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产品成短期理财主要资产配置
2008-03-18 08:48856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所谓的“算计”,就是指理财。
一段时期以来,股市的频繁震荡,开始让投资者重新考量投资股票和基金的风险,许多投资者已经把投资的安全性放到了首位。理财专家也提醒投资者短期理财应以稳为主。
上周A股市场在外围股市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再创新低,表明场外资金仍处在犹豫观望之中,与此同时,更多的投资者选择了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来管理手中的流动资金。
股市风险加大
投资者看好“稳中取财”
北京银行业务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咨询和购买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明显增多。比如,该行近期推出的“6个月信托贷款VIP理财产品”以及“11个月信托贷款理财产品”。这两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在5%以上,由于投资的信托计划有政策性银行的连带责任保证,对客户来说非常安全,因此很受欢迎。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金融理财师魏萍认为,在近期资本市场投资风险加大的情况下,短期“求稳”理财产品是确保在资金安全前提下获取合理收益的很好选择。
把钱存进银行是最为“稳健”的理财方式,但目前市场上的半年期、3个月期、1个月期甚至十几天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灵活性强,可以与活期存款相媲美。
一些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受到了不少资金流动性大的投资者的欢迎,投资者可以自由申购、赎回产品份额,而且无论申购、赎回,份额、资金均是实时入账。
比如,工商银行将在本周二截止发行的“稳得利”增强型信托融资产品,该理财产品为3个月固定期限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委托起始金额为5万元,预期最高收益率4.50%,为同期储蓄的1.35倍,预期年收益率(扣除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后)4.50%,同时投资者有权提前赎回。
而工商银行此前推出的“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产品,不收取申购和赎回费用,并能够实时交易、实时到账,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年预期收益率为2%,高出活期存款税后收益2倍以上。较之各大银行普遍提供的通知存款,同样具有收益率优势。同时,在2月17日封闭期结束后,投资者可随时办理申购和赎回。
短期理财产品
半年增多一倍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不少银行近期推出的风险低、灵活性强、收益稳健的短期理财产品,备受投资者青睐。而事实上,银行短期理财产品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至今,发展势头强劲。
根据某专业财经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初截至去年8月,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1年到2年期仍是主流,1年期以下的理财产品呈现陆续增多趋势,占到人民币产品总数近30%。同期银行外币理财产品以短期为主,1年期以下产品占外币产品的61.16%。其中,6-12个月期产品占外币理财产品相对多数,6个月期以下的产品占比达到24.81%。
而根据3月8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显示,2007年4000只左右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以短期品种为主,1年及1年期以内的产品占到全部产品的70%,2年以上的长期品种只占不到5%。而外币理财产品的短期化特征更强于人民币产品,1年及1年期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高达近80%。
短短的4个月时间,1年及1年期以内的银行人民币短期理财产品占产品总数从不到30%飙升至70%,而外币短期理财产品的占比在此期间也从原先的61.16%上升到80%左右。
与之对应的是,从2007年9月开始,我国A股市场开始进入震荡期,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此期间,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大量推出也受到投资者的热情追捧。
专家建议理财产品
可常备用于资产配置
玖富理财师王博告诉记者,这种现象表明在许多投资者的理财观念中仍较为信赖银行。近期股市和基金等资本市场调整幅度较大,投资者与其选择持币观望,不如利用手中的流动资金购买一些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获取一定的短期收益。他表示,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风险小,相应的预期收益也不会很高,但由于此类产品期限短,因此相对于投资者的资金流动性也较高,方便投资者灵活选择投资方向。
王博说:“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作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常备的一个有效工具,比如一些银行推出的部分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和挂钩农产品指数的理财产品,就能在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也能带给投资者不错的收益。”
不过,理财专家表示,短期理财产品最好选择保本保息类。这类产品结构简单、风险很小、期限较短,一般为3个月或6个月,到期还本付息。以前常见于外币理财产品,一般为美元或港元,也有欧元和澳元,而近期人民币同类产品也是相当热销。预期年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定存税后年利率,但各家银行收益率有所不同。选择此类产品最为简单,只需比较收益率即可。
同时,对于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者一定要有合理的心理预期,低风险与低收益相辅相成。在具体操作层面,许多短期理财产品都有着固定的投资期限,在产品投资期内,银行和客户均没有权利提前终止;投资者一定要考虑资金在这些期限内的用途,将自己不急用的资金投入其中。
