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欧元区加息对我国短期影响有限
【财经网专稿】 记者 鲍喆 4月8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给记者的研究报告显示,欧元区自4月13日起加息0.25个百分点至1.25%,中欧之间的基准利率差略微收窄至2%。交行表示,欧元区持续高企的通胀逼迫欧洲央行作出此次加息的决定;未来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逐渐趋于紧缩,相对于进入快速加息的可能性,欧元区更可能进入货币政策偏中性阶段。
【财经网专稿】 记者 鲍喆 4月8日,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给记者的研究报告显示,欧元区自4月13日起加息0.25个百分点至1.25%,中欧之间的基准利率差略微收窄至2%。但是由于欧元区持续大幅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中欧利差不太可能持续收窄,因此对中国利率政策和流动性影响也不会显著。
交行表示,欧元区持续高企的通胀逼迫欧洲央行作出此次加息的决定;未来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逐渐趋于紧缩,相对于进入快速加息的可能性,欧元区更可能进入货币政策偏中性阶段。
对于历来以维持物价稳定为己任的欧洲央行而言,自去年年末以来CPI持续高于2%的中期目标肯定是无法容忍的,并且通胀压力逐步扩大到趋势并未有任何缓解的迹象。CPI从2010年12的2.2%一路上升至2011年3月份的2.6%。虽然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仍保持在1.1%左右,但是为了有效调控物价上涨预期,防止国际上持续高涨的能源和食品涨价压力逐渐渗透到其他日常消费品,欧洲央行被迫采取加息政策。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担忧国际油价上涨引发物价全面上行。
虽然这是欧洲央行在时隔近3年之后的首度加息,并可能意味着欧美等发达国家“超宽松货币政策时代”的逐渐谢幕,但从外部国际大宗商品热潮的发展趋势,以及欧元区内部经济复苏状况来看,欧元区货币政策指针短到中期内更可能偏向中性,而非立即进入紧缩的加息周期。
交行分析称,考虑到欧盟整体经济复苏状况不甚理想,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依然高企,并且短期内连续上调利率极可能导致新一轮的欧债危机爆发,因此现在还不能断言欧元区会进入快速加息周期。
交行认为,判断欧元区货币政策在中短期偏于中性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首先,国际大宗商品热潮未来可能逐步由快速上涨转向震荡收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全球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可能会有所缓解,不仅欧元区,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通胀也会得到好转。
而大宗商品市场投机可能缓解的论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次贷危机后的全球性流动性扩张已近尾声,甚至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收紧货币。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的日趋稳固,QE2在6月份到期之后延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宗商品热浪的流动性基础将趋于减弱。二是目前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复苏要远优于欧日,尤其是此次欧元区加息和日本地震海啸之后,美元资产的需求量开始回升,未来如果葡萄牙等国的欧债危机再度恶化,那么美元可能会出现反弹,大宗商品涨价的美元贬值基础可能会出现动摇。三是目前的经济复苏状况恐怕难以长期支撑大宗商品市场过度繁荣。除原油以外,农产品、工业原材料、初级制成品等大类大宗商品均已突破2008年时的历史高点。而目前的全球经济仍未能恢复到此前的繁荣程度,尤其是欧盟和日本两大发达经济体,整体复苏状况堪忧,欧债危机可能二度爆发,而日本地震海啸更是耽搁了复苏进程。在这样的整体状况下,要想单靠炒作新兴市场国家需求来维持大宗商品继续创造历史新高的态势非常困难。
其次,除法德两大核心成员国以外,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的复苏状况并不理想。2011年2月份欧元区整体失业率仍然维持在9.9%的历史高位,加息之后希腊、葡萄牙等国的借债、财政紧缩成本上升,欧债危机可能会再度引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更加倾向于中性,而非紧缩。
对于欧元走势,由于前期市场普遍预期可能加息,此前的欧元加息早已透支此次加息的影响,因而在加息之后反而出现下跌。
欧洲央行周四宣布自4月13日起加息0.25个百分点至1.25%,中欧之间的基准利率差略微收窄至2%。此次加息是欧元区自2008年7月以来首度上调基准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