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市场争当中国“走出去”的桥头堡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截至2011年3月底的6个月,中国公司在欧洲的收购交易、贸易协议和贷款协定方面投入了643亿美元,这一数字比之前11个季度的可比数据高出了一倍多。身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总干事的坎德·云盖拉对此也深有同感,他说:“工发组织深信中国的对外投资在推动南南合作中的潜在作用。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截至2011年3月底的6个月,中国公司在欧洲的收购交易、贸易协议和贷款协定方面投入了643亿美元,这一数字比之前11个季度的可比数据高出了一倍多。此间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也透露,中国对欧洲的企业并购兴趣在增加。中国蓝星﹑北方重工﹑沈阳机床……都在纷纷购入欧洲资产。
工程和制造业一直是重点。金融服务集团益华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克莱夫·怀利也表示,很多中国公司更青睐在欧洲、而非美国进行扩张,因为他们认为欧洲对中国投资的“态度相对不那么保守”。而中国政府正鼓励中国公司“走出去”,在海外扎根,而不是单纯依赖出口。于是,中国企业正把目标锁定那些拥有专业技术的行业——机械、模具、材料和特种零部件业。而在这些领域,很多欧洲公司占据着优势地位。罗百辉指出,中国企业要获得价值链更高端的技术、一次作为其低附加值制造业方面专长的补充,收购这些欧洲公司是一个好办法。
对此,美国投资集团MOELIS亚洲区负责人理查德·奥德斯表示,中国公司上述举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凭借它们自己的努力,难以接触到某些特定客户群。比如说,对于欧洲供应商提供的高科技设备,全世界的企业可能都会放心购买;但如果供应商是一家中国公司,且过往记录不那么过硬,客户的购买意愿可能就不那么强。
争当中国“走出去”的桥头堡
“我们希望中国瞄准机会在希腊进行投资。”这是希腊-中国商务理事会总经理NodiaRontoyanni在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是一家由希腊前40强企业构成的组织。类似“欢迎中国来投资”的表达,以各种不同语言说出,是本届“投洽会”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在东南欧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希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希腊40强企业可以向中国企业保证这个多达5亿消费者的市场有着相当大的利润,我们希望中国可以通过希腊扩大对欧洲的出口。”NodiaRontoyanni希望中国的投资者们不要仅仅把希腊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
和Nadia女士一样,苏丹能源矿产部部长奥德·艾哈迈德·贾兹也希望以自己独特的红海沿岸的地理位置吸引中国投资者,“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们和9个国家接壤,来自中国的投资可以促进苏丹周边接壤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为中国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益。”
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市场影响力和区域辐射能力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欢迎中国投资”的砝码,它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即将大规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登陆的桥头堡。
“法国在2005年吸引了400亿欧元的海外直接投资,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法国作为他们进入欧洲市场的跳板。”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到法国,法国政府投资部大中华地区总裁Girardot带领庞大的代表团来到厦门,举办了“日新法国,投资智选”的专场投资环境说明会及“诺曼底日”的馆日活动。
类似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说明会,在9月8日至11日厦门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里,共举行了十五、六场,而令人惊讶的是,包括美国、法国、德国在内的来自发达国家主办的投资说明会,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据Girardot介绍,在最近两年中,法国政府就出台了85个海外投资优惠措施,“包括将法律和税收政策变得更富于弹性”。此外,法国政府投资部于2005年在上海设立了其大中华地区的总部,“以便更好地为对欧洲市场感兴趣的中国企业提供帮助。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法律援助,投资咨询以及帮助他们在法国发展自己的业务。”
Girardot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投资者会选择法国作为他们投资的首选地。”
一系列的推介活动,显示出经济大国、经济强国对吸引中国投资的极大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而完备的基础设施、高能效的劳动力、高素质的教育基础、完善的法律以及雄厚的经济基础、强有力的消费能力,既是发达国家吸引中国投资的“竞争力”,也是中国企业所看中的。在法国设立了生产基地的厦华电子的负责人就表示,“完善的经济体制有助于中国企业尽快提升其国际化水平。”
