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掀起“补血”热潮
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目前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财政注资(国企)、股东注资、次级债、上市融资和利润转增资本。据统计,今年以来,4个多月的时间,保监会已公开批复24家保险公司共计232.74亿元的增资扩股,相当于去年全年险企总增资额的70%。
今年以来,保监会批复多家保险公司增资扩股。
信息时报记者 黄亦民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徐岚) 2010年,无论是寿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其经营业绩都不能用“漂亮”来形容,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不少保险公司2010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些保险公司面临着要么让股东增资、要么放缓业务拓展速度的两难处境。在此背景下,今年不到5个月的时间,保险公司2323亿元的增资扩股已经相当于去年全年险企总增资额的七成,保险业正在掀起一股“补血”热潮。
4个月增资232亿
泰康人寿近日宣布,其20亿元次级债计划获保监会批准;紧接着5月19日,保监会批复信泰人寿募集10年期可赎回次级定期债务,募集规模不超过人民币4.5亿元。记者从公开资料了解到,除泰康外,今年来还有华安财险和百年人寿获准发行次级债。在近年来多家保险公司上市未果的背景下,除了股东增资,次级债融资成为优先选项,不仅是中小险企,就连人保、平安等保险巨头也选择了发行次级债。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4家保险公司将共计发行不超过37.5亿元的次级债。
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目前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财政注资(国企)、股东注资、次级债、上市融资和利润转增资本。据统计,今年以来,4个多月的时间,保监会已公开批复24家保险公司共计232.74亿元的增资扩股,相当于去年全年险企总增资额的70%。与此同时,人保集团也宣布已完全具备在A股和H股上市的条件,上市方案正报国务院批准,首批引资100亿元。
“补血”提高偿付能力
根据险企公开偿付能力充足率数据,目前仍有4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足,另有6家公司接近偿付能力充足率100%的警戒线。
因此,保险公司不得不再拿起融资工具,但相较于银行,保险的融资渠道可谓捉襟见肘。已上市的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但未上市的保险公司更多只能依赖股东出资和发行次级债。中信建投认为,出于融资渠道的限制,未来3年肯定会是保险公司的上市高峰,“若进一步出台更严厉的资本金监管政策,将给保险行业带来再融资风险”。据一位保险行业分析人士透露,汇金控股的新华人寿今年上市的可能性极大。
发次级债或再掀高潮
除了上市融资之外,险企发次级债可能也将再掀高潮。保监会近日重新修订规则放松发债门槛,去除了多个挡住中小险企发债的门槛,如删除了旧意见稿中申请发债的险企“应当上一年度实现盈利”的条款,偿付能力充足率只要低于150%或预计两年内低于150%就可申请发债(旧意见稿为预计1年内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业内人士预计,险企发次级债将再掀高潮。
然而,保险公司是否应当发行次级债,历来争议不少,业内认为次级债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近年来保险公司发债成本正在上升。如人保财险2009年10月和2010年6月发行的两期次级债,利率相差30个基点。分析人士表示,在当前利率上行的条件下,发行次级债不是一个好办法,保险行业盈利周期较长,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尤其不宜背负沉重的财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