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下一个“中国式”奇迹?
试想一下,有朝一日,人民币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进行兑换,你只要怀揣着人民币就可以环游世界。自金融危机以来,央行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阿根廷等多国中央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定,为人民币提供输出渠道。
试想一下,有朝一日,人民币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进行兑换,你只要怀揣着人民币就可以环游世界。这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之一。也许,那一天的到来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遥远。
“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可能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一次在上海举行的论坛上,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大胆预言。
他指出,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已远远滞后。现在加上政策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会大踏步前进。
能够作为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和国际间债权债务清偿手段,是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之一。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已位居世界第三位。而当下,人民币还仅是刚刚迈出国门,并且是无法自由兑换的币种。至少从国际贸易上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了良好基础。贸易也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开端。
跟屈宏斌一样乐观的还大有人在。彭博社最近对1263名经济学家、分析师和交易员进行了调查。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人民币将在2016年前实现自由兑换,半数人预计人民币将于10年内成为一种储备货币,另有19%的受访者相信人民币加入与美元、日元和欧元之列只要5年时间。
就像中国经济创造的奇迹一样,人民币是否可能再次成为一个“中国式奇迹”也未可知。至少,自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展以来的短短两年内,人民币国际化已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
2010年6月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8月,央行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9月,允许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2010年12月,人民币对卢布交易在俄罗斯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MICEX)实现挂牌上市。今年1月,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纽约分行宣布开办人民币兑换业务,同月,世界银行在香港首次发行规模达5亿元的人民币债券,此后,相继有恒大地产等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而今年前四个月,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已达到185亿元,超过了去年发行量的一半。
此外,自金融危机以来,央行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阿根廷等多国中央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定,为人民币提供输出渠道。
“除了政府的推动外,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还主要取决于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和速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人士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向好,人民币表现强势,这都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增长非常迅速。2010年全年已达到4000亿元,2011年的目标是实现1万亿元,其中进口付汇占据了绝大部分,显示出境外企业对于人民币接纳意愿较强。而此前挪威和韩国央行都先后表示,有意将人民币纳入本国外汇储备币种,也表明其对人民币前景的看好和信心。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还需要具备几个关键条件,首先是货币的完全自由可兑换,其次是可以为持有者提供保值增值的工具。
由于资本项下未完全开放,目前人民币仍是限制兑换的币种,这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瓶颈之一。不过,央行副行长易纲今年初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的开放有望提速。
此外,要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人民币保值增值工具,人民币需要强大的本币金融市场的支撑。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日前撰文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境内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建设,而非所谓的可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开放等一系列看似很“国际”的举措。
他表示,境内金融市场成熟的核心,是金融体制和利率的市场化,这才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广阔的融资市场和合理的报价体系,并能大大降低人民币开放后可能带来的系统性的风险。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也取决于国内人民币市场的发展速度。”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相对于海外人民币市场,内地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相对缓慢,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发展仍较为滞后,如果没有本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将会受到制约。
鲁政委也指出,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取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终完成。而对于监管当局和市场主体来说,这将是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