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中国别暂停收紧政策

韦常春 | 2011-05-13 11:50 320

世界银行在两个月内第二次调高对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估水平,但同时警告中国政府现在别暂停收紧政策,因为中国还面临通胀和房地产市场衰退的风险。2011年全球进口预计将会实际增长7.4%,而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的上升速度将有所减缓,世界银行预计今年中国的出口将实际增长12.4%。

  世界银行在两个月内第二次调高对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估水平,但同时警告中国政府现在别暂停收紧政策,因为中国还面临通胀和房地产市场衰退的风险。“要应对通胀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往往优于道德劝服和行政措施。现在就停止宏观紧缩还为时过早。为防范双向风险,最好财政和货币政策都留有一定的灵活空间。”

  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表示,中国继过去两个季度表现强于预期后,2011年GDP预估将增长9.3%,增幅不及去年的10.3%,但仍表现“良好”。此前,世界银行在3月发表的报告中预估为中国经济可增长9.0%,去年11月发布报告则预估增长率为8.7%。

  □赢周刊记者 韦常春

  中国今年GDP预计实增9.3%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表示:“宏观政策正常化、通胀加剧和全球增长有所放缓造成的逆风,在一定程度上有望被企业投资的稳固增加和仍很稳健的劳动力市场所抵消。从总体上,在外贸净值对经济增长贡献平平的情况下,我们目前预测中国2011年实际GDP增长9.3%,2012年增长8.7%。”

  在宏观政策立场趋于正常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仍表现稳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估算,2011年第一季度GDP的环比折年增长率为8.7%,低于2010年第四季度10%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增长9.7%。世界银行指出,经济刺激政策在2010和2011年有一定程度退出。货币政策方面在今年第一季度已趋于正常化,采取了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价格调控手段,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强化了对银行贷款的量化监管。如此一来,尽管总体的融资条件仍较为宽松,但2011年初信贷和M2的增长均有放缓。2011年初以来消费增长减缓,但因投资强劲内需仍保持旺盛。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际增长25%,这反映出融资环境仍然较为宽松。

  在出台了几轮旨在遏制房价上升的调控措施之后,房地产业投资仍表现出很大韧性。与这些房价调控措施对应的是,根据发改委和搜房网的数据,一季度几个主要大城市的房价总体有所回落。然而现在房地产建设已经主要移至二、三线城市,它们受调控措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仍十分活跃。第一季度整体经济中的房地产投资、再建房屋面积,新开工量和房屋销售都继续有力增长。由于通胀影响了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者信心,2011年前几个月的商业零售额增长放缓。由于政府取消了原来对购买汽车的一些鼓励措施,汽车销售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迅猛增长之后,增幅回落尤为明显。

  2010年底出口增长放缓,但2011年初增速继续提高。2010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开始复苏,中国的实际出口额增幅高达39%(SAAR,经季节调整环比折年率)。下半年由于全球贸易增长放缓,中国真实出口的增幅收窄至7%(SAAR),但2011年第一季度又提高至10.6%(SAAR),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增长11.4%。

  今年初进口——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保持强劲,反映出内需仍保持旺盛。2010年下半年进口的环比折年率增长了14%,其中第四季度的增长尤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也基本保持了这一势头,环比折年增长13%,同比增长14.5%。加工贸易进口继续紧随加工贸易出口的增加,而“一般贸易”进口——用于国内经济的进口——同比增幅从去年第四季度的22%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15%,但增幅仍可观。2010年全年的大部分时候,工业制成品进口的真实同比增幅都大大高于原材料进口。

  抑制通胀成政府要务

  3月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5.4%,主要原因是去年国内恶劣天气及国际粮价飙升造成食品价格上涨。蔬菜价格是导致2010年消费价格指数快速上升的关键因素,不过菜价在2月达到高点后其环比价格最近有所下降。其他如肉类等零售食品价格在一季度有所上升,可能是由于饲料价格上涨所致。

  粮食的零售价格也随着采购价格而进行了调整,有所上升。然而总的来说,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现在可能已经到顶——自2011年初开始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已逐渐下降。食品价格尚未对向其他价格和工资形成大的溢出效应,因此基础通胀的压力至今仍比较低。尽管工资增长很快,但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仍得到控制,3月份的核心通胀率(同比)为2.3%。但不管怎样,前段时间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还将在未来进一步显现。

  中国政府采取了若干措施抑制通胀。除了总体宏观立场的正常化,政府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增加食品供给,降低食品的生产和物流成本,例如动用国家储备粮、增加给农民的补贴、减免蔬菜运输的高速公路收费、增加粮食进口等。最近还采取了措施限制国际市场高油价带来的国内燃料价格上涨,并从道义上劝说食品和消费品的生产厂家不要涨价。

  通货膨胀不太可能继续加剧,但仍存在风险。环比来看食品价格的涨幅已有所回落,同比涨幅在今年晚些时候也会逐渐下降。上游的价格压力可能继续增大,因为最近油价和工业原材料价格飙升带来的压力。但很重要的是,迄今为止单位产出的劳动力价格和核心通胀压力没有出现大幅上升。

