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做多热情重燃

2008-04-02 08:36 260

回顾2008年一季度的债市,回暖不容置疑,在资金面、政策面等多重因素的带动下,债市乐观心态大增,需求大量涌现,收益率曲线大幅下移。展望4月份,我们认为在资金面、政策预期良好的情况下,4月份市场将迎来比较明显的反弹局面,机构的做多热情将明显高涨,虽然2008年首次加息可能于4月来临,但并不能影响整体市场的形势。

  总体需求依然旺盛

  新股发行减少及申购机制的改革使资金面波动性大大降低。进入2008年后,新股发行的节奏明显放缓,特别是在股市深度调整的情况下,预计监管层将对新股发行审批的节奏进行一定控制。

  股市持续调整将使部分资金回流债市:股市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调整,使部分资金开始寻求其他收益较为安全和稳定的投资渠道;而与之相对应的,债市在经历了2007年的6次加息后,收益率已具备了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部分股市资金回流债市也是不可避免的,股市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再次显现。

  债券型基金大量发行。在股市持续回调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再次大力推出债券型基金,以迎合投资者对于低风险产品的需求,并以此来保证自身业务的稳定和盈利渠道的多样化。2008年以来,获监管层审批设立的新债券型基金就达到16只之多,而投资者对于此类产品的投资热情也非常高涨,募集资金规模相当可观。由于债券型基金基本上要保持80%的债券比例,我们认为随着募集完毕的债券型基金逐步进入建仓期,其旺盛的债券投资需求将对债市构成有力的支撑。

  银行信贷依然受控,将增强债券配置力度。从紧货币政策的直接体现就是贷款限额的再度出现。从1月份新增信贷的创历史新高(8036亿),到2月份新增信贷大幅缩减至2434亿,可见监管层对于此次贷款控制的力度非常强,因此我们预计银行敢于突破限制,增加信贷投放力度的可能性极小。在这种局面下,我们认为债券投资必将在银行资产配置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我们认为这种债券需求的增强,将主要体现在一级市场的新债上,中长期品种依然是配置的重点,从三月份新债发行情况看,认购倍数始终保持较高水平,配置型需求力度明显增强。

  4月加息可能性较大

  虽然目前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有所减弱,但我们根据各方面因素,认为4月份将可能出台年内首次加息:

  自去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年来首次将货币政策取向由“稳健”转为“从紧”以来,具体的紧缩措施一直没有出台,尤其在面临CPI屡创新高的局面下,政策面的平静使得“从紧政策”稍显名不副实。在一季度数据出台后,央行采取加息措施或可以稍微平息这种政策疑虑。

  通胀压力依然无明显减轻迹象,加息有助稳定通胀预期。两会期间,央行领导明确指出目前反通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加息对于维持实际利率为正、稳定通胀预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此前曾分析过,虽然1、2月份CPI/PPI等物价指标屡创历史新高,但由于1、2月份的物价指标受到翘尾因素、雪灾因素、春节因素等多方面影响,难以真实反映当前的通胀压力,因此在一季度数据出台后,央行可以对通胀形势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使政策出台有了更为坚实的依据。

  在反通胀和保经济增长中寻求平衡: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确实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影响有限。从目前经济形势看,由于此前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处于过热的边缘,因此在反通胀和维持经济适度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冲突,为维持经济的长期良性发展,牺牲一点过快的经济增长来换取较低的通胀环境是完全有必要的。通过对1季度数据的观察,将有助于央行在反通胀和保证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也有助于消除加息可能对经济造成硬着陆的忧虑。

  虽然加息可能于4月份出台,但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债市环境下,机构的政策预期普遍偏乐观,在信贷受控和股市回调的情况下,对于债券的投资需求将保持旺盛的状态,因此即便出台加息的举措,也将被市场解读为“利空出尽”或“最后一只靴子”,从而加息实质上构成了对债市中性偏利好的消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于4月份市场的总体判断中性偏乐观,但投资者也需警惕因前期收益率下降过快而带来的利率风险,回避部分已调整到位的品种。建议一般性机构选择性投资,继续推荐3年左右的短期国债、5年以下的浮息金融债、次优级CP(主体评级在AA级左右),而长期国债收益率在经历了大幅下降后,低于通胀风险的能力大大下降,建议一般机构坚决回避;而对于配置型机构,在目前国债收益率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收益率较高的企业债、公司债、分离交易债等信用类产品上,寻求其中的投资机会。

  在经历年初的一波反弹行情后,收益率平坦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其中7-3s的利差也降至近年低点,我们认为目前市场情况下,已具备开展7-3s利差交易策略的条件。根据我们对数据的统计分析,7y与3y国债收益率的利差均值在45BP左右,而目前二者的利差已跌至20BP以下,我们认为这种局面难以持久维系,二者利差将逐步回归历史均值水平,可参与买入3Y国债、卖出7Y国债的利差交易策略。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