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心到大餐: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未来
这一决定性举措带来香港离岸市场高速增长:试点扩大之前,香港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约为40亿人民币每月,试点扩大之后,上升为每月约570亿人民币。笔者认为,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活跃度,如何从点心变为大餐,既取决于香港本地投资市场的丰富度,更取决于内地监管条款的放开。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部分,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CNH)端上餐桌多时,比起内地庞大的人民币规模,无法望其项背,即使其离岸人民币债券,仍旧被视为“点心债券”;如今,随着人民币拓展步伐加快,香港离岸中心规模有望得到飞跃进步,有望成为下一道“大餐”,在新的一年,可能将招徕更多食客。
两会期间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增强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与此同时,也有政协委员提出相关加强建设香港离岸中心提案,而香港港交所亦明确表示2011年肯定会有人民币计价股票或相关产品在香港上市,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有望通过REITS的方式拔得人民币IPO头筹,引人关注。
燎原态势之下,关于香港离岸中心爆发性增长前景得到业界一致认可。汇丰银行最新报告认为CNH存款年底将增至约1万亿人民币,而到2012年底则可增至2.3万亿人民币,2011年人民币债券市场将超过1,000亿人民币;德意志银行则预计,香港2011年将会有1,500亿元人民币债券发行,香港人民币存款在2012年底将达到2万亿元。
香港从2004年起逐步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然而该市场的壮大则离不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广。这项旨在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的战略从2009年开始,2010年6月在内地将试点扩大到诸多省市,在外则扩张到全球,从规模到范围都全面放开。
这一决定性举措带来香港离岸市场高速增长:试点扩大之前,香港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约为40亿人民币每月,试点扩大之后,上升为每月约570亿人民币。目前,香港的人民币流动性总额大约为3,800亿人民币,就存款而言,数量首度突破3000亿,数量增长超过五倍,其中9成增长来自试点扩大之后;就债券而言,人民币债券在港数量为620亿人民币,仅在2010年发行数量超过一倍,高达358亿元人民币。
然而,资本总是逐利的,这无可厚望。当前投资者对于离岸人民币的热情,更多来自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虽然目前港交所以及银行等机构正在努力计划推出人民币IPO以及更多理财产品,目前在香港人民币投资渠道还是相当有限,一旦这个预期落空,那么结局可想而知。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境外持有人民币无非出于风险、利益综合考虑,为什么要持有以及如何使用(投资)、如何使之进出大陆、选择CNH还是CNY成为不少人士考虑最多的问题,特别是人民币如何回流的问题更是热议已久,再度搁上台面,引来各方讨论。
从国际经验来看,最为成功的离岸市场当属欧洲美元,一向以更少限制、更高收益而著称。其成功经验表明离岸中心不仅需要足够容量资金池,更需要良好投资产品以及相应的兑换制度。欧洲美元是自由市场与金融机构、众多投资者自我选择的结构,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在当前人民币不可完全兑换情况下,需要更多配套机制设计。
笔者认为,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活跃度,如何从点心变为大餐,既取决于香港本地投资市场的丰富度,更取决于内地监管条款的放开。前者更多取决于市场因素,在当下人民币受到追捧之际,金融机构推出相关产品有其动机,目前已经探索多日的人民币IPO、人民币结构性产品、为散户提供CNH贷款等等均可看出端倪,发展在指日之间。后者之所以重要,在于一方面能够给予企业与个人投资香港离岸市场的许可,另一方面则可以适度放开香港离岸人民币回流渠道。前者可以参考人民币QDII,后者可参考人民币QFII,这些措施无疑需要更多制度放行以及众多监管部门的协调。
正如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曾荫权所言:“人民币要走出去,需要让境外企业与机构通过一个人民币金融平台,持有和融通人民币资金。金融市场开放事关重大,必须谨慎推进。香港可发挥‘实验场’作用”。香港如此珍贵而特殊,如何在新机遇面前拓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尤为紧要。当前监管顾虑颇多,比如热钱压力、套利风险等,然而自古堵不如疏的道理也揭示,为国内国外人民币资金提供更多投资渠道,人民币才有可能成为全球投资货币;在真正发展起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之后,人民币作为未来的全球储备货币方可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