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毅彪:加快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
但孙毅彪也同时指出,衡量一个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是不是能在世界上被认可,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在上海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上海距离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有多远?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党组成员孙毅彪
中国小康网3月14日电(记者陈艳涛)201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两会期间,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党组成员孙毅彪代表介绍说,在全国2.97万亿的贸易总额里,上海已经达到30%的份额,有9085亿美元,是很大的提升。上海在航运、金融这个中心当中已经率先走在前面。
但孙毅彪也同时指出,衡量一个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是不是能在世界上被认可,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目前来说,上海距离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有距离。
上海应形成海、陆、空航运体系
在之前的五年中,上海港的货物年吞吐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更是超过新加坡港,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但是,在远东地区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是中国香港。正在竞争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还有韩国的釜山、中国台湾的高雄。
在上海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推进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在与香港、釜山、高雄的竞争中,上海的软肋在航运服务体系建设上。孙毅彪进一步解释说,从软实力来说,上海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特别是航运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孙毅彪代表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全球与航运金融相关的交易每年达到数千亿美元。其中船舶贷款规模大概在3000亿美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大概在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大概在150亿美元,航运用费延伸品市场规模大概在1500亿美元,还有海上保险市场大概在250亿美元。这些市场几乎被全球公认的三大船舶融资业务中心——伦敦、汉堡、纽约掌控,“而现在上海在这些方面涉足很少,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大概不到1%,这个可能是下一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孙毅彪的另一条建议是硬件上的,在他看来,上海虽然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基础,但在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我感觉现在公路的压力是越来越大,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公路的运输比例高达62.5%,水路的运输大概在37.1%,铁路现在是运能不足。空运方面,上海的空港货运量大概要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二,这是很了不起的,去年的空运量大概在3244亿美元,占上海进出口的35.7%,三分之一是空运这边承担的,并且还在高速增加。”
这样的货运模式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公路的压力太大,运转不过来,孙毅彪建议今后可以扩大水路。
他以荷兰鹿特丹港和上海横向比较发现,在航运规模上鹿特丹排在上海之后,“它现在集装箱的用量排位大概在世界上5、6位左右,但它的海陆空运比例的数据是这样的:公路大概占百分之四十几,上海是62%,水路大概也在百分之四十几,铁路是6%。”
孙毅彪建议,今后要充分研究综合性的航运体系,将海上的、水上的、江上的、陆路上的、铁路上的,跟空运的航运中心形成一个综合的体系,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割裂,“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综合性的集中调度的航运体系,这样能实行联运,水路、水铁、水空,进行中转,进行快速的运转,这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我们节能减排、环保有好处。公路运输实际上是污染最大的,因此随着下一步港口的发展,我建议这块是要考虑的。”
上海应尽快建立进口商品交易中心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2.9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进出口贸易环境仍不容乐观。因为在出色的进出口“成绩单”背后,中国面临的对外经贸环境却更为复杂。一些国家在人民币汇率、自主创新、新能源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等问题上,频繁对中方施压。近年来我国成为全球遭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多的国家。
在复杂的对外经贸环境下,孙毅彪代表认为进口贸易额的增加,对于调节结构、提升产业、提高老百姓的消费都有带动作用。“我们也在研究现在消费者和消费品的变化。原来在我们的概念中有些消费品是奢侈品,但现在像化妆品一类的消费品是人们的必需品,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概念限制它,控制它,甚至用税收的状态调节它,已经不是很合理,因此我们现在要扩大进口。”
孙毅彪还提到贸易顺差的问题。美国、欧盟是主要的贸易顺差国,“而他们现在除了经济上、贸易上的调节以外,还施加了一些政治上的压力,包括人民币升值等等,因此要减少解决这些顺差的问题,就要扩大进口”。但在进口产品选择上,双方还存在差距。“欧美国家要控制高技术产品,不让出口,而这方面恰恰是我们非常需要的。”
孙毅彪代表建议,在上海尽快建立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利用这样一种平台展示各种各样的商品,采购什么要到上海去看,进口的东西什么都有,并且和现在扩大进口的需求紧密相连。”
链接:国际航运中心的三种模式
模式一: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
代表港口:伦敦
特点:作为老牌航运中心,伦敦拥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条件,如悠久的贸易和航海的传统和文化、众多优秀的海事人才等。虽然在今天从港口看,伦敦已无全球级的功能和条件,但仍以其交易市场、保险服务、航运信息服务、海事服务、海事研究与交流、海事监管等功能,保持着全球级国际航运中心。目前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伦敦进行。全球有1750多家从事航运事务的公司与机构在伦敦设有办事处。其中,仅航运服务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就达20亿英镑。
模式二:以中转为主
代表港口:中国香港和新加坡
特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由于自身经济腹地较小,直接外贸运输并不太多,而是以海外腹地作为其主要的经济腹地,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货物作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的国际航运中心,两港都实施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大型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电子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员的高素质是其自由港的特点,加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突出转口贸易及其中转运输,使其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三甲。
模式三:以为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
代表港口:鹿特丹和纽约
特点:一般来说,这种区域性的国际航运中心所在国家的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广大,进出本国的外贸直接运输量很大,并在所在国际区域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荷兰的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两大河流入海汇合处所形成的三角洲,背靠莱茵河流域的荷兰、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43%、日本向西欧出口货物的34%都经过鹿特丹中转。纽约也属于这种层次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纽约位于哈德逊河口,是美国主要海港,一度承担了美国外贸运输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