  世界银行预计,今后12个月的食品价格通胀的下降将足以抵消非食品通胀上升的影响,从而使CPI的增速回落,其中回落的速度将部分受到水电等公用事业价格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世界银行也下调了经常项目顺差的预测,这是因为对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很大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今年进口增速将略胜出口

  在实行了人民币盯住美元近两年之后,2010年6月起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4.6%——尽管这期间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了4.2%。

  随着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大幅升值,中国经济在全球中所占份额近年来迅速提高。2008年-2010年期间,中国经济仍保持了强劲增长,这与世界上其他地区增长乏力或根本没有增长的形势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随着中国的物价大幅上升,再加上名义汇率一定程度的升值,过去五年中,以同种货币度量的中国价格水平涨幅也要高于其他国家。

  2005年-2010年,基于GDP平减指数的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平均每年升值6.6%,(根据贸易加权的)实际有效汇率年均升值5.5%。这些相对价格飙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并不完全清楚,也很难说这种增长是否会持续。但无论如何,这是中国近年实现经济追赶的一个主要因素。按当前价格和市场汇率计算,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从2007年的6.3%上升到2010年的9.5%,其中三分之一的上升是来自相对价格的提高。

  这段时间中国出口增长迅速。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贸易伙伴国的进口增长速度,这是由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部门竞争力日益提高,这样中国的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 2007年的7.4%提高到2010年的约 9.6%。此外,出口产品的增加值含量持续上升,这是由于:(i)加工贸易部门供应链的延长使加工出口的增加值含量从2007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43%;(ii)普通贸易(非加工贸易)部门在出口中所占份额上升,而这类贸易的增加值含量要高于加工贸易。因此,从增加值来看出口的增长速度比出口总额的增长还要快。

  但由于强劲的内需和相对价格的改变,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过去三年里中国国内经济增长比出口还快,而进口由于内需强劲也大幅攀升,实际增长超过出口增幅。这使经常账户盈余占GDP的比例从2007年的10.1%降至2010年的5.1%,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外部盈余的再平衡——这仅仅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速大大高于其他国家。

  同时,由于国内产品价格上涨速度远远高于产品出口价格的增速,出口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在2006年达到峰值39%后,在2010年降至29%(如果以增加值计算则下降幅度略小)。

  2011年全球进口预计将会实际增长7.4%,而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的上升速度将有所减缓,世界银行预计今年中国的出口将实际增长12.4%。由于内需将保持稳定增长,世界银行预计今年进口的实际增速将略高于出口,达到13.2%。

  全球增长前景仍较有利

  世界银行指出,2010年人们对全球增长的预测不断调高,但最近石油和其他大宗原材料产品价格的飙升以及日本所发生的地震和海啸灾难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形成了挑战。不过,总的来说全球增长前景仍较稳健。

  国际原材料价格总体处于上升趋势。自2010年初夏开始,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全面大幅上涨,这主要是由于全球需求前景改善,当然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如粮食)由供给冲击造成。近来,包括石油、金属和粮食等在内的大部分原材料商品的环比价格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前景未能进一步改善。不过,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推高了通胀,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家,而全球来说原材料价格传递到消费价格的过程还没有完成。同时,高收入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核心通胀仍保持低位,这意味着全球范围的大幅加息可能将还需要一段时间。

  全球增长前景仍存在风险。在高收入国家,公共债务过高和房地产市场的疲软继续形成风险——这在欧元区的某些国家尤为突出,而金融风险则主要源于银行和政府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则包括经济过热和资产市场的过度繁荣。此外,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原材料价格也可能进一步上涨。

  国内来看,今明两年的增长可能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健康的增速。今年,虽然宏观立场的正常化、通货膨胀和全球增长放缓这些因素会抑制经济增长,但这些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被企业投资的稳步上升和依然稳健的劳动力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所抵消。

  投资增速将可能趋缓

  货币政策正常化会影响投资的增长。总的来说,企业盈利前景较好,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同时资本市场的融资活跃,因此总体融资条件仍然较好。即使更高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给那些因激烈竞争而难以将高成本转移的行业利润造成负面影响,如制造业,或者价格受行政管制的行业,但其总体的融资环境仍然较好。不过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的迅速扩张使得进一步依靠投资驱动的增长空间缩小。

  世界银行认为,今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特别强调“产业升级”,这可能对投资活动有利。但尽管如此,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较以前缩小。虽然政府宏大的社会保障房建设计划可能使房地产总体建设在今年仍保持增长,但房地产业投资在受到几轮调控措施的影响下,其总体增速将会放缓。总的来说,即使有着大量的存量,今年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将从去年的11.6%降至10.7%,而明年进一步降至9%。

  稳健的劳动力市场应该可以有力支撑消费,但通胀可能对消费造成不利影响。工资持续上升,就业状况良好,这样居民家庭收入会上升。但另一方面,通胀压力会减少真实收入增长和降低消费者信心,二、三季度这方面的影响会比较突出。世界银行预计今年的总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在内)将增长8%,与2010年的增幅相当。

