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创业板未果企业或带来财务风险
创业板的“造富效应”让不少企业对其心向往之。在现有机制下,不少企业为了达到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却不惜采取激进策略。只有降低上市门槛,抑制过高的发行市盈率,并建立退市机制,才能改变现在创业板的怪状。
创业板的“造富效应”让不少企业对其心向往之。为了上创业板,创始人砸锅卖铁冲刺业绩追求高成长性,财务策略激进、生产策略激进、并购策略激进、销售策略激进。但“钱花出去了,市没上成”,后果究竟会如何?创业板开闸以来,共有45家企业被否。
《创业家》用“Z值模型”监测了他们的破产风险指数。数据显示,45家企业中有4家“Z值”小于1.2,处于破产风险的警报区域;有22家“Z值”处于1.2-2.9之间,代表财务状况极不稳定的灰色区域;另外19家财务安全度较高。在安邦看来,企业上市的初衷本应是利用股权融资帮助企业更好地成长。
然而,在现有机制下,不少企业为了达到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却不惜采取激进策略。如此一来,上市成功,可能因上市前已透支了增长而业绩大变脸。上市不成,则可能面临财务风险,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这似乎不符合创业板的初衷。只有降低上市门槛,抑制过高的发行市盈率,并建立退市机制,才能改变现在创业板的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