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引领亚洲未来不是梦

袁蓉君 | 2011-04-15 08:29 550

4月14日,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为了改变这一状况,4月13日周文重已表示博鳌论坛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是吸纳更多的西亚、中亚、南亚会员。根据中国驻东盟大使佟晓玲的说法,如果10+3自贸区建成,亚洲经济一体化就将达到一个很高目标。

  4月14日,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在这一天,不仅“金砖国家”峰会亮相三亚,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也在小镇博鳌拉开帷幕。作为亚洲及其他地区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人士就亚洲和全球事务进行对话的非政府平台,博鳌论坛年会几年前就被媒体冠之以“亚洲达沃斯”的称誉。不过,就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言,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4月14日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认为,已满十周岁的博鳌论坛年会仍弱于被誉为“世界经济晴雨表”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未来需要更加清晰的定位。

  对此,14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表示,路要一步步地走,博鳌论坛应该首先追求成为推进亚洲一体化和“亚洲共识”形成的引擎。由于亚洲幅员辽阔、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差异性较大,博鳌论坛可以将推动形成东亚共识作为首要目标,随着该目标的实现,中国的国际领导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因为大国就是能够领导形成国际共识的国家。

  引领亚洲未来是长期目标

  博鳌亚洲论坛风雨中走过的十年,正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十年,也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十年。数据显示,在此期间东盟+中日韩(10+3)GDP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已经从约29%升至约35%。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引述学者分析认为,随着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博鳌论坛有望代表新兴国家与以欧美声音为主的达沃斯论坛分庭抗礼。

  事实上,博鳌亚洲论坛的组织者一直在为此做出努力。13日晚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表示,十年前论坛成立是为了“凝聚亚洲共识,发出亚洲声音”,期望未来十年可以从发出声音发展到“引领未来”。

  梅新育认为博鳌论坛是否具有能与达沃斯论坛抗衡主要取决于中国国力的发展。他说,该论坛引领亚洲未来的有利条件主要是亚洲整体实力上升,且内部发生发展分化,中国的凝聚核心地位日益突出,整个区域内凝聚力增强、步调一致性提高。而不利条件则是外部势力会搅起内部矛盾。

  从此次博鳌论坛年会议题的设置来看,似乎已开始体现“引领未来”的目标。记者注意到,本次年会 “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的主题,在设计上统筹兼顾了亚洲发展道路和新兴经济体两大内容,将对亚洲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兴经济体加强合作进行探讨和展望,可以为引导亚洲经济的适时转型提供前瞻性的思路。同时,与往年相比,本届年会增加了相当比例的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议题,包括全球经济走势、金融监管、资本流动、产业转移、G20作用、通胀、新一轮增长的需求引擎等,有助于企业了解直接影响经营环境和日常决策的宏观环境。

  为了扩大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影响力,4月13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会议决定继续“走出亚洲”的步伐,2011年将在澳大利亚、法国等地相继举行资源会议、资本会议等专题会议。另外,与过去由亚洲政要或商界名人出任理事不同,本届博鳌论坛理事会成员中有了两位美欧人士,即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这也是该论坛准备走向世界的重要信号之一,或至少有助于减少来自区域外的无谓猜忌。

  不同地区参会“冷热不均”

  当然,从博鳌论坛年会的历史来看,亚洲不同地区的参会情况一直很不均衡。除伊朗外的西亚国家对论坛的参与热情不高,南亚最重要国家——印度以及分裂自苏联的中亚各国也未表现出很大兴趣。正因如此,有分析家认为博鳌论坛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场以东亚、东南亚为焦点的会议,距离全面意义上的“亚洲论坛”仍有较大距离。

  据悉,14日出席金砖国家峰会的领导人中,只有印度总理辛格不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目前博鳌亚洲论坛的理事多来自东亚、东南亚、东北亚国家,来自南亚、中亚、西亚的相对较少,这些地区的政治家、企业家、学者出席博鳌论坛年会的代表也很少。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4月13日周文重已表示博鳌论坛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是吸纳更多的西亚、中亚、南亚会员。

  尽管如此,梅新育仍坚持认为,短期内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亚洲经济体强拉进来,吸纳西亚、中亚、南亚会员应成为论坛的长期目标。他说,路要一步步走。

  短期目标应是达成东亚共识

  实际上,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亚地区,都还存在一定的冲突。这使各国不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现实中,都还未为过快的一体化做好准备,东亚区域内一体化的进展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梅新育认为,东亚地区能够先求同存异地争取形成共识就很好了。

  等东亚的效果显现,其它区域的国家要求参与论坛的热情自然会升高,梅新育如是认为。他还表示,东亚最容易达成共识的领域,一是协调经济金融以摆脱外部冲击,二是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难达成共识的则在领土、历史等方面。

  记者注意到,自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东亚经济金融合作和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东盟与中日韩不仅就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达成一致,还正在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研究。而就在去年1月1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已经正式启动。根据中国驻东盟大使佟晓玲的说法,如果10+3自贸区建成,亚洲经济一体化就将达到一个很高目标。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包商银行接管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金融时报》记者问

2019-06-17 13:54
20633

工银租赁获评《金融时报》年度最佳金融租赁公司

2018-12-06 13:39
1447

央行金融时报:稳步推进互金和P2P整治工作

2018-07-31 17:36
12080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就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

2018-03-23 09:27
6760

金融时报:中国放开金融管制进程受阻

2017-01-22 13:33
25862

【离岸资产规划】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养老市场未来商机无限

2015-04-16 15:59
94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