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将提交“两会”讨论
他表示,中国将会致力于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为中国民航发展,包括对通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宽阔的空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转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指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被列在深化民航各项改革第一位。
将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之一,提交给3月初开幕的“两会”讨论。还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航班正常率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在今日(2月24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将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之一,提交给即将在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讨论。
他表示,中国将会致力于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为中国民航发展,包括对通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宽阔的空间。
2010年,航班延误成为经常坐飞机的旅客们最大的感受。据民航局公布的数字,2010年航班正常率75.43%,同比降低6.46%。虽有天气因素影响,因空域资源紧张引发的流量控制才是罪魁祸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令空域管理体制问题摆上台面。(参见《新世纪》周刊《空中大堵塞》《天空会开多大缝》)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空军是中国空域管理的主体,负责具体划定各种空域的区域范围,民航仅限于负责航路航线申请程序。
在这一空管体制下,中国可用空域仅有大约20%归民航使用,80%则归军航使用,且民航航线、时刻等审批亦须在空军备案。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空域不足和军民协调机制缺失的矛盾愈加凸显。高铁的发展,又令一些航线受到严重冲击。双重因素交织,使空域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去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改革空域管理体制”。
1月11日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转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指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被列在深化民航各项改革第一位。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空域能放开多少,取决于利益集团的放权程度,以及航空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可以预见的空域改革将主要发生在低空领域,至于中高空(5000米以上),则只可能有一些技术性的改进而不可能有体制上的变革。
李家祥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月,航班正常性比去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一方面是去年采取的措施起到了作用,一方面是北方和中原地区干旱,气候条件对于飞行更加有利。
他表示,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航班正常率。他透露,将于下周召开一个关于航班正常性的专题会议,推动航班正常性工作,其中包括对机场流量的科学评估;数据评估后,一些机场的容量可能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