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成人民币离岸中心课题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传出,新加坡正在向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争取成为继香港之后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凸显中国政府可能有意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扩大人民币的离岸交易范围。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传出,新加坡正在向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争取成为继香港之后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凸显中国政府可能有意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扩大人民币的离岸交易范围。有关报道一方面透露中方官员“乐观其成”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也提醒相关决定“不会很快作出”。
由于有关政策落实的时间点不明确,让这个意义重大、看似抢眼的新发展增添了些许的不确定性。
不过在有关新闻的背景下,同时担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的国务资政吴作栋下周访问北京,届时他将和中国总理温家宝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会面,外界猜测有关新加坡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课题可能是双边讨论的内容之一。
对于新加坡成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可能性,受访学者一致认为“肯定存在”,但鉴于央行和监管部门稳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倾向,新加坡实现这个角色的时间较难判断。
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第12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短期内香港明显仍将是主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谭雅玲认为,新加坡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为时尚早”。她说:“短期内可能性应该不是特别大,因为主要的侧重点还是在香港。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中心,但它在政策框架上跟我们还是有差别,加上我们监管的产品、技术和专业都还欠缺,如果过早开放对我们可能造成很大的风险。另外,现在市场的流动性较多,人民币现在正在升值的状态,投机因素大,其实不利于我们打开。”
自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开始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以降低其经济对美元的依赖。在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它通过有限开放的方式,建立在岸和离岸的货币流通渠道,其中服务实体经济的跨境贸易结算是有关政策推进的基石,证券和金融产品投资以及对外投资方面的开放速度则相对较慢。
人民币全面国际化意味着它成为可自由兑换和流通的国际货币,具有投资和储备的功能,但这需要中国开放其资本账户,让跨国资本自由进出中国资本和货币市场。官方立场是“没有时间表”,但人民币离岸市场被视为一个渐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中国政府自2010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扩大跨境贸易结算范围、修订《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有限开放境外相关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扩大了离岸人民币业务的范围,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
同一年7月份香港获准开放人民币交易,自此日成交量已经从零膨胀至4亿美元。与此同时,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呈现迅猛增长,从去年7月份的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92亿新元),增至今年2月超过4000亿元的规模。据香港官方估计,今年底人民币存款额将突破8000亿元。
香港人民币(CNH)离岸市场被公认为潜力巨大,但种种迹象显示,主导人民币国际化工作的央行将密切关注这个新兴的离岸市场发展,结合大陆的整体经济形势和金融环境,进而调节政策节奏和力度。
至今官方和业界对刚萌芽的离岸市场形态普遍抱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尤其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过快,似乎引起一些担忧。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方面希望人民币交易的增长可控,不希望投机性交易对经济造成破坏。
中国对人民币发展
有两种不同意见
去年底,香港金管局推出了关于人民币交易的限制措施。新规定要求银行将人民币未平仓的合约净额限制在人民币计价资产或负债的10%以内,此举可能使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加,并限制其提供外汇期货和衍生品的能力;本月初,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将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27个基点,这是自2004年推出离岸人民币业务以来央行首次调整离岸人民币存款利率,被视为有意遏制离岸人民币套利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指出,中国国内学界和政府决策界对快速发展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是:不要怕,尽快把人民币推出去,让它去更快地、自由地发展;另一种则是,如果外面人民币太多,会对国内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对金融的稳定造成冲击。
他说:“从监管部门来说,如果太快,监管架构没有搭起来,会有风险,他们要承担责任。中国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现在对人民币国际化不想推得太快,从各种迹象透露出来,他们还是想比较稳健。”
不过,他也说:“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主要是在东南亚地区发展得比较迅速,所以除了香港之外,另外一个最有可能的人民币结算中心和交易中心应该是在新加坡。”富裕的中国还要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