  房地产市场仍是“定时炸弹”

  国内下行风险来自私营部门投资或消费可能放缓,不过这两个方面也都存在上行风险。而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升对未来通胀构成一定风险。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来源。房价的潜在上升压力与遏制房价上涨的政策目标相互对立,这种市场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房地产市场的剧烈下挫,而不是决策者希望看到的缓和下调。中期来看,房地产被普遍用作投资工具的作法及地方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增加了这种风险。房地产建设通过其自身和对钢铁、水泥等大型产业部门的影响,已成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因此,如果房地产业受到冲击,建设速度出现显著下降,将会对整个经济产生很大影响。同时,由于银行与建筑业和房地产相关行业的紧密联系,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此外,房地产业的下滑也会影响进行了大量基础建设投资的地方政府财政,而地方政府是银行系统的重要客户。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近期所出现的外部盈余下降、经济对外贸依存度降低等趋势是否得以保持还需要继续观察。自2007年以来出现的外部盈余下降、出口对经济的重要性也相对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全球危机的影响。今后五年里,国内经济及进口增长是否能超过出口增速将取决于中国的各项政策,包括经济再平衡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其他国际和国内形势。如果中国的内需增长速度继续大大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速,同时采取有力的再平衡措施,那么外部盈余就可能得到控制,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将继续减轻。另一方面,如果国内价格上涨速度大大快于可贸易产品出口价格——如2005-2010年这段时间那样,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也将下降。久而久之,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将会发生百变,越来越多地由内需驱动,而这也将有助于使中国经济更为良性地融入全球经济。但是,目前各部门的投资模式表明上述的再平衡趋势并不稳固。如果再平衡方面进展有限,那么未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良性整合也将受阻。

  抑通胀任重而道远

  世界银行指出,宏观政策立场需要完全正常化,以应对包括通胀和房地产市场在内的宏观风险。虽然我们对通胀所作的基础预测并不令人特别担忧,但通胀过高的风险,包括全球大宗产品价格进一步上升的风险,都要求决策者对高通胀保持警惕。此外,目前的通胀预期很高,总体来说富余产能很少。“要控制食品和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向其他产品价格和工资水平的溢出效应,控制房地产市场风险、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风险及其他风险,宏观经济政策仍是关键。应对这些宏观风险,宏观经济政策一般来说会比道德劝说和行政措施更为有效和恰当。”

  “政府最近从道义上劝说某些企业不要涨价,以限制高油价向国内其他燃油价格扩散。这种措施可能会造成扭曲,长期来看也不会有效。由于核心通胀前景依然在可控范围,可能没有必要因为担心通胀而推迟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所需的价格调整,如自然资源和公用事业价格的调整。”《中国经济季报》的主要作者高路易指出,近期停止宏观收缩还为时过早,但由于存在双向风险,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弹性是关键。最近一段时间的增长状况表明经济在政策趋于正常的条件下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如果增长真的减速,通胀缓解,那么继续进行宏观紧缩的必要性就降低了。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相对量化指标来说,用利率进行调节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十二五规划”的两大重点领域

  “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年)有两个总体目标:一是转变增长模式,更重视消费、服务业发展和民生问题;二是制造业的产业链升级。“十二五规划”对中国中期(000996,股吧)增长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这两个目标哪一个相对受到更大重视。

  在再平衡方面,中国政府希望转变增长模式,使增长更多来自消费和服务业,以此来解决收入分配、消费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环境、能源消耗和外部平衡等诸多方面的不平衡。政府还非常重视民生问题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别强调内陆地区和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这些再平衡目标显然需要强有力的政策配合。

  在产业升级和制造业的价值链升级方面,重点是技术升级、“新兴战略产业”的投资和创新。“十二五规划”阐述了政府在引导产业升级和推动新产业发展方面要发挥的作用。然而,在大多数市场经济中,政府对实现这类目标的作用基本上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框架和环境。大多数的产业升级和创新需要由企业自己来完成。不管怎样,从中国工业部门过去十年走过的历程来看,产业升级将继续进行。

  制定政策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上述两个重点领域之间实现恰当平衡。产业升级必然会刺激投资和工业发展。如果政策更强调产业升级而非再平衡,那么经济增长模式可能就难有什么转变,仍会是以投资和工业主导,在提高居民收入占经济的比例、提高消费、减少外部盈余等方面的进展会非常有限。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时隔50年首次重返非洲

2023-10-16 14:16
19826

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反弹为全球增长注入有益增量

2023-04-23 10:31
112523

世界银行将2022年全球增长预测从4.3%调降至4.1%

2022-01-13 14:05
8063

世界银行下调2022年全球增长预测

2022-01-12 15:43
14014

世界银行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调至4.1%

2022-01-12 14:48
6323

世界银行推出全球金融科技监管政策数据库

2021-11-26 14:36
2737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