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再度看空中国银行业 国内机构谨慎乐观
而此次下调评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惠誉认为在未来3年内,中国的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很可能出现极其严重的恶化。在2010年6月份香港举行的一次全球银行业研讨会上,惠誉评级首次做出“中国的银行业资产质量的逐步恶化几成定势”的判断。
据经济观察网就在各大上市银行公布了靓丽的年报之后,作为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却带来了坏消息。
4月12日,惠誉评级将中国的长期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ssuer Default Rating)从稳定调为负面。
而此次下调评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惠誉认为在未来3年内,中国的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很可能出现极其严重的恶化。
在惠誉看来,高速增长的信贷规模再加上通胀和房地产调控将给中国的宏观金融稳定带来不小的挑战。
不过,与惠誉的看法不同的是,国内的分析师大多对国内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表现出一种谨慎的乐观。
不仅是这些分析师,包括为数众多的监管者和银行家们都不认为,经历过改制上市洗礼的商业银行会重蹈十年前的亚洲金融[3.55 0.00%]危机的覆辙,再次面临巨额坏账的风险。
来自惠誉的警告
实际上,惠誉评级对于银行系统风险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两个方面。
惠誉评级指出,虽然2010年末主要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1%,但是如果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进行更保守的分类,该数字可能已经更接近于6%,几乎达到了惠誉对银行的自身承受损失能力估计的最大值。
除此以外,惠誉评级还认为不断上升的住宅建设占GDP之比(2010年达到了10%)是房地产行业出现一些过剩的信号,银行系统面临的风险敞口有可能比行业分类数字显示的还要大。
惠誉评级甚至测算,如果不良贷款比率上升至15%—30%,有可能需要高达10%—30%的GDP对银行系统进行支持。
实际上,这并不是惠誉评级第一次“危言耸听”的警告中国银行[3.41 -1.45% ]业。
在2010年6月份香港举行的一次全球银行业研讨会上,惠誉评级首次做出“中国的银行业资产质量的逐步恶化几成定势”的判断。
时任惠誉中国银行评级高级董事朱夏莲表示,中国银行业的资产状况并没有表面那么乐观,虽然其在中国政府2008年到2009年间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扮演了积极角色,但一旦经济发生双底衰退,推行额外的经济刺激计划恐怕要复杂很多。
“中国绝大多数贷款流向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业,而这两个板块的回报率从中期来看都存在疑问。”她说。
在2011年2月,惠誉评级下调了中信银行[5.70 -1.72% ]和招商银行[14.87 -1.65% ]两家中等规模中资银行的评级。从C/D级下调至D级。
此举同样引起了市场的振动。
实际上,4月12日这次调整更多的集中于通胀对金融业的影响。
惠誉评级认为,近年来在国内家庭和企业杠杆率上升,相应的信贷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在管理这次转型的过程中同时要保持高速和稳定的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信贷增速过快,房地产估值急剧上升,并且近期通货膨胀压力的出现,在惠誉看来,增加了宏观金融稳定性面临的风险,也扩大了由银行业和地方政府产生的主权或有债务的规模。
这才是促使惠誉将中国的本币主权评级的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的真正原因。
不同的声音
对于国内的分析师而言,商业银行的稳健是有数据支持的。
根据最新发布的银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95.3万亿元,比2009年增加15.8万亿元,增长19.9%。负债总额89.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4万亿元,增长19.2%。去年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
与此同时,截至2010年底,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336亿元,比年初减少73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3%,比年初下降0.45个百分点,实现了“双降”。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期末,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比年初上升0.8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10.1%,比年初上升0.9个百分点。281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而去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拨备覆盖率首次超过200%,达到217.7%。
银监会认为,按资产规模计算的市场份额结构逐步优化,已经形成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导,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金融服务的银行体系。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化解历史积累风险的同时,也积极有效地控制了新增风险。
中金公司一份报告指出,不良和关注类贷款余额基本持平、但逾期贷款大幅减少。上市银行四季度不良余额环比小幅上升0.4%。半年环比来看,关注类贷款余额环比上升0.4%,但逾期贷款余额大幅下降11.6%。
中金公司认为,逾期贷款的大幅下降显示上市银行的真实资产质量仍在不断改善。
在中金公司的调研中显示,上市银行融资平台贷款占比约为7-10%,低于行业平均的13%;不良率较低(介于0%-1.4%),且拨备充足(拨贷比介于1.7%-3.0%)。
中金公司认为,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已经基本释放,完全按照110号文将融资平台贷款重新分类后,融资平台贷款最终的不良率仅为1.5%左右,带动整体不良率上升仅0.1%(对应不良余额为300-400亿元),远低于市场此前普遍的预期。
在这种判断下,中金公司估算,2011/12年上市银行(剔除农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将上升32%/39%,2011/12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上升0.15/0.22个百分点至1.15%/1.37%。
在这种谨慎乐观的估计下,国内银行股近期走势强劲。
实际上,即便在国内不少监管者和银行家也对商业银行未来的不良资产预期存在诸多分歧。
一位国内大型商业银行风险部人士告诉记者,不确定性非常多,国际大环境就不好说,那么多天灾人祸,再加上国内这两年产业转型,再加上通货膨胀,如果经济减速,不良率反弹是必然的。
“国内银行这两年发了那么多中长期贷款,都还处于存续期内,这批贷款的质量究竟怎么样要在2-3年内陆续见分晓。这才真正看出商业银行风控能力。”他说。
实际上,对于国内管理层而言,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银行坏账本身。
惠誉评级也坦承,中国中央政府19%的债务水平(2010年底),低于‘A’级26%的中位数。主权资产负债表的实力使得中国拥有大量的资源来处理银行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一位资深私募投资者也认为,中国经济只有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才能看出国内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在经济低迷时表现会如何。
“这也是检验上一轮国有银行改革和近年来金融体系建设的成败的时间节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