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企业“走出去”战略或收效甚微
目前已有不少粮油企业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浙江福地农业有限公司2亿余元在巴西购买1.68万公顷土地种大豆,天津聚龙集团投资约2亿美元在东南亚购买2万公顷棕榈园。近日,重庆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粮集团”)将投资25.03亿元在巴西建设大豆生产基地。
中国贸易金融网讯 目前已有不少粮油企业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浙江福地农业有限公司2亿余元在巴西购买1.68万公顷土地种大豆,天津聚龙集团投资约2亿美元在东南亚购买2万公顷棕榈园。近日,重庆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粮集团”)将投资25.03亿元在巴西建设大豆生产基地。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在经历2010年进口大豆价格高涨,粮油企业利润空间急剧收缩甚至出现亏损现象之后,国内企业采取“走出去”战略有着其必然性。纵观我国大豆加工行业,外资企业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进入我国粮油市场,大豆进口供应也被少数跨国粮商控制着,产能过剩、“拉美化”现象等问题突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食用油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由于进口大豆存在质量好,出油率高且价格便宜等特性,目前我国70%以上的大豆原料依赖进口,而以ADM、嘉吉、邦基和路易达孚为首的四大粮商更是垄断了80%以上的进口大豆来源。随着国内大豆需求市场的日益旺盛,我国大豆进口仍将呈现增加的趋势。
对进口大豆的强烈依赖性已经导致我国丧失了大豆的定价权,为解决原料问题,不少粮油企业纷纷选择在海外建设种植基地,而重粮集团此举也将有利于保障企业大豆原料的稳定供应,应对进口大豆价格飙升等突发情况。但“走出去”战略是否正确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重粮集团为例,在巴西购买土地建设大豆生产基地需投资25.03亿元,这对营业利润连年亏损的企业而言无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而且该项目能否产生预期的效益仍有待后市的发展。
相比国内企业,跨国粮商最大的优势在于构建了一条龙式的业务模式。实体市场上,它们有着稳定的原料来源,期货市场上,它们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推动市场向有利于它们的方向发展。而在我国市场上,一方面粮油企业面临着进口大豆价格高涨等问题,另一方面国产大豆却面临“卖豆难”的现象,这种矛盾的出现关键还是在于我国粮油加工产业发展水平的落后,因此,要改变跨国粮商在我国粮油加工市场的主导格局仍然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