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通胀:初见成效 压力仍在
CPI同比涨幅回落、相关细类价格环比虽上涨但涨幅收窄,表明物价上涨的整体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调控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虽然经济增长现放缓迹象在意料之中,但紧缩政策仍然是一把双刃剑,收缩银根和银行谨慎放贷使得基建项目支出增长缓慢。
中国物价连续创新高的局面终于被打破。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双双如预期小幅回落。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环比上涨0.1%,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月至4月,CPI同比上涨5.1%。然而,CPI数据年内再度“破5”,意味中国当前仍面临较大通胀压力。
初步遏制物价涨势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1.5%,环比下降0.4%,非食品价格上涨2.7%,环比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5.9%,环比上涨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环比上涨0.3%。此外,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环比上涨0.4%。延续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的特征,4月份CPI翘尾因素的影响仍大于新涨价因素。
尽管食品价格继续领涨CPI,但受蔬菜价格下降的影响,食品价格对4月份CPI影响的程度在下降。4月25日至5月1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连续第五周下降。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4%,同比上涨11.5%,拉动CPI上涨3.4个百分点,影响程度是64%,比上个月略有回落。对于今后蔬菜价格的走势,商务部分析认为,将继续呈季节性小幅下降走势。
CPI同比涨幅回落、相关细类价格环比虽上涨但涨幅收窄,表明物价上涨的整体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调控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综合考虑国内外情况,未来我国仍面临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西方国家宏观政策上没有出现变化,来自于国外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国内有关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切实地把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
输入性通胀压力暂缓解
“PPI环比增幅已从2010年四季度以来持续下滑,这体现了同期紧缩政策的效果。”高盛高华证券的分析师指出。与PPI关联甚高的大宗商品近期也出现了回调。
今年以来,国家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证供应、改革流通以及加强监管等全方位部署,进口增速出现了放缓。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目前,部分大宗商品进口已逐渐回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数量的增速已远远落后于金额的增长,其中在4月份,包括铁矿石、废铜、成品油等商品进口量较3月份一度回落了近20个百分点。
大宗商品的回调让市场紧绷的神经有所放松。渣打银行宏观经济师李炜表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大跌短期可缓解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但资源、人力等成本上行会持续一段时间,成本上行带来的涨价预期仍然存在。
对此,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强势人民币有助于减少通胀输入。鉴于输入型通胀压力不断增大,中国货币政策应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升息和量化紧缩之外,应该更多使用汇率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降温,以此来控制通胀。
抑通胀仍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是CPI数据仍处高位,百姓对通胀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却是众多迹象和数据显示经济增速正在逐渐放缓。
“M1增速明显回落需要引起注意,可能是企业经营活力下降的信号。”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表示。中国人民银行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份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2.9%,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2.1和18.4个百分点。
同时,刚刚公布的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1-3月出现小幅回落,也释放了相同的信号,经济增速是否会持续放缓甚至“硬着陆”引起诸多市场人士热议。
虽然经济增长现放缓迹象在意料之中,但紧缩政策仍然是一把双刃剑,收缩银根和银行谨慎放贷使得基建项目支出增长缓慢。
如何在“稳增长”和“抑通胀”之间取得平衡,把握好经济增速放缓的“度”,考验着宏观调控的智慧。尤其一方面宏观上通胀“热”;另一方面银行紧缩银根使得一部分企业融资受到影响,这使得目前宏观调控的紧缩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副教授欧阳日辉表示,只有抑制通胀才能稳定社会情绪。
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政策的滞后效应,很多政策效果显现是在半年以后。同时,多位专家认为,货币政策并非是治疗我国目前复杂通胀形势的唯一手段,应该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考虑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的转变。
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宏观政策应该有所微调,尤其是信贷政策。“今年8月下旬至9月可以适当放松信贷,这样才能实现全年既保障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又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总体目标。”
本报综合新华社报道
延伸阅读>>>
4月江苏CPI
同比上涨5.3%
记者昨从省物价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4月份,全省CPI同比上涨5.3%,比3月份降低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5.1%,农村上涨6%。
据介绍,江苏八大类消费品同比都在上涨,食品依然为其中涨得最多,达10.4%,居住其次,达6.4%。但从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下降0.1%;食品、衣着分别比上月下跌了0.8%和0.7%。在4月的食品价格中,菜价是环比下跌最显著的,下跌10.7%,其中重点监测的14种蔬菜平均零售价1斤2.27元,比上月下跌18.5%。成品油价格上调,带来机票、长途汽车、出租车价格上涨,构成4月价格事件中引人关注的内容。
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赵楠说,重要商品价格涨势趋缓。其中,主副食品价格涨势明显趋缓,猪肉价格平稳运行,全省生猪收购价为每百斤715元,同比上涨55.1%,对养殖农户是一个利好,全省猪粮比价关系为6.52:1,与上月基本持平,继续在绿色区域平稳运行。大宗农产品价格稳中趋落,稻谷和小麦价格涨势趋缓,全省粳稻平均收购价格每百斤为143元,与上月持平,但同比上涨6.6%;小麦收购价与上月持平,但同比也上涨8%;棉花价格比上月跌幅加大,但同比仍上涨68%。值得注意的是,重点监测的30种工业生产资料16种价格上涨,特别是油、气、黄金等涨幅明显。而重点监测的15种农业生产资料中,也有7种上涨,特别是农用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