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头寸波动 三大行掘金同业存款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大行的2007年年报依次落定。回望2007年,存款活期化、储蓄搬家、新股发行等因素导致各行资金头寸发生大幅波动,资产规模居前的三家大行也未能幸免。
2007年,工行、中行的客户存款只取得了个位数的增长,分别为9%和7.55%。第一零售银行工行的个人存款甚至出现负增长。
为应对资金头寸的波动,三家大行不约而同地提升了同业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并利用新股发行造成的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获得不菲收益。
同业存款大增
令多位交易员至今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5月15日,工行一反资金拆出的常规,向众多商业银行发出了拆借资金的请求。同年,农行也创下单日拆入资金800亿元的历史记录。
导致大行资金出现偏紧状况的,除储蓄搬家和存款活期化趋势加剧之外,新股发行也是诱因之一。有趣的是,去年5月15日导演出工行大额拆借一幕的正是交行A股上市。
对此,银监会多次警示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而从2007年末的时点数来看,工行、中行、交行的存款增速均弱于资产和信贷的增长。在被动负债不力的情况下,三大行均加强了主动负债,负债项下的同业存款出现大幅增长。
工行年报显示,同业存款由上年末的3596.52亿元,增加至2007年末的7259.29亿元,增长101.8%。报告期末,工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和拆入款项”在负债中的占比由上年末的5.7%,攀升至9.9%。
同期,中行的同业存款由年初的1643.76亿元,增加至年末的3118.31亿元,增幅89.71%;在负债中的占比也由4.06%,增至6.75%。交行的同业存款由年初的1954.58亿元,增加至年末的2641.58亿元,增长35.15%,但平均余额大涨93.53%。报告期末,交行同业存款在全部负债中的占比为13.35%,比上年末上升1.35%。
三家大行的年报均显示,同业存款规模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新股验资、第三方存管和基金托管规模的增长。
3月28日,一位大行资金部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大银行重视同业存款的原因有二。其一,如果没有同业存款,负债结构的波动性更大。城商行便是反面教材,由于城商行缺乏同业存款,尤其是证券类的同业存款,一旦有新股IPO,对公和储蓄存款便呈现净流出,资金头寸的波动很大。
其二,虽然在央行现行的统计口径中,各项存款并不包括同业存款,“但我们发现,同业存款虽然波动很大,但如果规模很大,也可以沉淀一部分资金。”上述资金部人士称。
IPO创造套利空间
三大行在运用同业存款,调整负债结构的同时,也在货币市场利率的攀升中发现了套利空间。前述资金部人士称,创造套利空间的恰恰是曾给他们带来烦恼的新股发行。
“对于新股发行,我们一开始认为是负面因素,因为它对负债来源的稳定性冲击很大,银行很被动。”他称。随后,该行分析发现,负债来源波动加大主要集中于新股IPO期间。
“在掌握这一规律后,坏事变成了好事。”这位大行资金部人士称,银行可以提前应对,多争取一些同业存款,既能减少内部头寸波动大的问题,也可以多赚钱。因为在IPO期间,资金拆放的收益率较高,大行有实力去利用时间差获取收益。
一般而言,大行在负债方拿到同业存款之后,在资产方匹配一些债券回购、同业拆借和存放同业等业务,收益也较为可观。“一旦资金头寸的波动性变大,可以收缩这些匹配的业务。”上述大行人士称。
如工行年报显示,2007年,该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入和拆入款项”的平均付息率由上年末2.02%下降29个基点至1.73%;与之相对的存放与拆放同业的平均收益率由3.46%,上升72个基点,至4.18%。粗略计算,中间的利差达到2.45%。
2007年,工行存拆放同业的利息收入增加45.23亿元,增长54.1%。中行存拆同业的利息收入增加84.44亿元,其中利率因素贡献了34.52亿元,规模因素贡献了49.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