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冲击银行业

文丽 王玉光 |2011-01-25 09:00641

工行希望用未来10年时间,使存贷差、中间业务和投资交易业务的收入结构从6:2:2变成4:3:3,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为应对“十二五”期间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背后是一场深刻的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调整时间表;

  专访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

  工行希望用未来10年时间,使存贷差、中间业务和投资交易业务的收入结构从6:2:2变成4:3:3,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文丽 王玉光 实习生 林楠

  虽然已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银行,但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正在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上演。

  在金融危机前,如果说原来市值最高的上市银行——美国花旗的市值是一个很大的圆的话,那么金融危机后,这个圆变成了一个点。

  市值若是浮云,那对于国际金融体系的新贵——工行来说,其正在发生的转变,不仅关系中国金融体系如何从做大到做强,也与中国经济转型互为表里,与新兴经济体共成长。

  2010年12月27号下午4:30,正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的姜建清一身便装,亲和坦诚,谈笑从容。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2个小时专访中,姜建清披露了近年来工行战略转型的台前幕后。

  过去十年,姜建清带领工行,率先开启了中国国有大行的蝶变之旅。彼时,以现代金融的标准衡量,中国正面临“技术上已濒临破产的银行体系”。

  姜建清说自己“感到很幸运,有幸参与了波澜壮阔的金融改革”。在中国导演的这场改革中,工商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一个代表,通过注资、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现代金融治理、上市和进一步提升银行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健了中国金融体系,为中国抵御金融危机和保增长做出了贡献。

  目前工行已成为全球银行业市值第一、利润第一、存款第一。国际著名的一家品牌公司亦将品牌第一的桂冠给了工行。

  但这个资本市场耳熟能详的故事,只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上半场;如何建立“资本节约型”、“全能金融服务型”和“全球化”大型现代金融机构转型,将是中国银行业变革下半场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场更为激烈的竞争。

  为应对“十二五”期间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背后是一场深刻的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调整时间表;

  在整肃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金融监管行动中,如何让平台公司贷款规模继续下降?

  在新兴市场的争夺中,如何直面利润更为丰厚的投资银行业务? 姜建清还告诉本刊记者,2010年,工行实现海外投资银行业务“零的突破”,协助巴西石油公司、友邦保险等完成全球最大规模的资本募集和IPO(前者募资规模699多亿美元)。工行将如何布局新兴市场投行业务?

  姜建清还告诉本刊记者:2010年工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首次超过总体贷款规模的50%。“工行要成为一家从事小业务的大银行”。

  “三个转变”

  《财经国家周刊》:“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环境也将发生深刻变革。工行制定了怎样的应变战略?

  姜建清:不久前我们曾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未来发展的主要关注点。一是关注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重组;二是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后催生的新兴产业、新兴科技;三是关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对中国的影响。未来五年,国际金融结构将面临重大变革,包括一些监管标准的改革,下一步货币政策导向的变化,以及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等等,都可能会对国际金融结构产生影响。

  此外,未来中国会更快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之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这一切都会给银行原有的营业模式带来冲击。所以工行要从原来的“高资本占用”的业务模式,向“资本节约型”业务模式转变。“十二五”期间,可以预见我国货币政策将转向常态。信贷增长的速度一定会下降,社会流动性会趋紧。加上国际、国内监管的要求,对银行资本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银行业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依靠大规模增加贷款,高速扩张来发展了。

  工行强调的第二个转变,是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的金融服务转变。要在盈利模式上改变存贷利差占比偏重的局面,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盈利增长格局。因为一旦利率市场化改革来临,以存贷差为主要收入模式的银行盈利会急剧下降。如果业务模式还仅靠传统的贷款中介,不向全能型金融服务转变,是经受不住这样的转变的。

  工行的第三个转变,是从本土传统的商业银行,向全球化大型金融机构的转变,形成跨境跨市场的经营格局。

  《财经国家周刊》:三个转变中,哪项转变带给工行的压力最大?

