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金融城瞄准业界自治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最重要的承载平台,既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又要扎扎实实、练好内功。施海宁:浦东“十二五”金融规划必须要和上海市金融规划匹配,而且要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匹配,浦东的“十二五”金融规划应该5月份就可以正式公布。
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中央赋予上海的历史使命。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最重要的承载平台,既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又要扎扎实实、练好内功。
拿浦东金融局局长施海宁的话来说就是“前10年可能还可以跟伦敦、纽约学学,后10年可就要全靠自己动脑筋了”。
针对浦东“十二五”如何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施海宁。
第一财经日报:浦东在打造金融中心方面会有哪些举措?
施海宁:浦东“十二五”金融规划必须要和上海市金融规划匹配,而且要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匹配,浦东的“十二五”金融规划应该5月份就可以正式公布。
“十二五”期间,浦东将加快建设成为国际化人才高地和创新型创业人才基地。浦东计划从明年开始启动浦东新区“百人计划”,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引进100名左右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在办公场地方面,浦东将释放出350万平方米的空间容量,用于打造适合金融机构办公的场所,新建187幢高级商务楼宇,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小陆家嘴”。
在促进金融和产业融合方面,浦东将积极推动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支持航运发展、金融支持贸易发展,初步形成上海的金融生态环境。
日报:“十二五”期间,随着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浦东在金融创新方面有何思路?
施海宁:在金融创新方面,浦东最主要是一个金融创新平台,而不是金融创新的主体。金融创新还是要在监管部门的鼓励支持下,以金融机构为主体。比如浦东将成立全国信托登记平台,这个目前正在报国务院审批。接下来我们也在探讨保险资金如何进入公租房,我们还在研究怎么样促进保险经纪业的发展。
对于金融创新如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浦东金融局也深入研究过,我们要做的就是金融要在支持中小企业、科技企业方面有所突破,我们和监管部门合作,改变对中小企业的监管模式,增加对风险的容忍度,使原来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得到贷款,尤其是从来没有得到过贷款的企业。
因为银行贷款首先是要有一个信用评级的,企业如果从来没贷款的话,就没有信誉,这时,政府就应该给它信誉,所以,我们也在搞一个政府征信系统。比如上海银行借贷项目去年10月份启动,去年浦东新区给中小企业新增加了28亿的贷款,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贷款的企业。
日报:你之前提到陆家嘴要建一个像伦敦金融城那样的业界自治的管理机制?
施海宁:对。所谓业界自治,就是说关系到陆家嘴金融城发展,涉及到金融机构的事情要听金融机构意见,而且,不仅要听还要有决策权,这也可以说是业内自治。这个业界自治的主体不是居民,不是个人,是企业,是企业社区,是以企业金融机构为主的载体。
比如陆家嘴有600家金融机构,就有600个代表,每个代表有自己的发言权能够充分反映自己的意见。
前面说的是决策权和咨询权。还有就是政府的变化,必须要有一个法定机构的概念,陆家嘴今后的管理委员会或者叫执行委员会,它不是传统的政府,它是在陆家嘴金融管理条例指导下,为政府服务的,根据陆家嘴的需求设立执行机构,不受传统体制的约束,在功能上符合业界自治的原则。因为我们不能只有“自治”这个概念,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还要有法定机构来执行。
日报:在集聚和培育金融人才方面,浦东会推出哪些深化措施?
施海宁:浦东已制定并实施了多项人才激励政策,浦东面临的是国际竞争,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到了其他国际化城市相应的人才奖励政策,应该说有一定的竞争力。上海“目前正在探索完善金融人才永久居留制度、探索试行技术移民制度、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等内容,并将打造一门式的金融人才服务体系”。
另外,海外金融教育资源和高端金融人才的引入也是浦东金融人才工作的主要内容。浦东金融局正在积极与欧美多家知名高校和教育机构接触,未来几年内将引进一批国际高端的金融培训及金融资格认证教育。比如,本月25日,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引入的沃顿商学院首期课程就将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