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高新区先行先试显成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与此同时,国家高新区利用科技金融资源密集的优势先行先试,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强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目前,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突出矛盾是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缺乏有效的结合。“十一五”以来,我国积极探索建立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机制,不断完善各项金融创新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作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国家高新区,在推动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中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创新科技金融工作思路,综合运用政府资助、科技贷款、资本市场、创业风险投资、科技债券等融资方式,不断加强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全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仍是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如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不少代表和委员建议,进一步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
“十一五”期间,国家高新区有效集成科技金融资源,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大力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利用政府资助、科技贷款、资本市场、创业风险投资、科技债券等融资方式,不断加强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同时,国家高新区通过不断探索建立新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全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金融改革创新 高新区“一马当先”
在20年的创新发展历程中,国家高新区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在科技和金融结合方面,国家高新区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突破瓶颈障碍,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作为国家高新区的“领头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在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的同时,形成了具有中关村特色的科技金融机制,建立了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并购重组、技术产权交易、担保贷款、信用贷款、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为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
中关村示范区为了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在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还积极建立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六项机制,即信用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的机制,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市场选择聚焦重点机制。这些机制的建立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作出了积极探索,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事实上,不仅是中关村示范区,由于国家高新区具备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优势,一些高新区积极探索建立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机制。2010年年底,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推出“金融超市”作为全国首家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示范,武汉“金融超市”力求通过整合武汉地区各银行机构、主流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机构,以及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国内外知名风投机构的力量,优化组合具有科技型中小企业特色的融资产品,立足武汉东湖示范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快捷、更优惠的效率融资服务。
较早进行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还有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探索出“梯形融资模式”,以提供量体裁衣的融资服务区别于传统单一的融资模式,是一种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动态适配的政府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投融资解决方案,是一次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
无锡高新区、杭州高新区等与商业银行合作成立科技支行,在体制、服务机制、管理方式、产品创新四个方面不断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另外,2010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先后引进全国第一家商业保理公司——中信保理,全国第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国信,全国最大的融资租赁公司——东方信远等,这些创新型科技金融服务业态为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搭建了有效的融资平台。
改革创新显成效
高新区成果丰硕
科技金融是催化创新型经济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因素。国家高新区不断突破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为高新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融资支持。
多年来,中关村按照 “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科技金融工作的基础,有效地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2003年开始,中关村通过银政企多方合作的方式,先后实施了担保融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等多项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解决方案,突出了信用在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以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为平台,截至2010年12月,中关村累计为园区企业提供了381亿元的担保融资;有“信贷快车”的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效果显著,各试点银行共为137家企业提供授信额度43亿元;18家企业获得6亿元的信用保险,近3亿元的贸易融资贷款;各银行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7亿元。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基地,中关村培育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截至目前,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77家,其中2010年新增上市公司39家,创历史新高;32家公司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中关村板块”。中关村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1/3左右。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意识到科技与金融的高效融合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也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金融服务创新已成为成都高新区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动力之一。
在科技金融工作中,成都高新区建立了政府资源与市场运作高度结合的科技金融服务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建立统筹推进科技金融工作的机制。并且构建了针对不同类别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自2005年开始,成都高新区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合作,首创以“统借统还、风险共担”的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收到较好效果与示范效应。此后,成都高新区先后与成都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等签署了合作协议,基本构建起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截至目前,仅成都高新区的担保公司就累计帮助1300多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50多亿元。