  姜建清:第一个转变,就是向资本节约型的业务模式转变。工行现在整个收入结构大概是6:2:2,即:60%的收入来自于利差,20%来自中间业务(手续费或佣金),另外20%来自投资和交易收入。如果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竞争加剧,利差收窄,无疑将会对现在占比很高的60%的存贷利差收入产生很大影响。

  实际上,工行的收入结构占比相对还算好的。一些中小银行存贷利差收入占比更高,中间业务和投资交易收入占比更低。虽然进行这个转变是非常痛苦的,转型见效也不会很快。但无远虑必有近优。商业银行如果不过这个坎,利率市场化推进后,业务会受到严重影响。

  工行希望用未来5年时间,使收入结构从6:2:2变成5:2.5:2.5,然后再花5年,达到4:3:3。这是我们现在给自己提出的一个转型的具体时间表。

  《财经国家周刊》:最近工行刚刚完成A+H股的配股方案,募集资金450亿元,据说认配率创历次新高。这与你刚才讲到的“资本节约型”转变有怎样的逻辑关联?

  姜建清:这次配股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这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提出扩内需、保增长策略,金融业贷款增加比较多。2010年工行的贷款增长16.9%。虽然比全社会贷款平均增长率低近1个百分点。但贷款增加还是比较多的。这次配股就是为了今后几年的发展,给投资者更好的回报。实际上,过去很长时间工商银行的贷款增长率相比同业是不高的,因此贷款对资本的占用是银行业最低的。从2003年到2010年底8年时间,工商银行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11%,而同期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为33%左右。不过今后即使维持过去8年的贷款平均增长率,对我们的资本占用仍压力很大。我们考虑转型就是希望用更低资本的占用,来持续获得较高的收益。

  第二个原因就是监管的要求。国际监管的改革及国内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进一步严格。今后我们会更多依靠内涵资本增加来补充资本,靠资本优化和节约来减少资本耗用,满足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财经国家周刊》:对于十七届五中全会中传递的发展方式转变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传递出的货币政策变化信号,将对工行的业务有怎样的影响?工行如何应对?

  姜建清:从对金融工作的要求看,中央总体的精神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定、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为防控通货膨胀,货币流通量要进一步控制,人民币贷款规模增长率也一定会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工商银行来说,我们要着手对2011年信贷的投量 、投向、结构做总体的安排。

  信贷的总量确定之后,商业银行重要职能是要发挥调控传导作用,使信贷投放能够更好地满足和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据此,2011年我们会在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贷款周转速度和信贷配置质量上下工夫。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会进一步管紧,对中小企业贷款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区域上我们将更加重视对中部、西部和东北的信贷投放,这些地区要比平均的信贷增速快一点,使信贷区域的平衡进一步做好。我们还会非常重视县级金融业务,以此支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此外还要使贷款进一步短期化,如发展贸易融资和网络融资,支持经济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你刚才谈到工商银行有那么多的第一。如何保证这些第一今后不被超越或复制?

  姜建清:今天中国的金融业同质化非常严重。有人说一项金融产品创新,最快的七天就会被复制。要做到差异化非常难。但是我们仍要努力这么做。差异化第一个重要的是战略要差异化。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做不到的。

  做“小业务”的大银行

  《财经国家周刊》: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是中国银行业的“软肋”,工行的竞争策略是什么?

  姜建清:从工行来说,考虑比较多的,是如何通过信贷结构的调整来支持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现在中国金融业所面对的比较大的问题,是前两年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支持了一批国家的大型项目,中长期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2010年以来,期限结构问题开始被中国大多数银行重视,短期贷款为主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得到了普遍重视。

  工商银行的最新数据是,到2010年11月末,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1%。比各项贷款的平均增幅要高约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所发放的贷款余额占比已经超过工行公司贷款余额一半以上。其中对小企业的新增贷款为1767亿元。目前小企业的贷款余额是6290亿元,贷款增幅高达45%,比全部贷款的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可以说,工商银行已成为中国金融业支持小企业业务的主力军。当然,这里面不仅是社会效益,而且对银行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好,整个贷款的利差水平比一般的基准利率要高7-8%。小企业的不良率也非常的低。因而这也是工行信贷结构转型的重要方面。工行要成为一家从事小业务的大银行。

  《财经国家周刊》:工行近年对国企和央企贷款呈怎样的变化趋势?

