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因:利益主体诉求各异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是以小规模的家庭生产为主,面对的也是大量分散的需求主体,这使得农产品流通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小规模的农户缺乏风险规避手段,无力承担高昂的流通成本和不断加剧的流通风险,从而使专业化的经销商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体。
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是以小规模的家庭生产为主,面对的也是大量分散的需求主体,这使得农产品流通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我国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可以简单划分为产品集中、产品运输和产品分散3个阶段。为了建立覆盖产品流通全过程的冷链体系,我国在发展冷链物流时必须以覆盖整个流通环节和交易场为目标,同时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并降低物流成本和产品的损耗率。
但在推进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包括农户、经销商、批发市场、消费者以及政府在内的相关主体必然面临着权衡投资收益的问题。这是因为建立冷链体系需要巨额的初始投资和运转费用,这些投资和费用会较大程度地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收益主要体现为保证农产品质量、降低损耗和不必要的成本。因此,为了建设冷链物流体系,需要首先分析相关主体在冷链物流运作方式下的投资和收益。农户、经销商、批发市场、消费者和政府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将为冷链物流承担一定的成本,但也会分享一部分收益。
农户身处弱势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的市场,农户由于缺乏市场信息,谈判力量薄弱,基本没有定价权,只能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数量,从而出于市场竞争的不利位置。
而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需要农户能够提供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农产品。对于农户而言,一方面要求农户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一方面要求农户按照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增加农业的技术、资本和劳动投资。而农户的回报将主要来自于冷链物流带来的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以及物流过程中降低的损耗。因此,在农户处于市场的弱势一方时,为了推进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应当适当干预价格或对农户进行补贴,缓解农户的资金约束,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从而保证农户从中分享收益,提高积极性。
经销商扮演关键角色
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上处于从属地位的流通行业在供需均衡的动态实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农产品经销商就扮演着将产品从产地或供给过剩的地区运到销地或供给不足的地区的重要角色,他们利用自己对市场信息的掌握来满足买卖双方的交易需求并获得利润。
小规模的农户缺乏风险规避手段,无力承担高昂的流通成本和不断加剧的流通风险,从而使专业化的经销商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在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两头,即“集”和“散”的阶段以及中间长途运输的环节,经销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集散和运输外,部分经销商对产品也进行初级加工,比如分类包装和保鲜,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建设冷链物流体系的核心是在流通环节,因此会对经销商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应的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技术、专业人员、冷链管理等方面,从而提高物流成本。但另一方面,冷链物流体系也将为经销商带来商业机遇和市场空间。由于经销商在产品流通过程中扮演着“二传手”的角色,因此其收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的转嫁能力。当消费者对冷链运输产品有较高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时,经销商因冷链运输而增加的成本便可以顺利转嫁给终端消费者。另一方面,冷链还可以为产品带来更多的附加值,经销商通过提高冷链运输产品的价格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批发市场冷链设施需加大投入
批发市场主要分为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的主要作用是“集中”,即将规模较小的种植农户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运输和销售,交易双方主要是农户和经销商;销地批发市场的主要作用是“分散”,即将从农户那里集中起来的农产品销售给顾客,交易双方是经销商和二级批发商、大型超市、社区集贸市场、零售商等。在整个冷链体系中,批发市场作为产品的交易场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建立市场冷库、储藏室等冷链物流设施,从而以保证农产品的交易环境。
推进冷链物流建设,批发市场不得不面对大规模的各类投资,包括冷库、车辆、质量监督、管理、专业人员等方方面面。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批发市场一般仅仅作为一个交易场所,主要收入来源是向经销商收取的各种市场费,面对巨额的冷藏设备初始投资,批发市场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市场选择。一些大型的批发市场可能在这样的机遇下成长起来,成为冷链物流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些小型的批发市场则需要面对冷链物流建设带来的压力。因此,政府需要进行一定的投资或者补贴,来帮助批发市场满足冷链物流的各项要求,而批发市场则需要考虑如何将成本转嫁给经销商,并通过管理和技术降低成本。
高收入人群是消费主体
消费者是农产品流通的终点。在买方市场下,消费数量、消费结构决定供给数量和供给结构,消费者的需求成了决定流通模式的决定因素。同时,消费者是冷链体系是否应该建设的最终决策者和建设成本的最终承担者。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在农产品的花色、口感、品质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精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冷链物流的建设与终端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相一致。
但是我国国情复杂,不同收入层次的城镇居民对粮食、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有着不同的偏好。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适合用冷链来运输,也不是所有的顾客都需要冷链运输的农产品。总的来说,冷链运输适合用于鲜活、易腐、高附加值的产品类型,而较高的物流成本和较高的附加值决定了其所运输产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高收入人群。城镇中的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对产品数量的偏好远远高于对产品质量的偏好,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消费价高质优的冷链运输产品。因此,冷链体系的建设需要特别注意对市场和产品的把握,才可以使得消费者获得收益,并推动冷链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