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企业冒政策擦边 结构性调整不远
棉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位运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棉纺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从520.12亿元提高至758.29亿元,同比增加45.79%。据调查,虽然纺纱量屡创新高,增速已远高于业内预期,但棉纺厂实际开机率只有70%—75%,因此棉纺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那么,是什么使棉纺企业甘冒政策“擦边”、资金掉链子的风险扩充产能呢?
棉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位运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棉纺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从520.12亿元提高至758.29亿元,同比增加45.79%。据调查,虽然纺纱量屡创新高,增速已远高于业内预期,但棉纺厂实际开机率只有70%—75%,因此棉纺产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那么,是什么使棉纺企业甘冒政策“擦边”、资金掉链子的风险扩充产能呢?
抢占市场抵御风险
近几年,棉纺企业试图短时间内迅速壮大,通过抢占国内外市场来抵御风险。第一,棉花产业结构大调整已进入中期,膨胀和过剩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许多棉纺厂无法同上下游产业对接;第二,国家连续数轮大力调控,棉纺业投资增速下降不明显,有关人士认为“用药”不足是关键;第三,在人民币升值加速、调整出口退税等系列政策集中调控下,纺织总体出口增速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趋缓,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政策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2007年纺织服装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的比重为57.41%,较上一年大幅减少了15.4个百分点,为近七年的最低水平。从平衡贸易、规避设限风险的角度看,洗牌也是必然的;第四,“存在就是合理的”的观点在企业间蔓延。
扩大规模吸引资金
在政策“嫌贫爱富”的影响下,大中型棉纺企业加快了从立项到建设的速度,而棉纺厂向棉花产区集中的趋势越发明显。如河南、安徽以及湖北等省份规定,只有新上5万锭以上、全部用国产或进口新设备的纺企才有资格申请并获得农发行至少50%以上的贷款支持。因此一些企业为了拿到贷款,为了占据有利地位,不断提高建设计划,从计划扩产1—2万锭提高到5万锭以上。
转嫁风险扩张产能
企业间货款相互拖欠,还款期过长助长了这些棉纺厂扩产的信心,充分利用时机,大力发展。有相当数量的棉花企业认为,只要皮棉进了大厂的仓库就高枕无忧了,因此棉纺厂多半会拿出采购原料的资金扩锭。几乎100%的纺织机械厂愿意赊欠给棉纺厂设备,如江苏某厂新上了3万锭精梳设备,一台设备只需支付1—2万元的费用就可交货安装,用相对较少的资金就可投入生产。棉花企业和纺机厂为棉纺厂贴息和承担风险是棉纺能力不断扩张的原因之一。
笔者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纺织行业整体进入结构调整时期,棉纺行业换代升级速度将加快,低端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棉纺产品行情由过去的成本决定型转向需求决定型。随之而来的是——纺纱产量增幅有所回落,初步估计在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