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给力“十一五”
作为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打通融资瓶颈,支持民生、服务发展。 作为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道,“十一五”期间在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格局中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为我国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农业发展和促进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打通融资瓶颈,支持民生、服务发展。
作为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道,“十一五”期间在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格局中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为我国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农业发展和促进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可或缺的民生金融力量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国家开发银行业绩最给力的一年。截至去年12月末,该行资产总额已经突破5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5725亿元,外汇贷款余额1413亿美元;累计本息回收率99.77%,连续44个季度保持高位运行;不良贷款率0.68%,连续23个季度控制在1%以内;实现净利润353亿元,同比增长16%。
五年来,国开行发挥中长期投融资的优势和作用,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助力国家宏观调控,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服务科学发展到促进社会和谐,从主动开拓民生基层业务,到全球投棋布子、实现国际合作业务大发展,逐渐形成并全面推进“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金融布局中不可替代的力量。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弥补制度缺失和市场失灵,打通融资瓶颈,支持民生、富民领域发展,既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也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用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元的话说,“我们不能只看到基层金融业务单笔额度小、工作量大、条件艰苦的一面,更要看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怀着关注民生的真挚感情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将工作成果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权利和利益,转化为支持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年来,国开行实现业务稳健快速发展,经营业绩和自身实力大幅提升。资产总额增长1.7倍,突破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保持同业领先水平。
发力贸易融资
作为以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为己任的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认真贯彻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外贸、稳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十一五”期间,该行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了向国际经济合作银行转型的战略目标,着力转变经营理念、发展模式、业务重点和经营管理机制,实现了从过去单一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向新型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战略转型。经营效益取得历史性突破,通过业务创新、提高效益,走出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发展模式上,积极开拓创新业务品种范围,把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各项业务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在业务重点上,由传统支持出口向同时支持进口转变,着重发展境外投资贷款、境外承包工程贷款等“走出去”业务和一揽子合作,加快落实国家对外援助承诺,从业务上全面转向促进中外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经营管理机制上,按照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深化内部改革,加快体制机制转变,健全内控和风险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业务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积极运用多种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中国产品和企业走向世界,开展各类境外投资项目和成套设备出口,同时通过技术装备和资源类产品的进口贷款,不断促进中国与各国的国际经济合作,使进出口银行贸易融资取得突破进展。
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已成为我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贷支农一马当先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十一五”期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发挥好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五年来,农发行贷款投放大幅增长,到2010年末,贷款余额达16709.9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8839.2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6.3%。在粮食连年丰收、粮棉市场复杂的情况下,每年支持收购的粮食占商品量的60%以上、棉花占总产量的50%以上,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粮棉市场稳定、保护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以来,随着业务范围的逐步拓宽,农发行切实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截至2010年年末,农发行涉农水利建设贷款余额1037.41亿元,支持项目1362个,涉及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流湖泊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农村水能开发利用等多个方面。
几年来,在农发行的信贷支持下,全国共增加或改善了灌溉面积5925万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416座,增加蓄水12.9亿立方米,帮助解决了4925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通过水利建设,共治理沙漠石化面积2042平方公里,改善水体污染10174平方公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