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极化世界中共享繁荣
“金砖国家”领导人昨天聚首海南三亚,在“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主题下,就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了《三亚宣言》及其《行动计划》。我们期待“金砖国家”能从三亚继续出发,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金砖国家”领导人昨天聚首海南三亚,在“展望未来、共享繁荣”的主题下,就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展开了讨论,通过了《三亚宣言》及其《行动计划》。
这是“金砖国家”领导人的第三次峰会,是彼此间凝聚共识、加深合作与推进对话的一次重要事件。从参与国家、议题设置、会谈内容与成果形式等各方面看,这次峰会将“金砖国家”机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首先,“更广”——代表性更强。此次,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后首次参加峰会,成为一大亮点。南非总统祖马刚刚结束了在利比亚的斡旋,未洗征尘,便飞赴海南三亚;而他的身后,则是整个非洲大陆。南非的加入,使得“金砖国家”遍布欧、亚、非、美四个大洲。“金砖国家”已经真正成为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平台。
其次,“更高”——议题更加具有战略高度。在《三亚宣言》中,领导人强调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提高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在会晤中,各方讨论了联合国改革、利比亚问题、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等多项议题。这些都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重大政治、经济与安全问题,具有高度的战略性。
再次,“更全”——会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在前两次峰会中,经济是主要的议题;而在此次峰会中,领导人谈到了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与减少贫困、气候变化、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科技合作、智库合作乃至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这反映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在扩大,共识在增加。
最后,“更细”——合作机制更加细化、实质化。此次峰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三亚宣言》的“行动计划”,该计划清晰地列出如何巩固已开展的合作项目,同时开拓新项目,内容从安全合作到体育合作,无不涉及。在三亚,除了领导人峰会外,还首次举行了“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议,并举行了金融论坛、工商业论坛等务实活动。从“务虚”到“务实”的转变,使这次峰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金砖”的概念始于时任高盛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的一句“戏言”。2001年,他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组成“BRIC”一词,制造了“金砖”的概念,寓意前途像金子一样光明。他的本意是,向这些国家投资将产生高额回报。
十年来,“金砖国家”走到一起,越走越近,这绝非仅为了一句戏言。“金砖国家”形成机制化平台的背后,蕴涵着深层原因:十年来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的格局。
“金砖五国”人口总和占全球42%、国土总和占30%、经济总量占18%、贸易额占15%……五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代表,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强劲。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金砖国家”引领经济复苏,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引擎”。在社会领域,五国也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
经济增长、社会改善的同时,这些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言”的意愿不断增强。在“金砖国家”的呼吁下,八国集团上升为二十国集团,并将发展问题和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改革等纳入议题;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在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上协调一致,发出了发展中国家一致的声音。
在更高层次的政治安全事务上,这些国家也加强了彼此间的协调。以利比亚问题为例,中国、俄罗斯、巴西与印度均呼吁对话和平解决问题,对联合国1973号决议采取弃权立场;南非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投赞成票,但事后却极力反战促和。《三亚宣言》则集中体现了“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安全事务中协调一致的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金砖”概念的创造者奥尼尔似乎对“金砖国家”探讨政治议题颇为不满。他撰文称,金砖只是经济概念,将其“政治化”是错误的。然而,这正是问题所在。从最初的被动,到今天主动走到一起;从最初的仅仅是投资概念,到今天展开具有战略高度的全面合作;从最初的四国,到今天的遍布四大洲……实力不断增强的“金砖国家”正在强化自身的主动性,着力塑造危机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诚然,应当看到,“金砖国家”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隐忧。各国普遍面临贫富分化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金砖国家”间的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彼此间还存在不少分歧。但所有这些并不能遮蔽“金砖国家”的合作前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新兴国家联合自强的努力,顺应国际权力格局变化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发展中国家集体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我们期待“金砖国家”能从三亚继续出发,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