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紧缩态势短期难改
央行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幅均高于预期。交通银行判断,未来准备金率调整频率将有所降低,预计上半年准备金率可能再上调1次0.5个百分点,时间窗口可能在4月、5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时期。
央行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幅均高于预期。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利率和准备金率仍有上调可能。而信贷总量管控、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影响,尤其是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对贷款投放的约束作用依然较大,将延续信贷紧缩态势。
此外,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表示,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不大,对就业的影响也很小,对控制物价、经济结构调整、贸易结构调整、顺差的减少有促进作用。总体来讲,人民币汇率的小幅稳步升值对国内经济利远大于弊。
居民户贷款增加不可持续
数据显示,3月新增贷款较上月回升,主要是因居民户贷款增加较多。上月居民户贷款增加3193亿元,较2月增长2135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师鄂永健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前期已经签订合同的住户贷款需求集中在3月投放。此外,3月实际工作天数增加也是原因之一。不过,他指出,在信贷供应偏紧的情况下,银行倾向于确保利率上浮较高的对公贷款而压缩住户贷款。住户贷款多增是短期现象,难以持续。
而对于票据融资持续负增长,交通银行研究报告认为,这一方面是银行继续通过减少票据来腾挪贷款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旺盛。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3月新增贷款增多主要是市场基于“紧缩预期”所致。从企业的立场上来说,本身资金需求比较大,加上基于今后紧缩的预期,会希望尽早贷到款。而根据商业银行的早放款、早受益原则,一季度信贷投放一般较多。如果按照7.5万亿元的全年信贷目标测算,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占比约为29.9%,较好地完成了监管机构要求的全年每季度按照“3:3:2:2”的信贷投放节奏。
货币供应方面,受贷款余额增速回升、财政存款下放和外汇占款增加较多的影响,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回升。在节后企业投资经营活动增加、企业活期存款增速相对较快的影响下,M1增速也有所回升。
双率可能继续上调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较大、外汇占款增势不减的情况下,预计公开市场回笼继续保持较大力度,并成为央行回收流动性的主要工具,甚至不排除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
交通银行判断,未来准备金率调整频率将有所降低,预计上半年准备金率可能再上调1次0.5个百分点,时间窗口可能在4月、5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时期。
尽管欧洲央行加息,但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因担忧中外利差扩大而加剧资本流入仍是当前加息的主要制约因素,加上下半年物价涨幅将回落企稳、当前经济形势也远非“过热”,鄂永健预计,年内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能还有1次0.25个百分点的上调,下一次加息的敏感时期是年中前后物价涨幅较高时期。
拓宽货币政策关注面
此外,由于央行首提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分析人士表示,未来人民币贷款作为货币政策调控中间目标的作用受到削弱。
盛松成表示,根据近10年的观察,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
随着金融总量迅猛增长,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发展,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人民币贷款比重下降,人民币贷款指标不能准确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控制贷款不能达到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目标,“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有利于货币调控功效的更好发挥。”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总规模比去年同期略少,保持基本稳定。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逐步下降,但仍在70%以上,银行在社会总融资中占据主导地位。
交通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这是央行在融资结构逐步多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拓宽货币政策的关注面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有益尝试。
鄂永健说,以社会融资总量为中介目标实施货币政策,需要较为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和更为优化的金融监管体制。在相当长时间内,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可能仅是央行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