进口价格下降。受其影响,中国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等,从而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同时,还通过市场力量,加快劣势企业与落后产能的淘汰。与此同时,国内商品需求总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减弱经济增长对于出口依赖,为更多产能转向国内提供增长空间。
4.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后,单位货币购买力提高,势必使得中国企业投资并购处于有利地位。一方面会刺激中国企业大手笔石油、煤炭、谷物、油料等资源战略布局,将中国外汇储备中的很大部分,转化为世界资源权益储备。另一方面,也会促进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种植园),将其部分产能转移至境外,接近原料产地与销售市场。
比如按照测算,今后10年之内,中国粗钢需求(含钢铁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将会达到8亿吨,甚至还会更多。考虑到环境、能耗、贸易摩擦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此巨大的钢铁需求,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内生产解决,需要将其部分产能转移至境外。预计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也将加快中国加工制造产业这一战略转移步伐。
(作者单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