  姜建清:国企贷款总体来说已经很低。工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公司贷款比率过50%,这部分企业中,国企占比不高。个人贷款占比25%,剩下给国企的贷款比例已经很小。其实我们已不太关注所有制问题,只看企业是好是差。好的企业不管是什么所有制,我们都会支持。差的企业不管什么所有制,我们都不支持。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国企央企大量涉足房地产,斥巨资拿地,舆论认为背后有银行的资金支持。你怎么看?

  姜建清:我想可能一些银行不单是出于所有制的考虑就倾向谁,而是根据项目的好坏来决定贷款的发放。即使是看企业,也只是看企业的实力、规模和现金流。银行贷款肯定是跟着项目走的。不过确实要注意房地产领域的风险,要支持企业的主业发展。

  瞄准新兴市场

  《财经国家周刊》:工行如何看待投资银行业务?将来对这一领域的拓展会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

  姜建清:投资银行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做投资交易,做收购兼并。目前中国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他们身边需要有自己的投资银行,充当他们走向世界的桥梁和耳目。这也正是工商银行提出全球化战略的出发点之一。工行并不是到国外去做一些简单的存贷业务,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中国的企业,作为他们与当地国家经济建立联系的桥梁纽带,为他们提供大量收购兼并大型项目的信息,并帮助他们把项目做成。

  2010年,工商银行在海外投资银行业务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比如参与巴西石油公司的全球IPO。该项目的募资规模达699亿美金,创造了世界之最,工商银行是它的联系账簿管理人中唯一的亚洲投行;接下来是友邦保险在香港IPO,工行是其联席账簿管理人中唯一的中资银行和全球唯一的财务顾问;此外还有通用、巴西淡水河谷项目等等。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来到亚洲,因而在这个领域,中国会逐渐出现地区性的甚至全球性的投资银行。

  《财经国家周刊》:全球金融服务,离不开全球性的资产交易平台,跟全球各种主要投资品联系在一起,这个平台如果要建立是否在规划之中?

  姜建清:工商银行目前已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但为全球提供金融服务,并不是在海外开一个分店那么简单,海外机构的本土化非常重要。不仅要本土化,而且要在当地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们定下了新兴市场国家优先发展的原则。比如在香港,工行是第六大银行;在澳门是第二大银行;在印尼,我们收购的小银行3年时间,排名从100多位跳到40位;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工行相信能成为当地重要的或主流的银行,而且发挥很好的桥梁作用。

  在交易业务方面,现在我们在香港已建立了一个全球交易平台,未来还会按主要货币及时区分布建立交易平台,把全球联网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工行自己开发的资金交易系统,这里包括很多资产定价、资产管理、资产估值、风险控制和衍生产品管理工具等,我们是自我开发的,这在中国金融界还是第一家。今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工商银行还将另据独特优势,就是拥有人民币最多的银行。人民币走出去后。会产生的一揽子人民币配套服务和产品,人民币资金交易的需求也会大量增加,我们也做好了准备。

  《财经国家周刊》:工行的路径很清晰,海外发展走的是一条开拓新兴市场的道路。当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策?

  姜建清:主要是基于我们对全球金融业的深刻了解。在欧洲,工商银行已做得不错。原来在三个国家有银行,现在增设了五个国家的分行,2011年1月份开业。美国分行2010年开业两年了,去年盈利2000多万美金,在当地也比较有影响力。但是我们确实体会到,在欧美国家,我们最多只是个一般的金融机构。在新兴市场国家,我们更有太多的业务可做了,有希望成为当地的主流银行。如中东的大型基本建设,东南亚国家启动内需,还有在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国家的铁路、桥梁、电力、水利、港口建设项目等等,许许多多的机会都在新兴市场国家。我们现在正谈着的有100多个项目。中国的大型机电设备性价比好,中国基建施工力量强。关键是中国金融业要和中国企业联起手来,一起走出去。正因如此,工商银行可以在许多新兴市场发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作用,引领或跟随中国的企业走出去。

  《财经国家周刊》:有没有统计这一块业务2010年的增长情况?

