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国际化经营程度有待提高
至3月底,我国几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2010年年报如约而至。截至2010年年末,该行海外分支机构共有2家境外分行和6家境外代表处,分别是香港、新加坡分行以及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首尔和悉尼代表处。
至3月底,我国几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2010年年报如约而至。粗略翻阅,给人的感觉是,尽管这几家代表着我国银行业最高经营水准的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经营业绩斐然,但国内业务所占比重与其海外业务相比不成比例,年报中公布的海外业务数据所占篇幅十分有限。尽管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其国际化经营程度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海外业绩与各自世界500强企业的地位并不相符,与国际知名大银行相比,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距。
2010年,中国工商银行(601398)在几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中“走出去”的步伐是迈得最大的。该行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12家境外机构的申设和并购整合,海外经营网络覆盖到了28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分支机构总数达到203家,跨越五大洲的全球经营网络初步建立。全球现金管理、银行卡、电子银行、资金清算、贸易融资、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专业融资、零售业务等九大产品服务线向海外全面延伸,自主开发的FOVA系统已覆盖90%的境外机构,实现了在全球统一业务平台上的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和信息共享。2010年年末,工行境外机构资产已达757.3亿美元,同比增长45.1%;税前利润1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7.1%。与此同时,该行还致力于推进跨市场、多元化的综合经营战略,非银行子公司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经营效益持续增长。工银瑞信发展为最大的银行系基金公司,并成为工银集团的资产管理业务平台;工银租赁以飞机、船舶和大型设备租赁为特色,业务规模跃居国内租赁行业首位;工银国际于2010年成功参与和运作了融资总额排名全球第一和第三的巴西石油、友邦保险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IPO项目,实现了海外投行业务的新突破。此外,该行还收购美国证券清算业务部门(PDS)组建了工银金融服务公司,迈出了建立国际金融市场清算和托管平台的重要一步。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银行(601988)在我国几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中是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2010年年末,海外资产和税后利润分别占集团的21.46%和21.76%。全年新设海外机构13家,已覆盖香港、澳门、台湾以及31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海外资产占比还是利润贡献度,机构数量还是国家覆盖率,均大大领先于国内同业。2010年,中行加大力度推进海内外一体化发展。支持“走出去”项目累计超过1300个,合同金额达到1900亿美元,业务区域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结算量超过1.97万亿美元,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该行紧紧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业务机会,充分利用海外业务和国际业务上的竞争优势,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海外人民币业务上取得先发优势。
中国建设银行(601939)的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亚洲。2010年,建行亚洲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持了较好的业务发展趋势。年末资产总额达869.24亿元,较上年增长21.23%,客户贷款和存款分别达到673.77亿元和603.15亿元,分别增长19.39%和29.88%;不良贷款率0.31%,不良贷款余额约2.07亿元,保持了双降态势。净资产140.35亿元,实现净利润4.88亿元。建银国际是该行在香港全资拥有的子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2010年,建银国际实现收入23.78亿元,净利润12.77亿元,人均利润、资本回报率、成本收入比等财务指标均大幅优于香港同业平均水平。于2010年末,总资产197.07亿元,较上年增长44.31%;净资产86.47亿元,较上年增长22.28%。
可能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三农金融业务方面的缘故,中国农业银行(601288)的海外业务板块在几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中是最小的。2010年3月10日,该行悉尼代表处开业;纽约、伦敦、东京、首尔4家代表处升格为经营性机构的境内申请刚刚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香港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和客户结构,加强境内外联合营销与业务联动,积极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新业务;农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顺利整合农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和农银国际保险有限公司,着力搭建多元化经营平台,并强化各类金融业务在境内外的协同发展。截至2010年年末,该行境外分行及控股机构资产总额达822.54亿元,实现净利润11.44亿元。截至2010年年末,该行海外分支机构共有2家境外分行和6家境外代表处,分别是香港、新加坡分行以及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首尔和悉尼代表处。
客观地说,从数据上看,我国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目前仍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尽管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投资历史可追溯至1917年,当时,中国银行在海外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海外分支机构,但迄今为止,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投资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的逐步扩大倒逼中国银行业“走出去”,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浪潮也为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提供了良机。
从2000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至今已经整整11年了。11年来,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纷纷踏出国门,寻求新的市场,“走出去”战略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与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如火如荼相比,与外资银行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相比,中国银行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为境外中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而西方跨国银行的蓬勃发展,正是通过为本国跨国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中国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快速“走出去”,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
本质上来说,2007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大举进行海外并购,在海外业务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基础并不是国内银行的经营水平能够与国际先进银行相匹敌,而是得益于国内流动性过剩和国外金融机构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潭。从长远来看,要想获得海外经营的成功,首先还是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经营能力。
作为目标旨在于国际现代化银行的国有控股上市银行,要想在国际金融舞台范围内的竞争中取胜,必须把提升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放在优先位置,在巩固自身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市场细分,加强特色化经营和差异化经营,逐步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一点来讲,我国国有控股上市银行要“走出去”真正实现经营国际化还任重而道远。
三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的国有控股上市银行意外地尝到了国际经营化程度低的好处,但我们万万不可认为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西方跨国银行的经营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尽管遭受到了巨大挫折,但是它们并没有因噎废食,其对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追求从来也没有因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而放松。我国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应该认清形势,努力提高国际经营化程度,积极参与全球银行服务市场的竞争,才能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经营素质,才能跟上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步伐。
期待我们在未来几年阅读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时,其海外经营数据能让人看到有一个惊喜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