一段时期以来,股市的频繁震荡,开始让投资者重新考量投资股票和基金的风险,许多投资者已经把投资的安全性放到了首位。理财专家也提醒投资者短期理财应以稳为主。
上周A股市场在外围股市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再创新低,表明场外资金仍处在犹豫观望之中,与此同时,更多的投资者选择了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来管理手中的流动资金。
股市风险加大
投资者看好“稳中取财”
北京银行业务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咨询和购买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明显增多。比如,该行近期推出的“6个月信托贷款VIP理财产品”以及“11个月信托贷款理财产品”。这两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在5%以上,由于投资的信托计划有政策性银行的连带责任保证,对客户来说非常安全,因此很受欢迎。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金融理财师魏萍认为,在近期资本市场投资风险加大的情况下,短期“求稳”理财产品是确保在资金安全前提下获取合理收益的很好选择。
把钱存进银行是最为“稳健”的理财方式,但目前市场上的半年期、3个月期、1个月期甚至十几天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灵活性强,可以与活期存款相媲美。
一些超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受到了不少资金流动性大的投资者的欢迎,投资者可以自由申购、赎回产品份额,而且无论申购、赎回,份额、资金均是实时入账。
比如,工商银行将在本周二截止发行的“稳得利”增强型信托融资产品,该理财产品为3个月固定期限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委托起始金额为5万元,预期最高收益率4.50%,为同期储蓄的1.35倍,预期年收益率(扣除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后)4.50%,同时投资者有权提前赎回。
而工商银行此前推出的“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产品,不收取申购和赎回费用,并能够实时交易、实时到账,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年预期收益率为2%,高出活期存款税后收益2倍以上。较之各大银行普遍提供的通知存款,同样具有收益率优势。同时,在2月17日封闭期结束后,投资者可随时办理申购和赎回。
短期理财产品
半年增多一倍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不少银行近期推出的风险低、灵活性强、收益稳健的短期理财产品,备受投资者青睐。而事实上,银行短期理财产品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至今,发展势头强劲。
根据某专业财经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初截至去年8月,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1年到2年期仍是主流,1年期以下的理财产品呈现陆续增多趋势,占到人民币产品总数近30%。同期银行外币理财产品以短期为主,1年期以下产品占外币产品的61.16%。其中,6-12个月期产品占外币理财产品相对多数,6个月期以下的产品占比达到24.81%。
而根据3月8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07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显示,2007年4000只左右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以短期品种为主,1年及1年期以内的产品占到全部产品的70%,2年以上的长期品种只占不到5%。而外币理财产品的短期化特征更强于人民币产品,1年及1年期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高达近80%。
短短的4个月时间,1年及1年期以内的银行人民币短期理财产品占产品总数从不到30%飙升至70%,而外币短期理财产品的占比在此期间也从原先的61.16%上升到80%左右。
与之对应的是,从2007年9月开始,我国A股市场开始进入震荡期,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此期间,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大量推出也受到投资者的热情追捧。
专家建议理财产品
可常备用于资产配置
玖富理财师王博告诉记者,这种现象表明在许多投资者的理财观念中仍较为信赖银行。近期股市和基金等资本市场调整幅度较大,投资者与其选择持币观望,不如利用手中的流动资金购买一些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获取一定的短期收益。他表示,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风险小,相应的预期收益也不会很高,但由于此类产品期限短,因此相对于投资者的资金流动性也较高,方便投资者灵活选择投资方向。
王博说:“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作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常备的一个有效工具,比如一些银行推出的部分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和挂钩农产品指数的理财产品,就能在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也能带给投资者不错的收益。”
不过,理财专家表示,短期理财产品最好选择保本保息类。这类产品结构简单、风险很小、期限较短,一般为3个月或6个月,到期还本付息。以前常见于外币理财产品,一般为美元或港元,也有欧元和澳元,而近期人民币同类产品也是相当热销。预期年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定存税后年利率,但各家银行收益率有所不同。选择此类产品最为简单,只需比较收益率即可。
同时,对于短期理财产品,投资者一定要有合理的心理预期,低风险与低收益相辅相成。在具体操作层面,许多短期理财产品都有着固定的投资期限,在产品投资期内,银行和客户均没有权利提前终止;投资者一定要考虑资金在这些期限内的用途,将自己不急用的资金投入其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