成都高新区还鼓励创业投资发展,创新股权融资模式。园区积极制定了有关创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先后吸引凯雷资本、深创投、德同资本等20余家投资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入驻,近两年帮助园区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超过30亿元。同时,成都高新区积极推动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与成都市政府、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5亿元的银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前已正式设立7家子基金,募集28.6亿元资金规模投入运营。
与此同时,国家高新区利用科技金融资源密集的优势先行先试,不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
改革创新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多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高新区在科技金融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模式,逐渐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这不仅使得高新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在金融资本的助推下,许多高新区培育了一批“科技小巨人”。
中关村在推动信贷融资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在信贷融资环境不断完善的同时,吸引了许多商业银行入驻。目前已有14家商业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了专门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的特色支行和信贷专营机构,各银行不断加强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切实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通过第三方专业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之后,我们顺利取得了2000万元银行担保贷款,并通过园区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了融资成本。企业上市后,随着企业信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银行授信额度增加,利率优惠加大,融资更加容易。”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更为严峻,但位于中关村的东华软件(002065,股吧)股份公司却显得“与众不同”。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高书敬表示,作为最早响应中关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号召的企业,东华软件加强信用管理,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降低信用风险,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信用管理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信用俨然成了东华软件融资的“金钥匙”。
自2006年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启动以来,取得了跨越式大发展。目前,共有112家企业参与试点,其中已挂牌和通过备案企业81家。大多属于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文化等新兴产业领域。
通过“新三板”的培育与孵化,挂牌公司也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其经营业绩甚至不差于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半年报显示,69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实现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75%,超过同期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水平。
业绩的稳定增长,令部分“新三板”挂牌优质企业成功实现转板。其中久其软件(002279,股吧)和北陆药业(300016,股吧)分别于2009年成功实现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首批挂牌的世纪瑞尔(300150,股吧)也于2010年登陆创业板。此外,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中有37家已符合创业板上市财务要求,其中10家公司IPO申请已获中国证监会受理,“新三板”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资源的“蓄水池”。
今年全国“两会”之前,有消息称“新三板”试点扩容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正在相关部委征求意见,“新三板”将在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扩大试点。为了把握“新三板”试点扩容的机遇,不少国家高新区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筹备工作,力争进入试点园区。
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方面,成都高新区也有不俗成绩。成都高新区积极出台改制上市激励政策,建立企业改制上市工作联动协作机制,注重借助中介机构力量,全力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已有上市企业22家。2009年10月,硅宝科技(300019,股吧)成为全国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之一。目前,成都高新区有创业板上市企业3家,拟挂牌“新三板”并已与主办券商签约的企业13家。成都高新区已锁定100余家重点企业进入上市后备库。
成都恒风动漫制作有限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得到了成都高新区的大力扶持和支持:成都高新区在国家技术平台内,专门为恒风动漫搭建了价值数百万元的高清渲染设备和非编设备,使得该公司制作动画片的数量从原来的每月一集提高到每月4-6集,极大地提高了恒风动漫的生产效率。此外,鉴于动漫产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的行业特点,成都高新创新投资公司向恒风动漫投入了400万元,成为恒风动漫的第二大股东。另外,由成都高新担保公司为恒风动漫提供担保,向成都银行信用贷款300万元。
成都恒风动漫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军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正是因为成都高新区积极解决恒风动漫发展中遇到的融资、技术平台等瓶颈问题,全力支持恒风动漫的发展,恒风动漫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十二五”高新区集中发力科技金融创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2010年年底,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
《方案》要求,组织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要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客观规律,创新体制机制,突破瓶颈障碍,选择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市)创新型试点城市等科技金融资源密集的地区先行先试。
据悉,下一步,中关村示范区将不断创新和完善部门合作、资源结合、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多方面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加强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开展先行先试,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包括抓住国务院同意在中关村范围内注册登记的产业投资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适用国家关于股权投资基金先行先试政策的良好契机,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在园区的设立和发展;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并购贷款等银行创新业务试点;建立“投保贷”联动机制,推动银行、担保机构、创业投资、小额贷款进行联合业务创新等。
中关村还将继续创新发展思路,以企业信用自律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缓解企业融资难为突破口,加强政策引导和信用监督,完善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稳步推进中关村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将中关村打造成为信用首善之区。
2011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将制定高新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方案,加强科技与金融资源的对接。天津滨海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力争达到5亿元,争取吸引带动20亿元以上市场化资金进入。重点启动设立新能源、生物医药创业投资基金,争取国家发改委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2只以上天津滨海高新区基金。并且将大力推进企业股改上市,积极争取纳入“新三板”扩容试点,组织园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不断完善高新区担保融资平台,加大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软件与IT产业以及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创办企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承担实施市级以上重大项目企业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