  姜建清:工商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2010年境内外加在一起,约盈利近150亿元。

  地方融资贷款将回归常态

  《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银监会的一项重要监管内容。工行在控制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方面有哪些具体作为?

  姜建清:工商银行目前的政府融资贷款是8000多亿元。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目前已进行全面清理,有些也进行了拆包处理。工行的绝大多数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都是在省市一级,而且是经济条件较好的省市,六个经济发达省差不多占到65%。县级以下的极少。

  目前为止,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不良率是千分之二。

  2011年我们计划将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降低20%,并希望通过今后三年的努力,让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基本上回归常态,也就是回归到在这次的扩内需、保增长之前的状况。

  《财经国家周刊》:在地方发债被收紧的背景下,你认为今后地方融资还有哪些金融工具可用?

  姜建清:从地方融资角度来看,2011年整个趋势是还有一部分项目的续贷要完成好;对新增的项目贷款,将要求现金流能够覆盖。

  当然,政府还是要有一定的融资通道。有些地方的财政实力比较强,现在的建设项目需要未来一部分的财力做担保抵押,这实质是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和杠杆率的问题,但关键是二者不能过高。应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偿债能力和预期财政收入进行评估,确定最高融资的限额。随着债权市场和信用评估业的发展,今后也可以考虑研究市政债券的方案,使政府的融资透明化。

  《财经国家周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很多是和房地产项目捆绑在一起的。你对2011年整个房地产的形势怎么看?

  姜建清:我认为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会逐步见效。

  《财经国家周刊》:此前银监会曾要求商业银行进行房贷压力测试,但测试结果却未对外公布,内情是什么,你了解的情况是怎样的?

  姜建清:关于房地产的压力测试,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中国的银行都做了。结果是差不多的,总体来说,银行对压力是有相当的承受力。

  现在的状况并不会导致太大的风险,但银行之所以没有宣布房价下降百分之多少会怎么样的压力测试结果,原因有两个:

  一是公布压力测试结果容易引发老百姓误认为房价要下降多少的猜测,造成社会误解;

  二是单就房地产市场测算房地产压力也不是特别的准确。因为房地产行业跟其他行业关联度非常大,房地产业波动会不会影响其他产业,这些产业综合下来会怎么样,总的来说非常复杂,很难测算。

  《财经国家周刊》:房地产走势的变化与通胀预期密切相关。在你看来,目前通胀形势有多严重?

  姜建清:现在通胀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但我认为是可控的。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过去两年贷款发放较多、市场流动性较多的因素;还有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部分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国家。

  《财经国家周刊》:目前央行倾向于使用数量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慎言价格工具,如加息。对此如何解读?

  姜建清:因为央行有很多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甚至辅之于行政手段。

  存款准备金率总的来说是一个数量工具,它的作用对象是商业银行,降低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社会流动性,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的能力,它的效用传导非常快,也许明天就见效。但是它对企业的影响是间接的,从银行传导到企业要通过信贷的减少来体现。当然它的作用有时也有限,因为各家银行的存贷比是不一样的,降低可用资金受影响程度不一样。

  对于加息,它是通过价格的传导影响信贷供需。这是很好的调控工具。应该成为调控选择方式之一。

  有人也提到不加息是因为担心热钱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中国资本还是有管制的,所以大量的热钱进来并不容易。热钱会不会通过分散的或者是贸易的渠道“转弯”进来?目前来看,有这种可能,但不必要把他估量得太大。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兴业银行成功举办“全兴动力 徽动全球” 国际业务及交易银行业务产品推介会

2024-11-08 15:59
49775

中银协报告:截至2023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规模55.20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比重为13.23%

2024-10-21 14:52
60799

渣打银行18年深度参与Sibos年会,谋交易银行可持续发展之路,绘“未来银行业”蓝图

2024-09-27 16:12
428209

中国银行业协会邢炜专职副会长:推动支持新质生产力金融创新

2024-09-19 14:06
150248

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年减少136家

2024-09-12 15:04
105522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3—2024)》

2024-07-16 15:36
96182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