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新规挤压空间 银行仍青睐贸易融资
随着2011年货币政策转向 “稳健”,银行的信贷资源转为稀缺,对一些企业来说通过贷款以外的方式从银行获取资金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比如90天以上的信用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包括信用证在内的贸易融资业务资金成本低,并能带来较为丰厚的手续费收入,在监管范围内还是有发展潜力的。
随着2011年货币政策转向 “稳健”,银行的信贷资源转为稀缺,对一些企业来说通过贷款以外的方式从银行获取资金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比如90天以上的信用证。但随着外管局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的两道文件,这一途径也面临越走越窄的窘境。
然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包括信用证在内的贸易融资业务资金成本低,并能带来较为丰厚的手续费收入,在监管范围内还是有发展潜力的。
外管局步步收紧
2010年11月9日,外管局下发《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银行为客户开立远期信用证后,再为该笔付款业务叙作海外代付的,如两者期限合计超过90天,则海外代付项下金额应纳入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控制。”随后,在2011年3月20日,外管局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进一步压缩2011年度境内机构短期外债指标规模,并适度调减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规模较大银行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
在去年11月的文件中,还取消了 “企业因出口数据传输时滞原因导致可收汇余额暂时不足时,银行可凭企业承诺说明函先行为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资金结汇或划转”的规定。同时将来料加工的出口收汇收入比例从30%降到20%。在3月份的文件里,则进一步要求“转口贸易收入结汇或划转金额超过相应支出金额20%的,企业应当持上述单证向当地外汇局申请;经当地外汇局核准后,银行方可为企业办理相应结汇或划转手续。”
中金公司日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铜融资交易的操作方法是:首先通过银行开出的延期付款美元信用证进口铜至中国,然后或在国内市场销售,或用作贷款抵押,或进行再出口,最终目的都是获得国内愈发稀缺的人民币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信用证和将美元计价资产转换成人民币资金的能力都是必要的条件。”
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东南沿海分行的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外管局对远期信用证的管理卡紧了企业通过信用证从银行套取资金的笼头,而压缩短期外债指标规模,则直接减小了银行外币贷款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企业结汇的比例则收紧了套取外币资金后转化成人民币的路径,可谓“断源截流”之举。
银行谨慎资金仍在寻隙
虽然外管局明确下达了管理文件,并且在去年公布了数批在外汇业务操作中受罚的名单以儆效尤,但在符合监管的条件下,银行仍然有意愿开展国际结算业务。
据工商银行透露,该行一季度境内分行国际贸易融资发生额近300亿美元,同比大增160.27%。在国际贸易融资领域,该行主要产品包括进口T/T融资、进口开证、进口押汇、福费廷、出口保理、订单融资、出口发票融资等。
“现在信贷的额度很紧张,我们更愿意跟一些国际贸易企业建立业务,做做国际结算、信用证,不占用信贷额度,中间业务收入也能提高。”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东部地区一支行人士表示。在做远期信用证时,该行会严格审核贸易背景等相关信息,在信用证业务中,商业银行虽然在风险把控方面投入的成本很多,但是其综合回报也是很不错的。
工商银行(601398,SH)相关人士表示,该行推行授信项下的授权审批制,根据贸易型企业净资产少、负债率高,但贸易关系可靠、物流和现金流稳定的特点,实行区别于一般公司客户的授信管理模式。
银行的谨慎并不能阻挡资金的需求。
内地一位外资行人士透露,当前,中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部分公司会设法在香港建立采购基地,以进行额外的资金筹措,包括在内地不可能实现的表外协议。
“一些企业认为,即使需要缴纳税款,但按照较低的借款利率在香港筹集美元资金,然后通过股东贷款把资金汇回内地仍是十分受人青睐的选择。”渣打银行在日前一份公开资料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