对南南合作产生巨大推动
“中国在苏丹石油行业的投资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往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大门。”为此,奥德·艾哈迈德·贾兹认为,中苏两国之间的成功合作,已成为非洲、阿拉伯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与中国开展合作的一个典范。
身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总干事的坎德·云盖拉对此也深有同感,他说:“工发组织深信中国的对外投资在推动南南合作中的潜在作用。”
据坎德·云盖拉介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通过实施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提高了非洲国家的劳动力技能,并使之接近和达到国际标准,而通过从非洲进口更多的半加工原材料,中国帮助非洲提高了工业出口品的加工程度,从而成为非洲工业发展的增长点。
云盖拉认为,中国大量的工业化项目和对外投资在推动南南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外,他还认为,“中国在推动不完全差别化的南南产品贸易方面,也将发挥主要作用。”
坎德·云盖拉建议中国可以在农业、可再生资源、信息技术、开发区、生物技术、精细化工、光导纤维、建筑材料、电器、环境等领域连接贸易、投资和技术流动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工业投资和贸易流向发展中国家。
“走出去”应注重打造核心竞争力
如何才能更多更好的“走出去”?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除了需要国际社会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大力推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之外,关键还在中国企业自身,只有企业自己“软硬兼施”,苦练内功,以创新为本,才能增强“走出去”的资本。
几十年的实践表明,“中国造”已是危机重重,“中国造”最大的问题就是粗放型、低水平、利薄如纸。左宗申对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窝里斗”、大打价格战揪心不已。他认为多数中国企业认为的低成本就是核心竞争力并不正确,自主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只懂得将产品卖到国外去,绝不是“走出去”,而应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学会“用外国人、赚外国人的钱和用外国人的钱。
增强国际竞争力、学会整合全球资源是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基础,而能否真正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才是考验一个企业是否成功“走出去”的标准。
伦敦成为中国企业最青眯的欧洲市场
“引进来”和“走出去”已成为投洽会的重要特性。在第十届的投洽会上,我们不仅看到了许多国际投资商的身影,同时具有实力的中国商人也想通过这个机会,走出国门,寻找境外投资伙伴。随着投洽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正在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走出国门。
相关统计显示,伦敦已成为中国企业最受青睐的欧洲投资目的地。2002年以来,伦敦已经吸引了34个中国投资项目,其中27个项目已经完成。自2002年以来,伦敦吸引的中国直接投资占其在欧洲总投资的15%。
投洽会期间,英国伦敦投资局总裁迈克尔·查尔顿先生接受记者专访时披露,迄今为止,作为在欧洲的全球金融及科技中心的英国,已成为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欧洲国家,来自中国的投资三分之一流入伦敦;伦敦中国企业社区约有250多家中国大陆企业,多数企业已选择伦敦作为其欧洲销售及营销总部。中国企业把伦敦当作向广阔的欧洲、非洲及中东市场扩张的基地。在伦敦投资的中国企业中,既有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等大型企业,近年来也有不少中小民营企业欣然前往伦敦拓展业务,涉及IT、软件、生物科技等领域。
为了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在伦敦拓展业务,伦敦投资局在北京、上海成立了办事处。自2000年以来,伦敦投资局帮助了众多行业领域的中国企业在伦敦建立业务。仅2004年一年,伦敦获得的来自大中华地区的投资就达到了1.2亿英镑。目前,在伦敦由华人经营的企业达到了2000家。有近8万华人生活在伦敦。
据介绍,伦敦投资局目前正在帮助河北晶牛集团在伦敦建立他们的欧洲总部。伦敦投资局最近还帮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在伦敦拓展业务。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伦敦建立了一家子公司,以协调其在中东、非洲和欧洲的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和收购业务。迈瑞公司在伦敦设立其欧洲总部,主要业务是销售和售后服务。
迈克尔·查尔顿先生告诉记者,几年间他曾30多次前来中国,对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大胆地走出去,并且希望有机会能与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特别是中国广东、福建、浙江的企业合作,共同开拓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