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起航
5月5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试点汇报会和动员会将相继紧锣密鼓地举行。与浦东新区等9个已获批的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相比,义乌是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也是浙江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
5月5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试点汇报会和动员会将相继紧锣密鼓地举行。
与浦东新区等9个已获批的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相比,义乌是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也是浙江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
“义乌不仅是全球采购中心,也将是一个新兴的进口商品集散地。”义乌市市长何美华对本报记者说,义乌将加快建设中国小商品城(600415,股吧)国际贸易区、综合保税区和义乌港,完善电子商务等九大综合试点体系。到2015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
“义乌"特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浙江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引擎。”当天,浙江省长吕祖善在义乌表示,浙江面临“追兵渐近、标兵渐远”的区域竞争新态势,迫切希望义乌通过试点寻求改革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轻”工业突围
试点在战略层面更强调义乌市场的辐射能力。
义乌试验区在获批之前,面临着让地方政府深为棘手的问题。在浙江省16个经济强县中,义乌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增幅落后于不少县市,比位居首位的慈溪低了20多个百分点。
“这与义乌工业成长环境以及产业结构有关。”一位专家指出。
过去30年,义乌依靠“货郎担”挑出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随即提出“贸工联动”,以贸易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形成袜业、饰品等产业集群。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3%以上。
而其周边地区的工业结构,已实现了从“轻”到“重”的变化。例如从2003年起,金华重工业产值对总产值贡献已超过了轻工业,永康重工业产值已占工业产值80%以上。
“去年上半年,金华轻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9.1%,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6.8%。义乌工业太"轻"已影响了工业整体增幅。”义乌统计部门相关人员说。
受同行竞争等影响,轻工业出厂价格增幅不高。据统计,去年上半年义乌轻工业出厂价格仅增长1.5%,而重工业增长14.1%。这也影响了义乌工业增幅。
近年来,义乌政商各界对是否转型重工业展开热议。各方达成共识:跟周边县市相比,义乌最大的特色在于市场。在战略层面,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更看重义乌市场的辐射能力。
为此,义乌向国家发改委、全国人大等部门提交“关于义乌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提出在国际经贸、人员往来等方面给予义乌更多特殊、优惠政策,尤其是通关、商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赋予义乌更大的涉外管理权限,推进保税仓库、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方面的建设。提案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充分重视。
2009年10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上报要求开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请示。
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再创“先发优势”
将为浙江经济整体突围提供试点经验。
“小马拉大车。”义乌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施文臻这样评价义乌当前的经济结构。
施文臻分析,义乌面临诸多制度瓶颈。比如,尽管只是一个县级市,但义乌每年到访境外客商约20万名,常住外商1.2万多名。但受现行政策制约,他们绝大多数并没有经营的资格。
在他看来,义乌已经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突破。比如,义乌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外事审批权试点县级市,以及浙江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等。但“这些制度突破往往是单兵突进式的,也已接近现行政策制度框架下的创新极限”。
试点获批给了义乌一个破解契机。试点方案明确规定,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等部门,要探索实施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适应的监管措施和办法,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还将改变小商品贸易无法办理出口退税以及外汇核销、外贸主体资格等方面问题。
以境外客商的经营资格为例,在试点获批后,为常驻外商量身定制“外国自然人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模式”成为可能,为义乌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中心奠定最基本的制度基础。
不仅如此,根据国务院批发《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了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义乌市场建设、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等多方面的试点主要任务。
本报同时从义乌市政府获悉,三年内,浙江省将依托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向国家有关部委申报17项制度创新。所有这些制度创新,未来都将从义乌扩散到整个浙江,为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浙江,提供全新的体制机制“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