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如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中长期来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将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空间和提升竞争力提供历史性机遇。同时,商业银行作为我国主流的金融中介机构之一,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给力上海经济建设,夯实金融中心经济基础
真正拥有长远生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都离不开综合国力作后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持,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意见》明确要求上海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着力提升汽车、装备、船舶、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和战略产业;优化发展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等基础制造业。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内在要求。
在上海经济建设过程中,商业银行一方面应该发挥主流资金渠道作用,及时调整信贷结构和信贷投向,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创新融资方式,积极开展供应链融资、证券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新型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着力航运金融服务,“双中心建设”联动发展《意见》同时提出,要将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离不开航运金融服务,航运金融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一个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必然有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作支撑。同时,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会带动、促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因为,航运是国际贸易重要的中间环节,航运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和航运运费等结算业务量的增加,航运中心建设还会吸引大量国际机构入驻和离岸账户的设立,形成巨大的离岸金融市场。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一方面要为传统的航运金融,如船舶抵押贷款、出口信贷、发行债券、流动资金贷款、开立保函、国际结算和信用证等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参与创新航运金融服务,如融资租赁、产业基金、信托产品等。此外,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参与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水平,满足离岸金融服务的需求。
发力金融市场建设,服务金融中心渠道建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对于国际金融中心而言,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有利于发挥金融中心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扩大金融中心辐射的深度与广度。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核心参与主体,对上海此类金融市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在上海的期货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中,也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此类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资金结算、资金存管、资产托管等服务。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应该做人民币的定价中心,因此上海货币市场的建设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意义重大。商业银行是货币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对货币市场基础利率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货币市场的基础利率是其他金融资产定价的基础。通过货币市场的运作,商业银行为其他金融市场提供大量的流动性。商业银行要积极扩大参与货币市场的力度,为上海同业拆放利率成为我国市场利率的基础而努力。
商业银行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近年来积极参与债券市场建设,推动了市场快速发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承担着债券交易商、承销商、结算代理人等多种角色,可以说债券市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商业银行的主导作用。根据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比例和规模扩大的政策导向,商业银行在扩大与国际开发机构、在沪外资银行以及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人民币债券发行方面的合作大有文章可做。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品种创新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资产支持债券、项目收益债券、地方政府债券等债券产品的创新,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由于商业银行参与力度有限,严重制约了交易所债券市场规模扩展。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对银行逐步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在投资者、交易品种、登记托管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商业银行参与债券市场的规模空间将一步放大。
2010年9月,统一的银行间贷款转让市场正式启动。银行间贷款转让市场的建成,标志着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交易机制规范化运行。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的正式启动,促进了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流动性和资本集约管理,增强了上海金融市场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不言而喻,未来银行间贷款市场的发达程度直接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参与力度。商业银行需要在信贷专业领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推动信贷转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倾力自身建设与同业合作,完善金融机构服务功能
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是金融中心功能有效发挥的组织保障,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大量多层次、多功能的国内外金融机构集聚。首先,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银行。目前,制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软肋之一就是中资商业银行整体实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资本充足、运行稳健、管理良好的商业银行,将有助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标的加速实现提供支持。对上市银行而言,应以优秀的上市银行为目标,建设以有独特竞争优势和出色人才团队为基础、以有效的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为保障、具有突出价值创造能力和良好社会形象的现代商业银行。
面对中外金融机构集聚上海,商业银行应以开放心态面对竞争,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合作,争取做到取长补短、相互提高。目前,商业银行与金融同业机构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银银合作方面,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大银行与小银行都存在广泛的合作;银证合作方面,建立了资金清算(含代理证券资金清算、银证转账、第三方存管等)、资金融通(含同业拆借、债券回购、股票质押贷款、发债担保、发行短期融资券等)、理财(含受托投资、集合理财等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资产证券化以及投资银行等合作;银保之间,从单纯的代理销售保险到代理给付、保险资金应用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入;银信之间,合作涉及代理信托计划的资金收付、信托计划托管、信托理财、资产转让等;银基之间,银行代理销售基金、基金托管业务方兴未艾;商业银行与期货公司、股权投资企业(基金)、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也都建立了类似的合作关系。随着上海金融市场功能的深化和完善,金融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国际化程度的加速,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资源、网点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丰富、创新与中外金融同业机构之间的合作内容、合作层次、合作方式,为上海金融机构拥有更加完善的服务功能而努力。
致力金融创新和业务拓展,提升金融中心辐射功能
金融创新是实现金融中心功能扩展和提升的根本途径,也是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金融创新不仅能够推动金融资源的巨大增长,而且有助于新金融辐射源头的形成,增强金融辐射力。《意见》第九条要求,“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种类齐全、金融机构体制健全、金融发展环境良好的优势,先行在上海开展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此举意味着上海在金融创新方面将提速。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创新是避免同质化、通向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实力、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优惠的扶植政策和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大量高端金融人才的汇集,将大幅缩短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周期,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在上海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挖掘市场上的金融需求,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增强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功能。
新型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商业银行在并购贷款、私人银行等业务领域大有可为。并购贷款为商业银行拓宽了资产业务渠道,丰富了信贷服务手段。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上海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并购贷款的有利环境,加强与产权交易所、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股权投资企业(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共享客户信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更为宽广的金融平台。随着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不断集聚以及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高净值个人客户的数量将持续增加,为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中高端财富管理业务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商业银行应构造适应私人银行业务运作需要的组织体系,搭建多元化私人银行服务平台,加强部门协作和外部合作,提升为高净值个人客户管理资产的能力,为上海成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贡献力量。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增强金融中心国际化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从职能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贸易结算、投资交易和国际储备。随着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逐步扩大,必然对人民币的持有、清算和保值提出需求,相应地就要求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使境外人民币能回流到境内获取收益,反过来进一步提高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如果人民币既能用于贸易结算,又具备清算和交易功能,而且还能通过资产管理进行保值,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就会不断增强,而上海作为人民币产品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也将与日俱增。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有望逐渐成为人民币全球清算银行。无论是《意见》“扩大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还是目前上海开展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本币国际化都需要商业银行承担起人民币国际清算的职能,这将带来大量的本外币沉淀和相关结算业务,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大发展和加快国际进程,提供大好的市场机遇。
商业银行如何才能发挥好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要进一步实施有效的战略转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中角色转换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地根据形势需要,加快实施有效的战略转型,即实现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信用中介向现代意义上的全面金融服务中介转变,从原来重点支持企业信贷到高效服务现代服务业转变,从业务、地域相对分割经营到高度协同运作转变,从侧重提供国内金融服务向全面提供国际化金融服务转变。二是进一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商业银行必须根据有效转型的战略需要,进一步深化内部的经营机制,面向市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目标,不断推动组织体系、运营机制、业务流程、金融产品等变革创新。三是进一步培育一批金融专业人才。人才是商业银行最宝贵的资源,是战略目标实现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商业银行必须造就和培养一批懂外语、懂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熟悉现代金融业务的各个层次的金融人才。构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成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队伍规模和合理结构,不断健全和完善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人力资本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农行上海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