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本抛售美债

2011-03-31 09:07 553

经济学家正在开始探讨日本为灾后重建而抛售庞大外储的可能性。这一数据较此前美国公布的数据多出了2685亿美元,因此,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比日本也一下高出了2778亿美元,稳稳坐牢美国最大“债主”的位子。

  经济学家正在开始探讨日本为灾后重建而抛售庞大外储的可能性。英国《金融时报》29日刊登分析文章指出,日本地震重建成本将不容小觑,可能高达数千亿美元。由于日本外储大部分是美元国债,且现在投资者似乎并不将美元资产作为灾难来临的避风港,日本一旦抛售美元国债,那么美元国债的另一个重仓持有者中国央行就要小心手里的美元资产头寸。事实上,全球最精明的债券投资人早就出清了手中美元资产。

  日本庞大外储形成的原因,和中国一样,都是人为压低本国货币汇率,从而促进本国外贸出口。庞大的外储,本质上都管制汇率下的全民强制储蓄。而这些储蓄,出于安全稳定性考虑,一般都投资美国国债市场或者货币基金。一旦日本变现本国美元外储,那么对于国际市场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目前中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高达2.8万亿美元,市场人士分析,其中大概有六成以上资产是美元国债。

猜测:关于日本抛售美债的可能性

 

专家称日本为了灾后重建很可能抛售美债

  由于日本311大地震以及海啸为日本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重建成本将不容小觑,可能高达数千亿美元。即便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也难以承受如此高的财务成本,更何况日本还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为了要筹措灾后重建及保险理赔的资金,因此有分析家便认为,在往后几天日本可能抛售美国国债换取资金。

  据风险评估公司AIR Worldwide表示,即使不包括相关海啸损失,日本311大地震或造成的保险损失就接近350亿美元,这也将是史上理赔金额最高的灾难之一。这一数字几乎相当于2010年全球保险业的全世界整体灾害损失金额,可能成为促使保费提高的导火线。

  Harris Private Bank的首席投资官Jack Ablin表示,日本是美国国债仅次于中国的第2大海外持有国,毫无疑问,日本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会减弱,且很可能会卖出一部分持有的美债来为灾后重建融资。

美国方面表示不担心日本抛售美债

         据中新社华盛顿3月15日电 美国财长盖特纳15日表示,不担心美国第二大“债主”日本抛售美国国债以募集灾后重建的资金。

  在美国参议院当天的一场听证会上,参议员舒默问出了外界普遍担忧的问题,作为美国国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持有国,日本是否会抛售部分美国国债来筹集灾后重建资金?是否会因此影响美国国债的价格和利率?

     盖特纳表示,自己不这么认为。日本的确正在面临非同寻常的挑战,但日本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有着非常高的储蓄率,有能力处理灾后重建的融资问题。

  当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在过去七个月来一直持续增持美国国债,今年1月份,日本的持有额从去年12月份的8823亿美元提高至8859亿美元,再创该国历史最高持有规模。

  日本11日发生毁灭性的地震和海啸灾难后,市场预计日本投资者未来几天可能抛售长期国债以汇回资金用于灾后重建,受此影响,美国国债在地震发生的当天日收盘走低,长期国债跌幅最大。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持乐观态度。《华尔街日报》引述专家的话说,如果历史事件有参照价值的话,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有望给市场提供一些安慰。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日本投资者在震后数月买入的美国国债超过了他们卖出的美国国债,直至1995年的9、10月才净卖出美国国债。

  除国债外,日本地震给股市带来的风险也备受关注,恐慌性抛售已导致亚洲股市重挫。对此,盖特纳在当日的听证会上也指出,亚洲股市重挫并不会带来系统性风险,他认为世界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能够应对各种挑战。

美债的现实:已成“烫手山芋”

内忧外患 美债和美元成“烫手山芋”

 美元犹如一位垂垂老矣的国王,尽管依然头顶着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皇冠,但早已是英雄迟暮。遥想在“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元似金子般闪亮,全球对于美元的需求趋之若鹜。然而,67年过去了,在美国政府还在摆弄着“美元幻觉”的把戏之时,各国已开始反省持有美元及美国国债的意义。

  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所言,最高明的骗子,可以在某个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的有人。是的,美国政治家们的黄粱梦该醒了。

