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破题
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于22日在日本东京闭幕,并于会后发布了《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宣言中有关三国将在今年内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的决定备受关注。对于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有何不同,多数专家认为,中日韩自贸区更多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于22日在日本东京闭幕,并于会后发布了《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宣言中有关三国将在今年内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的决定备受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还表示中日韩自贸区明年将启动正式谈判。
“建设中日韩自贸区是三国产业界的共同愿望,官产学联合研究取得积极进展,有望年内提前完成,明年启动正式谈判。”温家宝说。
这意味,中日韩3国自贸区的研究进度将较预定提早一年完成,进程将大大加快。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称,一旦达成自贸区协议,中日韩将成为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的世界第3大自由贸易区。这将有利于增强3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带动东亚乃至亚太经济一体化总体进程。
名词解释
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而形成涵盖所有成员全部关税领土的“大区”。
现存的著名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简称NAFTA,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美洲自由贸易区(简称FTAA,包括美洲34国)
中欧自由贸易区(简称CEFTA,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AFTA,包括东盟十国)
欧盟与墨西哥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日韩自贸区合作空间更大
分析指出,谋划中的三国自贸区将是仅次于北美自贸区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这不仅将增强三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且将带动东亚乃至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日韩都是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国,三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约20%,人口超过15亿。中国是日、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昨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能成立这个经贸区,大家在产业上的互补,还有相互之间投资的机会也会很大,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也会给各方带来很大的增长空间。”
“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利益重大,这将使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更上一层楼。”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也表示,这三个国家,特别是日本和中国有广大的市场,如果能够实现自由贸易区,无论是日本、中国,还是韩国都将极大受益。
对于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有何不同,多数专家认为,中日韩自贸区更多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贾庆国称,中国和东盟间的自由贸易区虽然有很大的市场,但是更多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而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更多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日本是发达国家,韩国可能基于两者之间,这样一种合作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力量会更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也认为,“同水平合作,相关产业嫁接的机遇更大”。
“日韩和中国的产业结构差异性很大,他们的产业结构处于比较高端位置,而我们尚处于比较中低端的位置,这样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就更强。”赵玉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赵玉敏表示,“对中国来说他们有很多优势产业,中国开放市场,在工业品方面必须要做很大的改变。而日韩则农业上压力更大一些。”
消费品市场迎来更多机会
中日韩三国各自都与其他国家签有自贸区协定,但彼此间的自贸区谈判却迟迟没有起步。事实上,约在10年前,建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就被提出,但一直进展缓慢。这次则把原本定于2012年完成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的时限提前了一年。
专家指出,随着美国经济模式向“出口推动型”转变,中日韩均面临出口市场萎缩的问题。这使得三国都需更借重亚洲市场,也为三方的合作提供了动力。日本震后东北部生产受阻、农业遭受打击等情况也使建立自贸区更为迫切。
建立中日韩自贸区之后,自由贸易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区内厂商往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各成员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
白明指出,现在多边的全球共赢相对比较难,相对而言,区域合作是一个发展较好的时机“尤其是中日韩,三国地理相近,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也比较大,既可以互补又可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个跨国产业集群。达不到全世界的多赢,这几家也可以多赢,先把能做好的事做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不利损失。”白明表示。
赵玉敏认为,成立自贸区有一个短期的影响和长期的影响,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因素在变化“短期内我们可能会增加进口,从日韩增加进口的机会可能更多一点,但同时我们向日韩的出口也会增多。”
“特别是三方在消费品方面的市场都会有机会,因为三方的贸易现在都是产业内贸易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消费品方面相互之间的市场都不是太开放。”赵玉敏告诉记者。
农产品领域开放或将成为难点
建立自贸区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谈判也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阻力。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目前我国发展相对落后,相同产品竞争力低,这会对我国部分产业形成冲击。此外,一些敏感领域的开放程度如“农产品”领域开放,仍成为自贸区建设“拦路虎”。
赵玉敏认为,在农产品方面,日韩的产业开放还是很有顾虑“他们在国内还是很有压力的,但实际上日韩都是中国农产品比较大的进口国家,成立贸易区之后,区内的农产品贸易还会增加。”
赵玉敏指出,三个国家有时候可能因为历史的原因感情上存在一些摩擦,产业摩擦也是存在的。“农业是比较敏感的产业。”
“农产品贸易各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放开。现在日本受到核辐射的影响,中国农产品向日本出口倒是一个时机。”白明说。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也表示,即便自贸区真的启动,也有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很难一步到位。可能需要历经10年到20年,才能形成涵盖低关税、服务业、人员自由流动、知识产权等内容的高级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