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员:央行应在金融监管协调中起主导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工声在业内一直以敢于创新而著称。孙工声: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是在危机爆发后各国金融监管界反思后提出的,它有别于日常的、微观性的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工声在业内一直以敢于创新而著称。在今年全国“两会”,针对国内金融分业监管、信息共享不足的现状,他提出了《关于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健全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议》,呼吁央行在该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3月9日,来北京参加“两会”他在驻地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孙工声与记者谈到了社会融资总量、货币政策、通胀预期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金融热点问题。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与金融协管机制
第一财经日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你是如何理解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孙工声: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理念,是在危机爆发后各国金融监管界反思后提出的,它有别于日常的、微观性的监管。
金融危机往往是由于监管机构忽视了对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的关注,所以引发了连带的、系统的金融风险,因此,必须引入宏观的概念,特别关注系统重要性机构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其对系统的辐射作用。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应该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营业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据此对系统风险进行控制。
这就要求货币政策、工具运用,要适应金融监管的新的需要,进行相应创新,提高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前瞻性,并在严密监测的前提下,采取逆周期的调控措施。
日报:你最近在文章中提出了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议,愿闻其详。
孙工声: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同种类金融机构的关联已经形成常态化,在仍然坚持分业监管的前提下,防范危机爆发,需要有效的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和监管协调机制,央行在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调控手段、基础数据、管理人才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作为最后贷款人、最后的风险承担者,央行应该在协调机制中起主导、协调作用。
日报: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融控股集团,其中有商业银行控股模式、非银行金融机构控股模式和产业资本控股模式,由此,也带来了监管上的困难,对金控公司的监管方案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
孙工声:目前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权威部门组织处理该问题,我认为,从宏观调控角度,在对不同类型控股公司实施有效管理上,央行具有其权威性。
据我所知,该问题还没有正式列入议事日程,现在监管协调体制还不尽如人意,最大问题是不能实现信息有效共享。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工声:
央行应在金融监管协调中起主导作用
日报:金融国资委是一个好的监管模式吗?
孙工声:这个模式值得探讨。
宏观监测工具
日报:你曾呼吁央行建立“系统性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但预测风险在发达国家也非常难,美联储中有180个博士,但也没有预测到危机的发生。
孙工声:美国没有预期到金融危机的事实,说明美国金融业监管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宏观审慎监管还有缺陷,我认为,不能把美国金融业发达和金融监管发达画上等号。我国央行应从系统性防范、逆周期的工作思维的基础上,完善宏观的审慎监管体制,这是我们从金融危机中必须借鉴的经验教训。
关于指标体系,我们南京也在这方面探索,设计了一些宏观审慎管理的监测指标,我觉得我们有条件能够做到。
日报:你如何看待央行在货币统计口径上的改革和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指标?
孙工声:随着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变化,现在央行如果要有效实施货币政策、传达货币政策,并将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调控好的话,仅仅将目标放在贷款的渠道上远远不够。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融通资金主要靠银行,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拓展速度的加快,间接融资渠道的比重已占到全社会融资总量的50%~60%,而货币政策的执行和货币总量的控制,需要结合不同渠道社会融资的数量,作出准确的估计,这才能反映出货币供应总量实际状况,因此,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符合央行建立有效宏观调控的需要。
“稳健”不是“紧缩”
日报: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宏观调控,货币紧缩要到何时?
孙工声:关于这个问题我需要纠正你一个观点,我们是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跟“从紧”有很大区别。
今年提到的“稳健”,是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而不是“紧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为16%,反映在信贷资金上增量是7.5万亿左右。今年货币供应总量还是大的,只是不如前两年,这个规模是为了保证国家正常合理资金需要,同时考虑到了社会融资总量的变化。
日报:你怎么看今年的通胀形势?
孙工声:我抱有审慎乐观的态度,我个人认为今年CPI只会比去年高,控制不好的话,CPI控制在4%左右或有难度。
日报:怎样看待信贷规模下降后在建项目面临的资金缺口?后续资金不足,银行坏账率应该会上升。
孙工声:我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是主要的,央行去年就提出,对于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国家大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果是续建和在建的,资金还是要支持好、供应好,当然,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的项目,就可能就得不到资金,这体现了有保有控的思路,对必保的还要保证。
这方面我不担心,我现在担心房地产,如果房市大幅下滑的话,银行在信贷风险上会反映出来,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密切关注这个问题,并做了专题的调查,从江苏房地产市场来看,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仍要密切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