   美元,竞争者来了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元可谓内忧外患。竞争者来了!自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有关欧元将取代美元的预言便不绝于耳。不过,时下肆虐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提醒着投资者欧元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难题。但即便如此,欧洲央行对待通货膨胀的强硬作风,以及欧洲领导人将欧元视为欧洲复兴的希望,欧元因此得到了投资者格外的偏爱。

  曾经的“货币之王”——黄金再次受到了投资者们的追捧。在1999年至2011年的10余年间,黄金自251美元/盎司一骑绝尘,飙升至当前的1,440美元/盎司附近,其涨势之陡峭令人叹为观止,而其背后是全球对于美元的不信任感。除众所周知的中国、印度以及俄罗斯等国家外,面对政治紧张和汇市波动,一些中东国家也在暗中增加黄金储备,以减少所持美元资产的比重。试想,大范围抛售美元的行动在各国央行间暗流涌动,美元何以招架?

  国王病了

  如同马克思在唯物辩证法中所说的“事物的发展由内因决定,并受外因影响”,因此一味强调竞争者的崛起,可能会忽视决定美元发展的内部因素正在发生转变。

  一直以来,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美国,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强大的金融体系,更源于胜人一筹的创新能力和发达的科技生产力。然而上世纪末的网络泡沫破灭后,美国相对良性的增长模式偏离了轨道。在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错误的决定将低利率货币政策贯彻到底后,潘多拉魔盒打开了,资金犹如潮水般涌向了金融市场,居民开始盲目过度消费,贸易逆差有增无减。在带给美国经济及房地产市场虚假繁荣数年的同时,也早已为2008年的次贷危机埋下了祸根。

  华尔街金融巨擎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轰然倒塌,成为了压垮美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为此,美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经济拯救计划,但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政府的不堪重负。为满足资金需要,美国政府联邦政府持续扩大国债规模。财政赤字由2008财年的4,586亿美元升至2010财年的12,941亿美元。标普和穆迪两大国际评级机构在前不久警告称,考虑到美国当前的严峻财政状况,不排除会在未来某个时候下调给予该国的“AAA”最高评级。

  美国高企的“双赤”带来两个问题。其一,美国经济增长将面临高度的不稳定性。寅吃卯粮的生活方式,资本市场的高度泡沫化,缺乏实体的支撑,经济增长犹如大厦建立在沙堆之上。2008年的美国、2009年的希腊等欧洲外围国家盖因如此。其二,美国债务水平不可持续将会引发投资者担忧。这意味着美国将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提高其风险溢价水平,要么接受投资者撤离美国国债市场。

  因此,美联储迫不得已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政策(QE),企图将债务货币化。但其购买量仅占新发行国债的7%,对于美国政府庞大的资金需求只是杯水车薪。然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却已显现,投资者对美联储滥发货币,稀释债务的举动,深恶痛绝。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领导人多次指责美联储此举与储备货币主权国的责任不符。美国正在透支其一直以来维护的信誉,美元及美国国债的境遇可想而知。

  然而,“国王”美元不情愿就此退位。美国财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此前曾表示,美元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但人们不禁向美元问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精明的债券投资者早就从美债中溜走了

  证券市场周刊 经济学家开始探讨日本为灾后重建而抛售庞大外储的可能性了。由于日本外储大部分是美元国债,且现在投资者似乎并不将美元资产作为灾难来临的避风港,日本一旦抛售美元国债,那么美元国债的另一个重仓持有者——中国央行就要小心手里的美元资产头寸。事实上,全球最精明的债券投资人早就出清了手中美元资产。

  英国《金融时报》29日刊登分析文章指出,最近日本地震造成的灾难场景令人震惊。重建成本将不容小觑,可能高达数千亿美元。文章说,值得庆幸的是,日本手头拥有流动性资产这样的“战时基金”:多年来日本政府一直在小心地累积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国国债)。目前,这部分资产价值逾1万亿美元,接近该国GDP的20%。要进行重建,合乎逻辑的做法是将其中一部分储备变现。日本通过政府赤字或预算外重建机构的伎俩来为重建支出融资是危险的。债务可持续性方面的“演练”,已让人们对该国的巨额金融负债感到厌烦,部分原因在于,日本迅速老龄化的人口将很难承担更大的负担。

