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联系汇率机制运行不堪重负
【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央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期公开表态,央行要考虑央票对冲成本的问题。外汇占款较多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局面是央行频繁出台紧缩政策的主要原因,今年1月份,央行在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同时,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0.5个百分点。
【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央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近期公开表态,央行要考虑央票对冲成本的问题。联系去年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央行网站刊文表示,央票对冲成本越来越高,可能无以为继,货币技术官僚们的担忧预示近八年来人民币联系汇率机制运行成本,可能已经到了极限。
近期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对媒体记者表示,“要保持汇率稳定,央行就要在外汇市场购进美元,就意味着储备的增加,储备增加就意味着投放基础货币。因此央行就必须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流动性,从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可以有效控制基础货币的派生,现在对大型金融机构已经达到20%的水平。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收市场上的流动性,从2003年4月以来,央行发行票据进行对冲操作已经持续了八年。所有这些操作都有成本,对存款准备金和央行票据都要付息。我们必须考虑,如果这一做法继续维持下去,其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究竟如何。”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1月份,央行为对冲外汇占款过多引发的流动性泛滥而发行的央票总额,高达38503亿人民币,如果按目前一年期央票收益率3.1%计算,央行一年为此支付的利息,高达1193亿人民币,而2010年国有四大银行的总利润也不过5000亿人民币。换句话说,央票一年的利息,就相当于中国银行业总利润的五分之一弱。如果未来两三年内,央票总额和利率齐涨的局面出现,那么央行为此支付的利息总和,高达中国银行业总利润一半,也是非常可能的。
2010年7月26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央行网站,发布《汇率体制改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一文,文中表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内容,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大力对冲外汇占款增长,回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但流动性水平过高的压力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从近年来我国基础货币的来源结构来看,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呈不断下降趋势,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受到影响,货币供给呈现出较强的内生性特征。近年来,虽然我国CPI基本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但广义价格水平,如PPI(生产者价格指数)、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都有较大幅度上涨。此外,随着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和存款准备金的频繁调整等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乃至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造成一定影响,央行的对冲成本也在逐渐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3月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数额为23.08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增加了5016亿元,居于历史高位。外汇占款较多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局面是央行频繁出台紧缩政策的主要原因,今年1月份,央行在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同时,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0.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