  日本庞大外储形成的原因,和中国一样,都是人为压低本国货币汇率,从而促进本国外贸出口。庞大的外储,本质上都管制汇率下的全民强制储蓄。而这些储蓄,出于安全稳定性考虑,一般都投资美国国债市场或者货币基金。

  一旦日本变现本国美元外储,那么对于国际市场的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事实上,精明的债券投资者早就从美元国债中溜走了。3月11日,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目前已将其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全部抛售。此举进一步强化了格罗斯对美国债市的看空立场,格罗斯近期对美国的财政赤字一直感到不安,认为30年期美国国债的涨势已经结束。报道称,格罗斯管理的全球最大债券基金——总体回报基金 (Total Return Fund)目前已经不再持有任何美国国债,据悉,这是总体回报基金有史以来第一次将美国政府相关债券的持有量削减至零。

  “债券之王”格罗斯领衔的太平洋(601099,股吧)投资管理公司(PIMCO)目前管理总资产已达11173亿美元,而其旗下由格罗斯本人管理的旗舰基金——总体回报基金的规模已达到2370亿美元,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主动型管理债券基金。据悉,今年1月份该基金就已将持有的美国政府相关债券的比重从去年12月份的22%削减至12%。

  尽管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以及美联储官员提前收紧货币的言论,近期美元走势受到提振。但近期阿拉伯世界剧变引发的市场动荡,显示出投资者似乎更青睐欧元而非美元。这让美元的远期走势更是蒙上一层阴影。

  目前中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高达2.8万亿美元,市场人士分析,其中大概有六成以上资产是美元国债,而交通银行(601328,股吧)(601328.SH)此前发布报告称,2011年底中国外储可能高达3.2万亿美元。

中国的处境

                                                                                                                                                

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债 仍为美国头号债主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减持了5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是中国连续第三个月减持,不过目前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

  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由2010年12月份的11601亿美元下降至11547亿美元。去年12月份和11月,中国也曾分别抛售了40亿和112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今年美国财政部公布初步数据时,2010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8916亿美元。

  正在人们纷纷猜测,中国作为美国头号“债主”的地位可能被日本赶超时,美国财政部于本月1日发布修正报告。根据最新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中国持有美债总数达1.16万亿美元,首次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

  这一数据较此前美国公布的数据多出了2685亿美元,因此,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比日本也一下高出了2778亿美元,稳稳坐牢美国最大“债主”的位子。

中国的“两难处境”

  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主因,就是因为其着眼点并不放在投资的利率上,而是希望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借此保护国家的出口业。要令人民币不升值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场上大举抛售人民币,或是大举购入美元。这个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购入美国债,以防止人民币汇率上升。

  现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假如继续买入美元国债,从经济角度上看,将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为美国国债回报低,只较日债稍好;但如果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沽出的话,美元就会再进一步贬值,中国同样损失惨重,即所谓“买又惨,不买又惨”。

  由于中国购入了大量美债,假如美元贬值的话,持有国债在账面上已输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债汇价格定会再进一步下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估计,假如人民币升值10%,中国政府就会承受500亿美元的账面资本损失,如果美国利率再上升2%,中国就再损失三百亿到五百亿美元,结果总共损失八百亿到1000亿美元,当然以上还没有计算美元汇价下跌而带来的出口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可做出的选择非常少。

如何走出美债困局?

  从长远来看,在国际上,改革国际货币体制、废除美元的一家独大;在国内,改变现有分配模式,实现“藏富于民”,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但这需要时间。

  从近期看,利用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对资金的需求,利用中国经济发展后,中美事实上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之中这些便利条件,充分运用政治、经济等多种手段,争取“大债主”应有的利益和保证,是较为现实的。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包商银行接管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金融时报》记者问

2019-06-17 13:54
20664

工银租赁获评《金融时报》年度最佳金融租赁公司

2018-12-06 13:39
1474

央行金融时报:稳步推进互金和P2P整治工作

2018-07-31 17:36
12113

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就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小幅上行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

2018-03-23 09:27
6783

金融时报:中国放开金融管制进程受阻

2017-01-22 13:33
25891

【离岸资产规划】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养老市场未来商机无限

2015-04-16 15:59
969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